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2021云计算趋势报告:支撑数字化转型,企业云平台建设进入新阶段

发布日期:2021/10/6 17:35:41 浏览:817

依赖一家云服务厂商;同时还可以向上提供统一的操作环境。

2)资源使用效率更高:资源使用效率体现在弹性伸缩能力和系统占用空间两方面

弹性伸缩能力更强:虚拟机只能局部范围内解决弹性伸缩问题,云原生架构能够实现跨云的弹性伸缩。企业能够通过调度企业全局资源应对短期流量高峰场景,大幅提高业务高并发承载能力。

系统占用空间更小:云原生架构下业务系统可利用的有效资源更多。虚拟机需要封装操作系统,占用GB级空间,资源损耗大。云原生架构下,只需要封装必要的环境配置,资源损耗小。

3)敏捷开发能力更强:云原生架构下统一的操作环境,应用部署迁移能够更敏捷的进行,更适合松耦合,多应用并发的运行。

引入云原生的IT架构能够充分发挥云效能,企业可进一步对应用进行重构,帮助企业构建弹性可靠,松耦合,易管理的应用系统。企业应用开发的敏捷性,交付速度提升,真正实现高速响应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加速业务创新,巩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2.2.以容器、微服务、DevOps三大要素为抓手,企业提高业务研发运营效率

随着底层建设的完善,解决应用解耦,资源整合与调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云原生的技术架构概念也越来越为企业所关注。云原生核心包括容器、微服务、DevOps三大关键要素。企业可以通过容器、微服务、DevOps来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使企业关注点从资源层上移至应用层。

图17:云原生三大要素

1)容器:容器是云原生的底座,是一种种更加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基于容器企业能够享受到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服务。具体技术可主要分为运行时和编排两方面,运行时负责容器的计算、存储、网络功能,编排层负责容器集群的调度、服务发现和资源管理。同时使用容器技术,企业可已将应用及其所需的所有配置、依赖关系和环境变量打包,轻松移植到全新的服务器,无需重新配置环境,这使容器成为部署当单个微服务的最佳载体。

图18:虚拟机、容器、Serverless抽象示意图

近年来,无服务器(Serverless)作为容器的下一步演进方向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并在小范围内投入使用。容器相较虚拟机抽象了底层资源,提供了应用的依赖服务、运行环境和底层所需的计算资源。无服务器架构技术则将计算抽象的更加彻底,其核心是将提供服务资源的基础设施全部抽象成服务,企业通过以API形式按需调用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真正能够实现按需深思,按使用收费。

无服务器帮助企业免去基础设施的运维,使企业能够聚焦高价值的业务领域这使得应用的开发、部署和运维的整体效率再度提升。

容器和Serverless已经受到企业认可,2020年已有43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用于生产环境,19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应用与非核心生产环境,仅有10的企业未考虑使用容器。2020年16的企业已经将Serverless用于生产环境中。

图19:2020年企业使用容器、Serverless情况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2020》

2)微服务:微服务是将应用云化的过程,企业引入微服务技术可具体分为拆分和治理两部分。拆分是指企业需要对单体应用进行解耦,将大型复杂软件应用拆分成多个简单应用,每个简单应用承担着一个小业务功能,且可独立部署。拆分后的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企业可以独立地对每个服务进行升级、部署、扩展和重新启动的流程,从而实现频繁更新而不会对最终用户产生任何影响。相比传统的单体架构,微服务架构具备降低系统复杂度,独立部署,独立扩展、跨语言编程等特点。

图20:传统架构与微服务架构示意图

拆分后的灵活、敏捷的应用架构需要进一步治理,包括实现微服务的注册、发现、治理等能力,以保证架构的正常运营。其中,企业可以将通用的功能模块沉淀下来,在以后的开发中复用,以缩短开发周期。《中国云原生用户2020调查报告》调研数据表示,现有平台微服务治理能力不足以及缺少应用微服务拆分的标准规范成为微服务的最大挑战。

图21:企业使用微服务的挑战

3)DevOps:DevOps是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用于促进开发(应用程序/软件工程)、技术运营和质量保证(QA)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DevOps的出现是由于研发团队逐渐认识到,为了兼顾交付的速度和质量,开发和运营工作必须紧密合作。

图22:DevOps与传统瀑布开发、敏捷开发周期对比

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因素。DevOps其目标是缩短开发周期,增加部署频率,实现更可靠的持续交付和发布。拆分后的微服务架构与DevOps结合能够以更小单位进行开发、测试、部署,以加快开发、上线流程,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京东云助力苏州农商行落实数字化战略转型

作为扎根于吴江、全面融入苏州的区域性银行,苏州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苏州农商行)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第四家农商行。目前农商行员工已达1700人,资产规模超千亿,覆盖网点90多家。

随着“互联网 ”的兴起,银行对业务敏捷化、服务场景化的要求逐步提高。2018年,围绕零售银行、轻型银行、特色银行和智慧银行四条主线,苏州农商行进行了清晰的五年数字化战略转型规划。目前,苏州农商行已在进行中的转型业务集中在两大方向,交易银行和智慧银行的建设。

交易银行建设方面。随着企业和个人的金融业务需求日益增长,银行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高并发业务场景。因此,苏州农商行希望通过整合线上业务、线下业务、客户、渠道、产品五大板块,打造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支撑网银、手机客户端中支付、票据、国结、融资等各个功能模块的建设,以应对高并发场景。

智慧银行建设方面,苏州农商行希望在缴费、存款、贷款、汇款等各项业务上与其他SaaS厂商形成生态合作,将银行业务服务融入百姓的衣、食、住、行、医、学等生活场景,给市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体验。以水电气缴费为例,通过绑定支付宝,苏州农商行不需直接面对客户,就可帮助市民在支付宝中使用银行卡完成缴费。

数字化转型相关业务场景的落实,需要银行IT基础设施作支撑。交易银行建设方面,苏州农商行线上业务、线下业务、客户、渠道、产品五大板块的应用系统均基于单体IT架构,在支撑高并发等业务场景上存在瓶颈,亟需建立基于分布式的微服务IT架构。智慧银行建设方面,要与生态厂商合作以提高业务输出能力,苏州农商行需要通过第三方厂商,将缴费等相关业务能力封装成相应API接口,以供支付宝等上层SaaS生态厂商进行调用。

图23:当前阶段苏州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建设目标与需求

面对以上新的业务场景和技术变革,苏州农商行需要采用更开放的业务架构、运营系统和服务模式,选择具备银行零售业务的拓展和运营能力且可应对高并发业务场景的技术能力的服务商,有序推进其数字化转型工作。经过严格考核,苏州农商行最终选择了京东云作为其在零售银行和智慧银行领域的合作伙伴。

以金融云平台为基础,京东云提供整套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为支撑交易银行建设,京东云为苏州农商行搭建了金融云平台,包括微服务治理、构建分布式数据库和构建分布式中间件三部分服务。

图24:京东云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第一,微服务治理能够帮助苏州农商行快速响应高并发业务场景。苏州农商行通过与京东云合作,将线上业务、线下业务、客户、渠道、产品五大应用系统根据业务逻辑,拆分成多个微服务,并将登陆、下单等可复用的公共微服务进行下沉,最后根据五大应用系统的需求,将各个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可快速响应业务场景。目前,苏州农商行已上线了多款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应用系统,包括一码通平台、智能客服、移动银行等。

第二,京东云通过完整、一体化的数据库产品和数据库生态解决方案,帮助苏州农商行建设稳定、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可满足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高并发金融服务的数据快速增长,业务连续性、服务响应性和大规模运维管控的需求。

第三,京东云构建的分布式中间件包括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消息队列和分布式调度三个维度的建设,共同支撑海量并发场景。

京东云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价值效果

京东云提供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在多个层面提升了苏州农商行的IT资源利用率,并降低了IT运维和人力成本,具体如下。

第一,京东云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帮助苏州农商行对IT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大幅提升了IT资源的利用率。传统底层IT资源管理方式,是对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直接管理,而微服务架构下的IT资源管理方式,是根据应用系统的需求,对底层IT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能够实现IT资源的灵活调度和弹性分配,提高IT资源利用率。

第二,金融云平台帮助苏州农商行实现了应用系统开发的敏捷化和服务的场景化。相比于传统单体架构下的应用开发模式,微服务架构能够极大提高应用系统开发、测试、运维的协同效率,加快业务系统的上线速率。同时,通过对能够复用的应用系统(即微服务)进行持续的沉淀和积累,当出现新的场景需求时,研发人员能够通过快速的服务编排进行应用开发,完成服务的场景化。

第三,金融云平台通过支持跨协议、跨语言的微服务框架,能够实现对微服务的统一管理,大幅度提高了苏州农商行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

第四,金融云平台缓解了苏州农商行的IT运维压力。金融云平台则能够通过统一监控、全链路分析、智能告警实现对微服务框架下银行各应用系统问题或故障的即时发现和快速定位,缓解运维压力。

云原生架构不仅使企业在技术层面作出了改变,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IT文化和思维。企业架构上呈现出松耦合、灵活性强的特征,人员架构上转变为高效能的组织,整体上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业务上线部署效率。在2016年Puppet在全球范围25000多个调研问卷收集数据显示,高效能组织有更大的产出,应用发布次数是传统组织的200倍,应用发布速度是传统组成的2555倍,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是传统组织的1/24,变更失败率是传统组织的1/3。

图25:高效能组织与传统组织的IT效能比较数据来源:2016年Puppet《DevOps现状调查报告》

到目前,基于云原生架构和思想的企业每秒能够承担的业务量能成倍增加。云原生已在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有十分成功的应用,如京东、阿里的大促已经成为云原生的最佳练兵场,每年购物节的业务量的大幅度攀升是实践的结果。同时,业务应用平均上线时间能减少到半个小时以内,最后呈现的结果是减少了大量因宕机而损失的业务,整体ROI十分可观。

4.3.企业云原生架构将向规模化,安全化发展

云原生具有规模效应,随着容器、微服务、DevOps在企业的渗透率和使用规模的提升,其效益会越来越明显。据云原生产业联盟调研显示,容器集群规模在1000节点以上能够满足80的生产需求,对于行业头部企业容器集群规模在10000以上。

图26:用户生产环境容器集群规模情况

目前绝大部门企业投入生产环境的以500节点以内的中小规模集群为主,规模化应用仍存在较高的挑战。其中云原生架构的安全性成为企业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最大顾虑。

云原生架构的灵活性、轻量化、支持敏捷开发的特点是双刃剑。

首先,容器共享操作系统的进程及隔离环境增加逃逸风险。在云原生的环境下,多个服务实例共享操作系统,一个存在漏洞的服务被攻陷可能会导致运行在同主机的其他服务受到影响,逃逸风险大大提高。

其次,频繁变更对软件流转的全链条安全风险提高。云原生架构下,每个微服务应用会涉及相对独立的开发、测试和部署的全生命周期,并通过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的流水线,将应用部署运行在开发测试和生产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苏州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