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10/23 14:55:40 浏览:11691

资源、产业要素,优化提升核心功能,着力发展金融、文化、商务、信息等高端产业。严控老城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与管理水平,着力将河西地区打造成为要素聚集、引领创新、生活品质优良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加快南部新城、江心洲、河西南部等区域开发建设,推进鼓楼滨江、铁北、铁心桥-西善桥、燕子矶等片区改造,注入高端发展要素,提升国际化水平。注重对城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城市设计,做精城市修补,保护开敞空间和舒适环境,打造明城墙风光带、滨江风光带、老城南历史街区、长江路文化旅游大街以及中山大道沿线等民国特色风貌,全面塑造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新形象,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建设分担主城功能的现代副城。高标准建设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高质量配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质生活圈,提升仙林、东山、溧水、高淳副城功能。仙林副城增强国际化社区功能,集聚国际要素,推动从大学城向科学城转变,建成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特色副城。东山副城加快推进与主城的同城化,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实施旧区更新改造和老旧工业区提档升级,加强功能性开发和综合配套,着力提升现代化水平,逐步成为主城南部中心。溧水副城优化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宁杭经济带具有地区服务中心职能的综合性新城。高淳副城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区和绿色涵养区,成为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现代新城。

建设产城融合的新城新市镇。按照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的导向,加快建设汤山、板桥、滨江、桥林、龙袍等一批现代化新城,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新市镇产业发展布局,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重点打造一批产业重镇、商贸强镇、休闲名镇。淳化、秣陵、谷里、石湫等重点发展为都市区服务的科技、教育、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横溪、汤泉、竹镇、八卦洲、东屏、洪蓝、桠溪等建成特色化的都市休闲度假基地。横梁、永宁、柘塘、东坝等依托仓储物流和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专业化、生活便利化的新市镇。加快谷里街道、横溪街道等12个重点新市镇建设。

第二节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深入实施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切实维护农村居住、生产、生态、文化等多种特色功能,在融入现代化过程中保持更多田园风光、乡村风情和乡土风韵。建立统一的城乡要素市场,实现建设用地、科技服务、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等要素合理配置。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新城新市镇,持续扩大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广度,实现水电路气等各类设施城乡联网、普惠共享,强化村级“四有一责”建设。

第三节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全面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大力实施小城镇特色培育与环境改善行动、村庄环境改善及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建立健全“五有”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质量。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大村庄生活污水和河道等水系治理,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全面推进江宁谷里-横溪、高淳桠溪-漆桥、浦口汤泉-永宁、六合竹镇-金牛湖、溧水白马-傅家边-环山河“美丽乡村”五大示范片区建设。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市域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累计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0个以上。

第四节全面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承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协同分担机制。完成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城市行政管理模式等基本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推动城乡土地管理、农业现代化发展、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溧水区“多规合一”与产城融合、高淳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改革创新,推进江宁区江宁街道、六合区金牛湖街道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工作和溧水区白马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开展江宁区汤山街道、浦口区桥林街道、溧水区白马镇等省级新型城镇化特色试点。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和省赋予的各项试点目标任务。

第十六章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

积极应对特大型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促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把南京建设成生活便利、环境整洁、运行安全的宜居城市。

第一节建设公交都市

保障公交优先。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和站点,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衔接融合,实现“P+R”便捷换乘。推进公交专用道系统建设,确保主城公交专用道成环成网。实施主要公交走廊公交信号优先,增强地面公交系统运行时效。提升公交服务供给能力,增加运力投放,重点发展新城、新市镇和镇村公交,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公交车,不断丰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形式,积极发展定制公交和微循环公交,到2020年,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1.7万标台左右。推进公共自行车市域全覆盖,建成2500个网点,投放8万辆公共自行车,推进市域公共自行车通借通还。

大力发展静态交通体系。加快多层次客运枢纽建设,建成马群换乘中心,推进紫金山综合客运枢纽和泰冯路、城西路综合换乘中心等客运场站建设。推进商业繁华地段、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附近社会停车场建设,加快推广既有停车设施错时对外开放。科学配建公交场站,加大新能源车辆充电站、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加密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网络,方便市民绿色安全出行。

增强城市交通疏导能力。合理控制小汽车过快增长,通过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范围等手段引导机动车合理使用。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实施交通畅通工程提质增效计划,提升智能交通发展水平,发挥交通指挥信息发布平台效用,引导车辆均衡出行,提高易堵路口和节点通行效率。

专栏7交通畅通工程提质增效计划

实施交通信号联网与地面公交优先控制项目三期工程:加大信号联网范围,增加交通流量检测设施,到2020年,主城区主次干道交叉口全部实现联网控制,自适应控制路口比例达到50。

建设公安交管“慧眼”网:推进移动图像设备升级更新,建设一批基于4G的移动图传设备,优化监控点位布局,新增监控3000套,实现重要路口路段基本覆盖。

构建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建设交通管理集成指挥平台和12123互联网交管服务平台,升级交通违法自助处理系统,开发交通管理服务平台APP软件等。

第二节提升市容品质

推进市容环境精细管理。落实《南京市城市治理标准化实施方案》,加强市民生活区域、城市窗口区域等市容环境管理。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着力改善环境面貌,完善基本功能,提升人居品质,到2020年,完成主城六区1000个左右老旧小区整治,建筑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投入,推进江南、江北环保产业园建设,建成江南焚烧厂二期、城东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理厂、江南和江北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六合、高淳等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实施天井洼、水阁、轿子山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加强噪声功能达标区建设管理,开展“宁静社区”示范建设。到2020年,垃圾焚烧能力达到70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00吨/日。

统筹利用地下空间。建立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的动态维护机制,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项目进行登记备案,加快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新街口、河西、南京南站、铁北红山地区等重点区域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加快构建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线资源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和综合利用,提升管线安全水平。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新区、新城的新建道路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主城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步解决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到2020年,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长度达到453公里。

第三节建设平安南京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建设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标准更高、群众更满意的平安南京,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2以上。加强老旧小区、未封闭小区和无物管小区安全防范设施改造和升级,实现老旧小区封闭全覆盖。加强社会面巡防专业力量建设,推行扁平化实战指挥模式,增强就近调警、快速反应、及时处置能力。加强公安基层所队用房以及刑侦、特警、监管等特殊用房保障,规范警务辅助力量建设。实施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建设计划,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严格重点要害部位和特种行业、公共复杂场所监管,加强对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车站、码头等重点地区治安整顿,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治安秩序。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发展壮大治安、交通、禁毒、网络管理及金融、寄递等领域志愿者力量,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依法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强化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推进“科技兴安”,进一步强化“智慧安监”系统建设、应用,建设“危化品信息共享系统”和国家级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到2020年,安全“红线”意识有效落实,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信息可追溯制度,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网络,让市民吃得放心。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推动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药品动态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药品安全水平。

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政府与社会协同,提高危机管理、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制定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反恐、消防、防洪、防震、水上搜救等设施能力和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第十七章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公安一体化通信指挥系统,实现与城市应急管理通讯手段的互联互通和全面覆盖。不断深化“防消结合”,构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和隐患动态排查、挂牌整治机制。探索建立城市低空应急救援系统,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覆盖南京长江水域的信息化全程监控系统,提升水上应急救助能力。完善地质、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提高灾害综合预警预报和防范水平。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突出抓好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加快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和宁镇扬同城化,打造互动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局

加快建设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参与长江经济带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实施重大航道整治工程,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动南京与长江中上游城市港口联盟实质运行,共同构建长江沿线枢纽港集装箱运输网络,提升长江主航道国际集装箱运输水平。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加强与上海、重庆、武汉等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沿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产业园区战略合作,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长江中上游城市和企业在我市开发区设立“区中区”、“园中园”,开展技术合作、战略联盟、外包等非产权合作,拓宽地区间开放发展新路径。积极吸纳沿江城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产业竞争力。

第二节合作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最新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