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武汉全力打造城市“升级版”居民拥抱蓝天畅享环保生活

发布日期:2016/5/31 12:54:44 浏览:978

“十三五”时期,是武汉实现经济总量“万亿倍增”、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武汉到2020年,人居环境能否明显改善的关键时期。根据武汉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武汉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力争达到80,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劣五类黑臭水体。全力打造城市“升级版”,建设环境美丽的武汉,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而且将让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普通人,充满使命感和幸福感,提升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摄影爱好者拍摄武汉的蓝天

完善环境监控体系实施“拥抱蓝天”行动计划

2016年,武汉将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拥抱蓝天”行动计划,源头治理空气污染。重点是深化企业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严格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社会生活及农业污染防治、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抓好水环境的治理,整治水污染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中心城区全面落实湖泊截污和水质治理,新城区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开展专项执法,倒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未来,还会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和基本制度建设,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制定完善生态保护规划,有关重大行政决策要按规定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同时大力推进“花开三镇、绿满武汉”,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此外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严格生态底线区和生态发展区的项目准入,对越权审批、违法建设严格问责。

武汉市空气质量三年来最好

2015年,号称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在武汉市经济总量超过万亿、能源消耗增加;城市大规模建设,工地增多;机动车快速增长,全年新增机动车40万辆的情况下,全市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去年,武汉市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192天,其中质量为优的33天,优良率52.6,优良天数比2014年增加10天,也是2013年以来优良天数最多、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最少的一年。

这一年,改善空气质量纳入了各区考核目标,每月考核并公布排名。同时采用无人机巡查、遥感监测等新技术手段,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757家、处罚561家、行政处罚金额3300余万元,比2014年大幅增加。

2015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质保持稳定,湖泊水质逐步好转,166个湖泊中,劣V类湖泊由2013年的43个下降至2015年的37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为了防治重点污染,全市推进火电、钢铁、石化等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8,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0年分别减少21.31、16.84、20.77和12.28,超额完成湖北省下达的减排目标。

与此同时,全市范围内禁行黄标车,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共73522辆,未发生大规模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全年各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20多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冬季雾霾仍然频发

PM10本地“贡献率”达7成

然而,我们同样需要面对的,还有一到冬季就连续十多天的雾霾天,连太阳光都难以穿透。就在不久前,武汉市发布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成果,显示工业生产对PM2.5“贡献率”最大,扬尘对PM10的“贡献率”最大。其中PM10本地贡献率在51-75之间,PM2.5为36-65。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市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复合型污染特征,以臭氧污染为代表的光化学污染所占比重正在逐渐上升。PM10、PM2.5以及气态污染物等六项指标需要同时加以控制;在工业减排的同时,也要关注机动车污染上升态势。在控制重点上,容易达到和贡献大小两个方面都需兼顾。

除此之外,2015年75个非重点湖泊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质类别为Ⅲ类的1个,占1.3;水质类别为Ⅳ类的18个,占24.0;水质类别为Ⅴ类的30个,占40.0;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26个,占34.7。中营养状态的湖泊2个,占2.6;轻度富营养的湖泊30个,占40.0;中度富营养的湖泊35个,占46.7;重度富营养的8个,占10.7。

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任重道远而又迫在眉睫。

武汉100个建设工程工地将安装喷洒降尘“神器”

多部门齐抓共管环境治理在行动

“十三五”时期,武汉市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计划,能源需求将大幅增加,生产过程中各种污染将明显增多;城市常住人口将进一步增加,生活类污染将会大量增加;武汉市大规模城市建设还将持续。全市路网将进一步加密,房地产开发还将持续,扬尘污染和噪声扰民仍将是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之一。同时,随着市民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全市环境质量尽管逐年改善,但离国家要求和公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面临系列问题,武汉多部门齐抓共管,采取行动治理环境。

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80

基本消除劣五类黑臭水体

2016年,根据《武汉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武汉市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采取包括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2015年,武汉市空气优良率为52.6,水质优良比例63.6。按照该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武汉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80,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细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下降40左右,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劣五类黑臭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稳定达标,重要水体环境质量以及主要河流、湖库水质逐步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固体废弃物得到合理处置。到2027年,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市环保局:

把“人居环境”纳入质量强市战略。建立健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四大实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为主、检验检测数据为辅,客观评价质量强市工作成效。

市城建委:

今年,武汉100个建设工程工地将安装喷洒降尘“神器”,以加强施工现场扬尘管控,使武汉的天空更蓝。

预计到9月底以前,在建工地扬尘治理全面达标。内容包括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裸露泥土覆盖、临时道路硬化、冲洗保洁、围挡设置、建筑垃圾消纳等达标项目。市城建部门为此制订了2016版“治尘”专项行动检查标准。其中洒水降尘一项,要求工地土方开挖、渣土(垃圾)转运、爆破作业等施工时,应当边施工边洒水,防止产生扬尘污染。

市城管委:

为从根源上消除路面污染、规范渣土运输,武汉市今年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渣土、砂石料车整治。首批运输企业在4月1日前,全部恢复“真身”且加装“加密”系统,达标上路,从源头上遏制运输车辆超高超载现象。

市园林局:

今年三环线内44座立交桥匝道、14条高架中分带绿化提升及全市立交桥墩柱立体绿化,桥下绿地全部铺装透水砖,雨水可以渗透到地下,用来灌溉植物。

武汉市绿道已形成“3 5”绿道骨干系统。重点为武昌地区的环东湖绿道、汉口地区的张公堤绿道、汉阳地区的环墨水湖绿道;建有5条山水郊野绿道:东西湖区环金银湖绿道;江夏区环青龙山绿道西线黄家湖大道至青龙路;蔡甸区环后官湖绿道;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龙灵山绿道;黄陂区木兰景区绿道及府河长湖沿湖绿道。根据规划方案,今年除了确保完成这些骨干绿道外,还将新建东风大道绿道、九真山绿道,通往木兰景区群绿道。

市水务局:

划定166个湖泊“三线一路”:蓝线(水域线)、绿线(绿化用地线)、灰线(外围控制范围线)和环湖道路,明确湖泊保护范围;大力实施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一张干网全覆盖、二江水源得保护、三镇湖泊不纳污”的总体目标,近3年新增及完善污水收集管网780公里,完成湖泊截污90余个排口,全市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24座,处理能力258万吨/日。

武汉关停122家非法码头将扩建7处江滩公园

实施最严格环保制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月3日,武汉市政府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坚决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会议提出今年将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严格环境监管执法保障全市环境安全。开展全市环保工作重点:实施拥抱蓝天行动计划,源头治理空气污染;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整治水污染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倒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重点区域土壤调查评估和修复治理;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落实企业污染减排责任;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村环境质量好转;积极创新环保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同时,制定完善生态保护规划,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严格环境监管执法

继续深入开展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坚持铁拳治污,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实施精细化环境监督管理,建立污染源和环境执法人员双随机抽查机制。督促重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快整治明达玻璃公司、典金科技公司、武汉汉口绿色能源公司、武汉重工铸锻公司等企业超标排放问题,确保限期达标。大力开展武钢、青山电厂、武汉钢电、武汉重工铸锻等企业堆场整治等无组织排放粉尘污染治理。加大飞行监测和污染防治设施抽查力度,严查企业和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网格化环境监管作用,建立健全环境问题发现机制,快速有效地查处一批重点环境问题。依法加强排污费核定,严格执行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推动化工、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污费征收工作。加强对执法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执法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复议与诉讼应对工作,完善行政执法案卷,进一步规范环境执法与审批行为。建立与检察院、公安局移送、执法的联动机制,加大查处恶劣环境违法问题和环境刑事犯罪力度。

加大环评管理力度

深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改革,在取消试运行许可、验收监测事业性收费改革的情况下,做好建设项目试运行、竣工环保验收的衔接。精心组织重大项目环评工作。推进“十三五”专项规划环评工作,组织完成国家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规划环评的审查工作,协调东西湖区完成新的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编制。组织完成武汉长江新区总体方案环境评估报告的修改,协调环保部、省环保厅对评估报告审查,满足武汉长江新区申报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对污水直排湖、涉生态底线,不符合产业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一律暂停或不予环评审批,完成对环保违规建设项目的清理整治。推进重大城市交通建设项目专项环境监理。

严守辐射和危险废物环境安全

加强对辐射安全监管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及时搜集、整理、更新和完善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台账管理数据,做到“底数清、监管明”;摸清危险废物底数情况,全面提升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执行率,力促“全覆盖”。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编制《武汉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辐射安全综合检查后督察专项行动。推行随机抽查、深度核查、常规检查、第三方核查等方式有机衔接的环境监察模式,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执法工作。建立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第三方核查机制,深入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实现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面达标。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完善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推进区级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重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报备制度。修订全市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调整优化并落

[1] [2]  下一页

最新武汉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