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10/23 14:55:40 浏览:11719

旅游基地。依托老山、平山、灵岩山、汤泉、金牛湖、大泉湖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果蔬基地、彩叶苗木花卉基地等农业资源,建设老山、金牛湖-冶山、止马岭-大泉湖、汤泉、竹镇等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第二十四章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优化新区功能布局。全面推进新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浦口、高新大厂、雄州三大组团为中心,构建沿江城镇发展带,提升商贸、枢纽、文化等城市功能。加快新区核心区建设,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法律、会计、咨询、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健康服务社区发展医疗、健康科研、保健与健康管理等业态,浦口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结合老火车站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休闲服务业。加快雄州组团建设,依托人文滁河、秀丽灵岩、古棠城邑,彰显历史风貌,完善商务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功能。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规划建设铁路南京北站,加快城际铁路、区域快速干线路网建设,融入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好过江通道免费改革后续工作。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力、给水、排水、燃气、公交场站等建设。以核心区为重点分步实施市政综合管廊网络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实现对市政综合管廊的统一建设和管理。

加强公共服务配套。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建设一批学校。改扩建一批医疗机构,新建鼓楼医院江北分院、南医大第四附属医院、桥林医院和竹镇、金牛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加强文化建设,新建省市级文化设施、区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优化改善现有文化站,推进城市规划展览馆等重大公益性场馆建设,积极扩大“金陵四老”、“茉莉花”、雨花石、农民画等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新区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十五章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充分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逐步实现新区与上海自贸区产业联动。以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为重点,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增创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支持新区企业跨国布局和发展,提升区域开放合作水平。强化与德国的合作,积极对接“工业4.0”,创建中德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大新区投融资、外商投资等体制改革创新,争取在服务贸易、对台金融合作和离岸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到2020年,争取5-8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国家级新区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围绕快速交通网络构建、资源环境保障、产业分工合作、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等关键领域,实现与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等联动发展,促进与滁州等安徽中北部地区协同发展。

第八篇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

共建共享富裕美好生活

第二十六章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第二十七章完善保障民生制度安排

围绕提前完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切实转变增收方式,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其他农民收入增幅、农民财产投资性收入增幅高于其他收入增幅,让市民拥有更满意更稳定的收入。

第一节拓展富民增收渠道

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实现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联动提升。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扩大企业职工集体协商覆盖面。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与经济发展、职务级别和岗位绩效相协调。合理确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形成与职工之间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

重点提升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创业致富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大幅提高经营性收入。促进居民提升安全理财意识,规范健全资本、产权、债券、房屋租赁等各类市场,丰富拓展租金、股息、红利等有效投资渠道。引导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或者投资经营项目,稳步推进员工持股、岗位分红权激励,提高股权红利收入。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激发农村产权权能,加快释放农村耕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的改革红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社区股份合作制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更有保障的财产性收入。整合优化各类涉农专项资金,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和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拓展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空间,提高经营性收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启动农民创业工程,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

第二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精准提低、合理调高、积极扩中,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功能。完善居民收入分配政策,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最低工资增长调节机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协同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能动性,创新和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第一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支持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惠民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名校集团化,鼓励优质品牌学校带动发展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新建学校,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实现优质高中广覆盖。推进职业教育“双业提优”发展,争取建成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1所,五年制高等职业学院2所,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分院)4-6所。统筹校企(商会)、产教深度融合,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契合性,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引导市属高校优化学科办出特色,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提升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科办学层次,建设南京晓庄学院莫愁分校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溧水校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支持和服务在宁高校发展,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推动建设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溧水校区、南工大浦江学院溧水校区、应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淳校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探索建立终身个人学习档案,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教育服务载体和形式,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成学习型城市;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惠民园就读幼儿比例,主城不低于85,其他地区不低于90;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100;建成10所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秀的高级中学。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8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引导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投向农村,健全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激励保障长效机制,启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重点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全面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留守儿童少年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普及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免费特殊教育,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一年免费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完善分配、激励和保障制度,打造师德高尚、师能精湛的优秀师资队伍。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慕课”等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良性互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分类发展民办教育。

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搭建高层次教育对外交流平台,引进境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开放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规划,强化国际课程设置、师资引进,规范国际项目管理。统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引进和南京教育品牌输出,办好各级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做好新区、新城国际学校布点规划。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开展境外职业教育项目合作和课程交流,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专栏9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

根据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和《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创新优质资源扩大方式,加强过程管理,提升薄弱学校及新建学校办学内涵。到2018年,在优质资源未覆盖的186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名校兼并弱校11所,名校与弱校联合举办分校12所,名校托管弱校12所,集团化办学90所,采用教育联盟、课程基地创建等其他方式61所,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其中,主城区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全覆盖,主城与郊区建立合作机制全覆盖。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保持95以上。

第二节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产业升级和扩大就业规模、调整就业结构联动推进,建立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评价机制,继续深化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评估机制,同等条件下对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优先安排。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开发多层次的就业岗位,引导不同知识结构和就业技能人员自主择业、适岗就业。重点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鼓励街镇、社区(村)提供更多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就业岗位。落实和完善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完善失业监测统计和预警机制。

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推进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政策拓展、创业载体建设和创业服务改进,推动自主创业成为实现更有体面工作、更高质量就业的主抓手。重点推进大学生、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引进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加快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业转变。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实施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专项培训项目,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对接、技能提升与工作改善良性互动,培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型技能劳动大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

统筹重点群体就业。落实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保障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和转移就业,扶持促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家庭动态为零。

专栏10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

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坚持更加积极的创业政策导向,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更高标准、更大力度的扶持。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创业明星评选活动,扩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重点遴选资助1000个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扶持200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力争使每一名在我市有就业意愿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最新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