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湖北举行“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发布日期:2024/3/26 9:09:35 浏览:29

来源时间为:2024-02-27

2月27日上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6个标杆城市的市长,介绍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和典型经验,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主持。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

春节前,省委、省政府召开了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通报了2023年市州营商环境考核评价结果,提出要持续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6个标杆城市的市长,介绍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和典型经验,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先生;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先生;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先生;

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之凌先生;

十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辉先生;

荆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志红女士。

首先,请程用文先生介绍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主要经验和创新措施。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感谢广大企业家朋友和经营主体对武汉的信任与贡献。按照主持人安排,下面我简要介绍武汉优化营商环境的情况。

武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武汉位居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十。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沃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过去三年,武汉市年均新登记经营主体34.85万户,年均增长31.73%,2023年经营主体总量达到206.61万户,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始终注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降门槛、提效能。坚持以数字赋能、流程再造、功能集成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整体提升。持续深化“四个一”改革,即“一事联办”“一网通办”“一码通办”“一圈通办”,去年全市实现134项主题事项“一件事一次办”,19.3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和“就近办”,100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办事体验感便利度。

二是突出降成本、减负担。坚持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去年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费328.7亿元。持续做优“汉融通”服务平台,发放政策性担保贷款180亿元,三年累计为5.1万家中小微企业纾困贷款贴息39亿元。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流程,免收中标人履约保证金52.9亿元。大力发展枢纽经济,202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通过多项举措,去年为经营主体降低各类成本441.54亿元。

三是突出优服务、强保障。坚持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承诺可开工”审批模式,推行告知承诺、豁免审批、“标准地”出让等制度,实现“三天核发六证”。改造提升、整理新建“两个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持续推进“三创一镇”,即创新街区、创新园区、创新楼宇和创新创业特色小镇建设,设立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510家,全力支持服务项目落地快、企业发展好。

四是突出强法治、促公平。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完善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全年共有728项行政处罚事项实行“柔性执法”,260万件案件实现执法全过程网上办理和可回溯管理。健全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37个行业,联合抽查覆盖面达95.18%。开设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便企受理案件23.48万件,完成胜诉退费案件2.29万件,切实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

我就简要向大家介绍这些情况,真诚欢迎各界人士和广大经营主体来武汉创新创业创富,我们将坚持不懈地为大家搞好服务,当好“店小二”。谢谢!

黄勤:

谢谢程用文先生。下面,请王太晖先生介绍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主要经验和创新措施。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按照发布会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襄阳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

过去一年,襄阳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连续四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有力促进了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去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9.3万户,总量达到77.8万户、跃升至全省第2位,经济总量连续两年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我们在营商环境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机制聚合力。坚持高位推动。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领办《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提案、亲自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相关市领导负责分管领域改革任务。坚持顶层设计。市级层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55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市直部门制定70余项配套措施。坚持共建共享。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开展营商环境监督调研和建言献策,市委改革办、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等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督查考核、专项治理、专题宣传,各地各部门制定工作清单和路线图、项目化具体化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同时,面向社会选聘营商环境监测点和观察员,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是降本增效激活力。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开办由“210”标准提升为“2050”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范围内标准化地址登记;全市“一事联办”事项达到200个,“鄂汇办”襄阳旗舰店上线高频事项685个,襄阳都市圈91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异地通办,襄阳成为全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城市。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搭建襄阳“政策通”平台,实现447个惠企事项免申即享,兑现各类惠企资金29.1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61.1亿元,受惠企业达到40万户次;减免用水用气成本3158万元,降低办电成本3.23亿元;区域性统一评价改革成果免费应用,减免企业负担5600余万元。着力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进企检查2254次;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办理的全省首例审判环节合规案件被最高法、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始终牢固树立“城市和企业是发展共同体”理念,把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融入日常,举办首个“襄阳企业家日”活动、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活动,解决融资、用能、用工等问题1000多个。

三是改革引领强动力。一方面,深耕襄阳自贸片区制度创新“试验田”。发挥襄阳自贸片区先行先试优势,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去年,襄阳自贸片区16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国家和省级创新案例,制度创新综合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内陆地级市首位。另一方面,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创建工作。去年,我们全力推进397个改革试点创建工作,其中83个试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全省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五大行动”,努力做到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全力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先行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谢谢!

黄勤:

谢谢王太晖先生。下面,请马泽江先生介绍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主要经验和创新措施。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宜昌市委市政府,感谢大家对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宜昌营商环境的监督和推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对标“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目标,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在2023年度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国地级市第4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突出系统集成,全领域优化政务服务。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力推“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改革,97%的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1021个事项掌上可办,290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个人全生命周期10件民生关键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去年共有104项改革事项、145个先行试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清单和创建名单,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数量连续三年全省第1。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实行重大项目“指挥部+工作专班”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创新推出集成办、集约办、容缺办、智慧办、精准办“五办”审批服务模式,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二是突出降本增效,全方位激发市场活力。探索建立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平台,“免申即享”兑现资金占比达48%,“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服务规范”纳入2023年湖北省地方标准。设立市级应急转贷资金,提供临时周转56.7亿元。整合县市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融资担保超过91亿元。新增金融机构贷款749亿元,同比多增239亿元。新批建设用地3.07万亩,供地总量全省第2。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百元营收成本77.2元,较上年同期降低0.2元,低全省7.9元。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全链条助企纾困解难。广泛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政企恳谈,“面对面”听取诉求建议,“点对点”解决具体问题。常态化开展“定期、定向、小型”产销对接,帮助企业找订单、拓市场、稳生产。搭建省磷化工产业供应链平台,提供套期保值、原料保供等服务,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坚持市级领导领衔“四上”企业招引培育,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555家、创历史新高。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得到正向反馈。2023年,全市GDP增长7.1%、全省第2,总量跃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2位、全国百强城市第49位。投资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全省,近三年落户招商项目中追投跟投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广大企业家用实际行动对我市营商环境投出了“信任票”。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宜昌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下大气力、用硬功夫,补齐短板、抬高底板,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宜昌宜居、宜业、宜旅,真诚欢迎各方宾客到宜昌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谢谢大家!

黄勤:

谢谢马泽江先生。下面,请吴之凌先生介绍黄石市优化营商环境主要经验和创新措施。

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之凌: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感谢大家对黄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关注和监督,黄石市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和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活力,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5、第1和第3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在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

[1] [2] [3]  下一页

最新武汉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