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10/23 14:55:40 浏览:11712

社会主义理论在南京的探索创新研究。发挥南京智库联盟优势,加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和地方党史特别是雨花英烈史研究,推出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成果,培育一批学术创新团队。

第二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解读,深入推进公益广告宣传,推动核心价值观传播覆盖各类媒体、公共空间、宣传文化阵地和人群。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民观念、外化为社会行为。实施“南京好人365”工程,评选宣传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南京好市民,使各类典型真正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先行者、引领者。深化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未成年人“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南京志愿服务行动,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到18以上。大力推进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社会诚信、文明旅游、网络文明等公共文明引导工程,倡导广大市民恪守公共文明规范,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第三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正面引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网络人才培养和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建设,完善常态化管理协调机制,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走在前列的新型主流媒体和媒体集群,进一步提升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出版集团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第四节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三名工程”,挖掘利用南京的历史名人、历代名作和知名建筑资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文化遗产日等文化传承活动和节庆、礼仪活动。实施整体格局与风貌保护复兴,保护明代、民国等不同时期的都城格局。提高文物科学保护水平,着力加强地下片区文物保护。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重点做好南京城墙、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迹的保护研究工作。

推进大遗址保护工程,做好清凉山石头城遗址、明外郭遗址、南朝陵墓群遗址、南唐二陵遗址、南京人化石地点遗址、固城遗址、薛城遗址、大报恩寺遗址、明故宫遗址等重要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展示。加强记忆文献遗产收集整理,做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南京大屠杀档案的系统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基地,建成中国民间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培养一批“非遗”保护专业工作者。建立以项目保护和传承人保护为核心的科学传承保护体系,基本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以上重点项目传承保护基地。

第五节塑造现代南京人文精神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着力提升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治意识、创业创新能力、社会公德水平、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南京红色文化传扬工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使用和管理,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打造“雨花英烈精神”等红色文化品牌。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弘扬志愿精神,努力在全社会树立文明博爱、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第三十六章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同步发展水平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扩大文化开放,突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协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促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发展水平,推动多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

第一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积极稳妥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和文化资源战略性布局调整,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创新媒体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媒体采编与经营分离。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形成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良性发展局面。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理事会,强化服务功能。培育和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

第二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南京美术馆新馆,推进市、区两级图书馆、文化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每个区都有国家一级馆。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到2020年,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程度达到85以上,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达到90以上。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不断创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完善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深入开展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的各类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促进全民阅读,打造省级书香城市,到2020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4以上。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数字化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共建共享。加快区级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促进更多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数字文化资源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实现“一站式”服务。借助技术手段和终端定制等模式,推出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电子触摸屏等新媒体终端文化服务。

第三节繁荣文化创作生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制定繁荣发展文艺的实施办法,加强文艺创作规划指引,推动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现实题材,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党史资源为主题的历史题材,以南京文化为主题的地域题材和以百姓生活为视角的民生题材的创作。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打造10部不同门类文艺精品,力争舞台剧、纪录片各有1-2部作品获国家级大奖。设立南京文学艺术奖,健全优秀文化产品扶持机制,生产更多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兼顾的优秀文艺作品,引导网络文艺创作健康发展。办好南京文化艺术节、“金陵五月风”文学艺术节等重点文化节庆活动,加强特色文艺品牌建设。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壮大文艺评论队伍,办好“钟山文艺论坛”等文艺评论专栏,把南京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评论高地。广泛开展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德艺双馨的文艺家队伍。

第四节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发展骨干文化企业,打造航母型文化企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积极培育文化创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设创意文化产业功能区,打造特色化、品牌化园区基地,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各类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丰富文化市场合格主体。

推进文化与相关领域融合。推进文化与网络深度融合,加快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和业态创新。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鼓励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相结合,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强化文化创意引领功能。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出版印刷、广告会展等重点产业。充分发挥“创意南京”文化产业融合服务平台、南京数字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京创意设计中心、环南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等重点平台作用,整合资源要素,服务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文化资本、人才、信息等交易市场,培育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政府购买基本文化消费服务机制,培育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第五节增强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充分发挥南京文化资源与友城资源优势,积极与国内外权威机构和主流媒体合作,整合传播资源,优化传播平台,讲好南京故事、传播南京声音。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南京青年文化周、南京森林音乐会、世界知名创意城市“南京周”,发挥“百家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和“百名对外文化交流使者”作用,用好“小红花艺术团”资源,深化中非文化交流“央地合作计划”,积极促进文化开放交流。推动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承办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办国际和平论坛,开展好南京大屠杀史实海外巡展等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和平理念。鼓励和支持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8-10家文化企业进入国家和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

第十一篇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第三十七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把握改革任务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主攻方向,确保到2020年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

第三十七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职能合理、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第一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推进以10张清单、5项机制、5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框架,深化重点领域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减少涉及投资活动、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审批事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切实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健全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打造我市行政审批体制创新先行区。加强行政权力事项规范管理,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依法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用监管,创新监管方式。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把握改革任务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主攻方向,确保到2020年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

第三十七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职能合理、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第一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推进以10张清单、5项机制、5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框架,深化重点领域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减少涉及投资活动、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审批事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切实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健全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打造我市行政审批体制创新先行区。加强行政权力事项规范管理,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依法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用监管,创新监管方式。

专栏18建立10张清单、健全5项机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最新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