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10/23 14:55:40 浏览:11716

引导预期,优先保障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健康养老、文化体育以及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行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加快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有序拓展范围和提高标准,以居住证为依据,推动按常住人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加强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制度和规则对接,合理提升统筹层次。

专栏13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重点

公共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学前一年教育免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免住宿费,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提供补助,并逐步扩大范围;为农村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提供助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补助。

劳动就业:为城乡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组织就业见习,推荐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创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者等重点群体提供专门就业服务;劳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失业人员管理,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服务。

社会保障: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权益,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企业职工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法定人员实现全覆盖。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五项社会保险为基本、以年金和商业保险为补充,实现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合理增长。

医疗卫生:免费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2类45项服务;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均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为城乡居民提供药品安全保障、药品电子追溯和执业药师用药指导服务。

人口计生:提供免费避孕药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生殖健康技术和宣传教育等计划生育服务;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育龄群众提供再生育技术服务。

住房保障:为符合条件的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居民实施住房改造,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提供补助;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或租赁补贴;为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公共租赁住房。

健康养老:为城乡特困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和高龄津贴。

文化体育: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基本的阅读服务、广播电视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为农村免费提供送书、送电影、送演出等公益性文化服务;试行发放体育消费券,为城乡居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公益性指导服务。

公共安全:及时发布各类灾害预警信息并通报灾害事故进展,完善救灾补助项目。适当提高灾害救助标准;全面普及中小学校应急演练,普及家庭应急包;完善食品风险监测和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体系,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和消费警示;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公共法律援助咨询服务;推动法律援助人群从低保人群拓展至低收入群体。

公共交通:提升城市公共交通500米覆盖率;推进镇村公交全覆盖;建设2500个网点,投放8万辆公共自行车。

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所有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和自来水深度处理全覆盖。

第三十章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第二节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资源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科学确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和覆盖人群,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终端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效益问题。整合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和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建立与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合理降低个人承担服务费用。发挥市级财政转移支付作用,构建市域内资源配置和服务保障标准水平趋同的调节机制。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财政比例,更多用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采取购买服务、价格补贴、公私合作等多种方式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供给体系。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9000元的低收入人口、村集体稳定性收入不足100万元经济薄弱村和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开展新一轮帮扶攻坚工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体系,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对扶贫对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行兜底性保障,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新“八有”建设。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通过4年左右的努力,确保全市9万人左右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70个左右经济薄弱村集体年稳定性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专栏14新“八有”目标

有群众拥护的“双强班子”,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高产高效的农业设施,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健康向上的文明村风,有村容整洁的居住环境。

突出重点片区扶贫攻坚。加快北部山区、茅山老区、西南边区等3个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发展,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拓展挂钩帮促内涵,统筹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面貌显著改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一番,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节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拓展精准扶贫方式。突出产业扶贫,引进和实施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发展类项目,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业,建设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专属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与低收入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行资产收益扶贫制度,强化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支持盘活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和资产,发展产业经营和物业经营,实现强村富民。加强政策补贴,推进教育强民和技能富民,增强农民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引导信贷、保险等金融要素投入贫困地区,建立全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因病、因老致贫和因病、因老返贫现象。探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和旅游等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

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开发。强化党政各级各部门帮扶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加大责任制考核力度和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建设市、区两级扶贫开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健全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精心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形成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第九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第三十一章加强生态空间源头管控

对接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严守生态红线,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保障生态安全,努力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严守生态红线

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结构,加快形成生态调节主导优先、生态服务功能互补、生态产品支撑供给的生态安全格局。严格保护都市区开敞空间内的山林、水体、湿地、人工防护林等,构建“一带两廊四环六楔十四射”绿色开敞空间结构,确保都市区内绿色开敞空间(含水域)不小于总面积的70。推进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重点保护北部和南部两大生态涵养区,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严禁不符合主导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细化落实生态红线区域边界,建立生态红线管理系统,完善生态红线考核管理和问责机制,分类分级严格管控生态红线内的自然生态资源,确保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不低于23.5。

图4生态安全格局图

第二节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有序推进主要生态系统修养生息。以“三沿五片”(沿路、沿水、沿园区和美丽乡村五大示范片区)为重点,实施新一轮城乡绿化行动计划,推动绿色南京建设。开展河湖水库水生态修复,重点围绕石臼湖、固城湖两大湖泊以及秦淮河、秦淮新河等城区主要河道,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显著改善水质和景观,切实维护水生态系统安全,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生态治理。大力实施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推进关停搬迁企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试点工作。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提高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能力,加大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和控制力度,重点加强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乡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以中山植物园为依托,加强重要物种及其遗传资源迁地保护工作,加大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养护和管理力度。

专栏15生态保护重大工程项目

绿色南京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森林抚育,加快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推进南京化工园、金陵石化、梅钢周边生态隔离带等工业生态防护林建设,完善提升沿江、沿河、沿湖水源涵养林建设质量。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30。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建立申报、建档和风险评估制度,对污染重、风险高的污染场地土壤进行综合治理与修复,确保土地转换用途后的安全利用,加强重金属重点污染区域管理,在污染产业密集、历史遗留问题突出、风险隐患较大的重金属防控区开展专项整治。

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对浦口绿水湾、江宁新济洲、高淳固城湖等18个市级以上湿地公园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和界限。加快上秦淮、秦淮河小龙湾、牛首山河口、云台山河口、百水河口滨河等生态湿地建设,因地制宜恢复河滨湿地水生植物,增强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加大沿河沿湖岸绿化景观带和亲水公园建设,持续扩大沿湖沿河生态开敞空间,形成重要的生态廊道,提高湿地生态调节和环境承载力。

严格矿山开发管理:严格执行矿山准入政策,对现有矿山开采实行逐步退出,对砂石开采严加管控。

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总面积5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00公顷,实验区面积2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华绒螯蟹,其他保护物种包括青虾、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翘嘴红鲌、红鳍鲌、鳜、黄颡鱼等物种。

第三十二章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第三十二章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不断降低生产、生活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强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节加强资源能源节约

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计划调控,实行供地政策差别化管理。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试点,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健全土地统一储备运作机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开发建设强度,全力推进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适度用地功能混合,推动建设用地多功能开发,调整建设用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最新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