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打造“西湖名师”集群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发布日期:2016/10/1 11:09:02 浏览:1060

教师,是教育最宝贵的财富。

这是西湖教育,从局长到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中,名优教师的培育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引领着整支队伍的目标和方向。

纵观西湖教育,名师辈出、代代相传。尤其近年来,西湖区教育局以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围绕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总体目标,遵循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指导方针,多措并举,加强名师培养,全力推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据统计,目前全区各类学校教师配备按省定总量配足,共有全国、省级优秀教师60人、在职省特级教师24人、区首席教师77人、区首席功勋班主任62人、星级学科带头人1564人、省市教坛新秀368人,名优骨干教师数在省市领先。

西湖教育“十三五”教师人才规划目标,也已经确定:进一步加强名优教师的培养力度,到2020年,全区星级学科带头人、区首席教师、省特级教师等“西湖名优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充分发挥作用的升级版的人才队伍,确立西湖区在全省的教育人才优势。

人才建设之亮点摘要

★百名教师“拜师学艺”

汇聚各界精英智慧提升西湖教师之素养

坚持育人为本,整合教育资源,选拔我区百名科技、体育、艺术等相关技能骨干教师走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拜师学艺,采用集中脱产培训、分散蹲点研修、集中才艺展示等形式,经费全额保障。上半年,又有新动作——聘请17位教授、专家和教练做导师,加大了“拜师学艺”的力度。这次聘请的导师,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印学博物馆、浙江省传媒学院音乐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等。西湖区青少年宫主任王青表示,通过百名教师“拜师学艺”活动,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此外,今年,西湖区还在实施“20个重点社团培育、10个社团研究试点学校推进”等区域性的学生社团工作推进举措,促进学生社团活动继续保持高位、高速、高效的发展态势。

★人人参与“1 X”技能培训

顺应新课程改革积蓄西湖教师之后劲

建立全员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开设新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校园长培训班、足球教师培训班等项目,并加大与浙大、杭师大、浙师大等高校合作,组建新锐班、精进班等12个阶梯成长班。学科带头人考核、海外培训、高端名师培训、技能培训、建立培养基地,西湖区打造学术领军人物很有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开始西湖区在暑期集中开展教师1 X技能培训,也很有特色,让教师通过自愿选择参加除本学科教学技能培训外的X项其他类的技能培训。为教师设立的培训项目丰富多样,包括科技实践、书法篆刻、葫芦丝、主持艺术、数码单反摄影、花式排舞等培训项目,除选聘区内有特长教师,还积极聘请专家教授、省市教研员和骨干老师50人前来授课作讲座。区教育局把每年10教师参加“1 X”专项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这项培训,让更多教师胜任教育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较好地促进了教师从“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

★率先实现教师自由流动

耕耘这片教育沃土激发西湖教师之活力

早在2011年,西湖区先行一步,出台区域内教师校长定期流动制度。在校长流动上,打破城乡界限、交流任职,对在一个学校任期较长的交流轮岗。在教师流动上,面向区内跨校聘用,教师只要凭能力水平就可到区内有岗位空缺的任何一所学校任教,每年实现跨校自主流动教师有50人左右。通过政策调控实现区域内教师柔性流动,构成教师成长良好的教育生态。跨校自主流动、校长交流轮岗、特需岗位竞聘、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等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仅2015学年,西湖区中小学就有173名教师校长进行了交流,占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总数的4.2,其中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交流26人,占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15.2,超过了省厅规定的目标。

★创新实践优秀教师共享机制

教育智慧经验做强西湖教师之整体

西湖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早已名声在外。据了解,全区创新组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14个,通过委托管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优质均衡。2016年城区优质学校选派到偏远学校校级、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63人,偏远学校派往城区学校培养锻炼32人。近年来,区政府出台优秀教师交流共享机制政策近10项,在城区名校挂牌建立名优教师培训基地12个,在偏远学校设立名师教学实验点78个,建立校际间教育科研联动协作机制,探索“科研导师团”,实施教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出产一批优质教科研成果。近五年国家级立项课程17个,省级156项,省级以上获奖成果76项,科研成果获奖率居省市首位。建立全自动录播教室58个,探索网上名师工作室建设,组建“学科教师主题工作坊”,实现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全员培训率达90以上。西湖区还通过与淳安、安吉、常山等区市及贵州、青海等省外学校的结对援助,辐射和锻炼优秀的教师队伍。近两年来先后选派名优教师50余名赴各结对支援地“送教上门”30余次。

★精心打造名师工作室

“四室”精准发力促进西湖教师之成长

近年来,西湖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名校名师资源,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24个、首席教师工作室64个、首席班主任工作室13个、中青年干部导师工作室5个。全区106个名师工作室挂牌教师,每人承担15-20名培养任务,吸收工作室成员1286名,每个工作室中偏远学校教师不少于50,已涵盖学科12个,涉及全区中小学幼儿园72所。在名师挂牌带徒培养中,通过实施“3211工程”,即工作室及成员制定3年发展规划,每学年组织开展2次集中教学研讨,每学年举办1场教育论坛,编辑1份教育教学刊物,并确立工作室研究项目,推动教育教学研究。这一个个,都是西湖区倾力打造优秀教师的“孵化器”,有效地发挥了人才集聚效应、团队提升效应、互促优化效应,成为带动全区教师队伍发展的“主引擎”。

★全新构建多样化学术节

“大平台小平台”亮出西湖教师之精彩

如何用平台的搭建来成就所有教师的发展,是西湖区每年思考最多的命题。大平台,每年一届的学术节,是西湖教育的学术研究盛宴。每一届学术节有不同主题和形式。比如,西湖区教育系统第二届学术节开幕,特邀郭思乐教授前来做题为《让教育走向生本》的主题报告。郭思乐提倡的“生本教育”和西湖区的课改理念不谋而合。而即将在下半年开展的学术节主题是“金牌教研组建设”,分为“成果推介活动”“课堂展示活动”“名师课堂展示活动”“名师论坛”等专场全面展示强势学科。此外,片区平台也精彩不断,翠苑有翠苑地区五校联盟,每年一届举行一周研讨活动,三墩片区有城北名校联盟,不定期开展研讨,助推教师扬帆起航。

经过“十二五”整整五年的探索,西湖教育教师培养的路径渐渐清晰。教坛新秀—星级学科带头人—区首席教师—名师后备人选—省特级教师,这“五个梯次”正是当前西湖区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培训序列,使得老师们拥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前进目标,从而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除明晰具有西湖特色的“五个梯次”名师成长阶梯外,还形成并完善“后备干部—新任校长—骨干校长—省市区名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的校长梯次。让更多教师成就最好的自己,这就是西湖教育局教师培养的终极目标。

人才建设之样本故事

★一线老师借助校网和校长说专业诉求“悄悄话”

网络平台、教研一体、发展跟踪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百花齐放

打开求是教育集团的校园网内部平台,这儿有一个专门的栏目《集团教师诉求平台》。这是专门为老师提供的向学校表达自身专业发展诉求的一条特别通道:通过网络直接发给学校相关领导,私密性强,老师们用得放心,感觉贴心,很受欢迎。

周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去年,年轻的她接到学校的任务,接一个特殊学生比较多的班级。开学初,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平台上写了“如何快速提升新接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的诉求。诉求很快得到学校回应,周老师被推荐参加市级班主任培训,紧接着又参加首席班主任工作室。像周老师一样,很多老师的“悄悄话”都得到了满足。

在西湖区,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培养方式。

比如十三中,学校将“学习、教研、科研、培训”融为一体,以三航工程、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等为载体,探讨课改过程中的困惑,交流教学过程的精彩瞬间,造就了一支适应教育改革需求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而三墩小学,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优质学校,构建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草根校本”研修体系:年级组规划共同愿景,通过范式培训实现按需培养,结合魅力团队展示、星级创优活动,为教师成长发展助力。

★师父是特级教师徒儿也成长为特级教师

孕育智慧、催生思想、促进成长

工作室是一种生长状态,追梦、圆梦

在西湖区宽松的教育沃土上,每一个工作室,都带有领衔人的鲜明个性。像教数学的省特级教师袁晓萍工作室,就和领衔人袁晓萍一样干脆利落。每一次活动都力求三新:“主题新”,来自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最前沿热点话题;“专家新”,调动资源邀请权威专家作现场示范与学术报告;“上课教师新”,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打磨,让每一位工作室老师都有在公众场合上课,让大家评头论足的机会。

受益最多的,当然是工作室成员。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张英飞老师,就是王曜君工作室成员,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我当时最有底气的是上课,但教科研是我的短板,可是师父偏偏要求我们每年都必须结合教学实践写论文,开展课题研究。还让我负责撰写工作室的省级立项课题成果报告。”张英飞说,正是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四年的“煎熬”让她全面成长。如今的她,和师父王曜君一样,正在助力年轻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从城区名校到农村学校越做越有劲

紧密型共同体让教育资源共享

教师流动不断优化学校师资队伍

“文化浸润、管理创新、课程创生、青蓝相助”,这凝练的十六个字,正是五年来对杭十五中和袁浦中学这一对共同体,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断推进“共建、共融、共享”最好的概括。学校校本研修、教育科研工作每年被考评为先进集体,学校“五行”文化建设项目被确定西湖区“十二五”期间学校改革创新案例。

学军小学与转塘小学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同样精彩不断,这个共同体以“互融共荣”双品牌建设为愿景,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家校合力等工程。实施支部联合共建、教师联合招聘、师资联合培养、项目联合参与、名师联合共享的机制,一体化提升两所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最近这次教坛新秀评选过程中,转塘小学和学军小学分别有5人、4人获得杭州市级教坛新秀称号,分别有23人和15人获得区级教坛新秀称号,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使得学校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墩中学校长助理陆杰,从城区名校到机关挂职,从机关再到相对偏远周浦中学。今年又因工作需要到三墩中学工作。在周浦工作过程中,他也感触很深。这几年来,周浦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发出了极其响亮的声音。“我作为教师交流的一分子是幸运的,不仅见证了学校发展,也学会了如何融入不同的氛围,如何感染身边的同事,如何坚守自己的业务追求,如何把握科学的管理节奏。”

可见,教师的交流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的优化,干部的交流带动了学校整体文化的提升,最终体现在师生的共同成长。(本站编辑贾晓芸摘编)

《打造“西湖名师”集群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参考资料:
教师队伍 名师、西湖区、杭州西湖投资、扬州瘦西湖旅游发展、西湖电子、洱源 西湖、西湖蓝、瘦西湖、西湖龙井

最新杭州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