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杭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日期:2016/9/26 4:02:34 浏览:2450

的普及和发展;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共谋发展新格局,以校园足球联赛、培训、宣传工作为杭州市校园足球重点工作;以定点学校老师、校长为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断强化、壮大校园足球教师队伍力量。积极创新校园足球发展新模式,新标准,力求发展模块化。大力支持我市全国家、省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区(县、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范围,保持我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平衡稳固的发展态势。

(四)繁荣体育产业

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拓展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具有鲜明杭州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聚焦六大重点领域

一是体育健身服务业。积极发展体育健身、时尚健身、健身指导等健身服务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打造一批优秀体育健身企业;二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培育一批品牌赛事,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形成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大赛表演、社会体育、地方传统体育竞赛表演协调发展格局;三是运动休闲业。重点发展水上运动、户外运动、山地运动、极限运动、空中休闲等特色休闲运动,积极发展水上游艇、赛车、马术、航空体育运动、航模、电子竞技等体育运动;四是体育用品制造业。重点发展可穿戴智能运动装备、健身器材、体育训练竞赛器材、运动服装、水上运动产品、船艇等用品和装备;五是体育培训业。积极开展游泳、球类、轮滑、自行车、登山等体育项目培训,培育一批品牌优、效益好、信誉佳的体育培训机构;六是体育彩票业。加强体育彩票销售的规范管理,拓展体育彩票销售市场,规范彩票公益金的支出和使用管理。

2、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加快打造平台,促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良性互动的“一核引领、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体育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即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一核引领”作用,提升产业层次,强化核心功能,盘活存量资产,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奥体博览城等重点区域;推进沿江特色运动发展翼、沿路体育创新发展翼“两翼联动”。依托钱塘江黄金水道和“三江两岸”特色资源,打造沿江特色运动发展翼,推动全市体育产业统筹发展。积极参与和服务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沿文三路、西溪路、文一西路至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的体育创新发展翼;培育体育产业更多新增长点,实现“多点支撑”。培育和建设一批有特色、上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体育产业集群、基地和园区,深化富阳、淳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体育特色突出、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体育特色小镇。

3、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

支持传统体育企业运用新兴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中高端发展,鼓励体育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形式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品牌影响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体育企业,引进一批创新型体育企业和体育投资机构,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杭州本土体育企业品牌。支持杭州市体育发展集团做大做强。推进体育产业国际化,着力发展国际体育赛事、体育展会、体育产品与服务贸易,支持国际体育赛会、企业、机构和品牌入驻杭州,支持我市优势企业、品牌、项目“走出去”,参与国际体育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体育产业国际化水平。

4、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丰富体育产业领域,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休闲旅游、会展服务、现代商贸、中介服务等产业融合,重点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培训、体育服务贸易、体育中介等新兴行业。借助休博会、西博会等大型展会,积极举办休闲体育用品专业化品牌展会。以“互联网 体育”融合发展为契机,推动体育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鼓励利用APP等方式扩大体育消费,广泛推广信息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加强体育运动指导,促进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互动发展,积极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支持金融、地产、制造、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发体育产品和服务,延伸体育产业链。

(五)完善体育设施

围绕重大赛事举办和群众体育健身需求,通过优化布局、加大投入、开放管理、完善机制,建设功能布局合理、管理运作完善、主体多元、覆盖城乡的体育设施网络,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权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进一步优化体育设施布局结构

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相适应,结合行政区划调整、人口规模和布局变化,开展新一轮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修编,完善原有“两心四副五园”设施布局。加强城西、江东、江南等城市新区体育设施建设和布局,推动萧山、余杭、富阳等新城区体育设施提升,加快之江、瓜沥、临浦、良渚、瓶窑组团级体育设施建设。根据大型居住区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情况,与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相适应,建设均衡分布式的基层体育健身设施,满足15分钟健身圈的体育运动需求。

2、围绕重大赛事需求加快竞训场馆设施建设

围绕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等国际重大赛事承办需求,按照“节俭办赛”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和在建场馆资源,提前谋划、统筹做好新场馆建设、存量场馆改造及赛后场馆运营维护和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完成奥体中心主要场馆建设。建设杭州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杭州市射击飞碟靶场,筹建杭州市第二体育学校和短道速滑场馆,满足日常运动训练和承办大型运动比赛需求。根据重大赛事举办和筹备需求,推动黄龙体育中心、省体育职业学院、杭州市体育中心及各区县(市)、高校和杭州都市区周边城市现有场馆设施资源的改造利用,确保各类场馆满足亚运会等重大赛事要求。

3、围绕居民健康生活品质提高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杭州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确保规划期内建成投用。加快现有体育设施提升改造,推进陈经纶体校、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杭州体育馆等现有设施、场馆升级改造。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设施提升工程,建设面向基层群众、利民便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推动西湖、拱墅、江干、上城、滨江、淳安等一批区县(市)级全民健身中心(文体中心)项目建设。鼓励盘活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存量资源,充分改造利用绿道、绿地等场地,增加一批适应当地居民锻炼的健身场地。继续大力推动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率达到100,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100。“十三五”实现新增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公园100个,规划期末实现县(市)级“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提高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综合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拥有率力争新增一批社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和“小康体育特色村”。

(六)加强人才建设

以高层次体育人才为重点,紧扣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坚定不移地贯彻“人才强体”战略,为建设体育强市和率先实现体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着力抓好四支队伍建设

加快体育公共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举办世界性赛事和综合性大赛,有计划的引进部分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经验的体育高级管理人才。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实施“金牌教练员引聚计划”,吸引集聚一批国内优秀教练员队伍来杭发展,利用团队力量、科研优势,科学规划项目发展,开展竞训科研攻关。实施“优秀中青年教练员成长计划”,建立中青年教练员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中青年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发现和培育一批冒尖型人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抓好业务培训,加强职业激励,重点培养专业技能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制度和等级制度,提高其上岗率和服务实效。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体育产业六大重点领域和重大赛事需求,通过亚运会等大赛的筹备组织工作,大力培养和引进懂体育、会经营、有创意、善营销的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将高层次体育经营类紧缺人才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新政支持范围。

2、探索体育人才培育新路径

加强体育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和培训,搭建体育产业企业与体育专业院校和相关培养培训单位的合作渠道,鼓励开展联合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有关体育服务、体育文化创意、体育管理营销等学科和专业。加大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出国出境培训工作力度,选派部分高层次体育人才出国培训和到相应的体育组织和重大体育赛事中学习锻炼。进一步完善“省队市办、体教结合,市队联办、市区共建”等多种形式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各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的经费投入,适度增加“市队联办”项目,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加大体社结合力度,探索通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继续加强与知名高校和重点中小学校合作,探索完善“名校 名队”一条龙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优秀运动员文化学习和业余训练矛盾,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争创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所,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0所。到2020年,杭州市“市队联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达30所,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达到15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基地超过70所。继续推进“教练员进校园”等工作。

3、加强人才机制和科研支撑能力建设

优化体育人才流动配置机制,积极发展体育人才中介机构,探索设立体育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建设体育人才流动服务信息网,支持体育专业协会、培养单位、用人单位联合开展体育人才专场招聘,积极促进体育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建立完善体育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提升强化体育科研支撑能力,筹建杭州市体育科研中心和杭州市体育信息中心,加大体育科研专项经费投入,改善体育科研条件,提高科研为竞技体育提供服务和保障的能力。继续联合高校、医院和科研机构,加强对运动技术诊断、心理训练干预、运动创伤监督和训练比赛状态测试评估,为运动员提供科学训练与比赛方法。强化体育科研在选才和全民健身锻炼的指导作用。

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体育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统筹推进。加强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建立由发展改革、体育、财政等多部门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和指导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工作例会制度。强化体育发展规划的引导作用,明确相关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加强协会、社团、职业体育俱乐部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提升行业自律和管理能力。不断加大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决策者的体育发展意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及体育消费意识,为体育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体制保障

大力推进体育领域的各项改革和保障机制建设,结合“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规范、便民、高效的审批工作机制。推进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允许体育社会组织承担部分合适的管理服务职能。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体育赛事管理机制,定期公开赛事举办目录。深化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发展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创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在保证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质的前提下,探索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推动公益类场馆和经营类场馆分类改革,推进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三)政策保障

落实现行国家、省支持体育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与政府各部门协调,在人才引进、设施建设、体育投资等各方面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鼓励各类资本兴办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体育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设计投入,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杭州SEO
  • 英飞拓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04-30

    来源时间为:2024-04-3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

  • 打出“优商”多元攻势余杭审计推动营商环境优化04-30

    来源时间为:2024-04-25“第三方承保机构更应注重服务。”日前,余杭审计在靓城行动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的……

  • 浙江省舟山市发布2023年度知识产权典型案件04-29

    来源时间为:2024-04-252023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市市场监管、文广旅体、海关等职能部门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