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院系院系介绍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专业层次学制(非必填)学位类型专业介绍文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积极创新,秉承传统,创办了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2014年入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榜首等诸多荣誉,2015年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教学上将语言性、文学性、人文性相结合,重视文化与文学典籍教学,追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强化实践创新性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学院整合各学科优势,充分发掘苏州独特区域文化优势,进一步拓宽国际化合作交流渠道,进行国际化办学的尝试。学院已培养毕业留学生300多名,在读留学研究生20多名,在读留学本科生100多名,生源分布各大洲。学院坚持办学工作的国际化,创建了“苏州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等跨文化交流机构,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举办“海外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学院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汉语言文学(基地)本科四年文学学士主要课程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献学基础、文学概论、美学概论、语言学概论。
就业前景:在科研院所、学校等部门从事研究工作,亦可从事语文教学、企事业单位文秘、管理等工作。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其中升学为60,考取公务员为2。汉语言文学(基地)专业的学生中50将优先获得推荐保送研究生的资格。文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积极创新,秉承传统,创办了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2014年入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榜首等诸多荣誉,2015年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教学上将语言性、文学性、人文性相结合,重视文化与文学典籍教学,追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强化实践创新性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学院整合各学科优势,充分发掘苏州独特区域文化优势,进一步拓宽国际化合作交流渠道,进行国际化办学的尝试。学院已培养毕业留学生300多名,在读留学研究生20多名,在读留学本科生100多名,生源分布各大洲。学院坚持办学工作的国际化,创建了“苏州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等跨文化交流机构,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举办“海外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学院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四年文学学士主要课程设置: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概论、文献学基础、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语文教学论。
就业前景: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新闻、宣传等相关工作。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其中升学为21。文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积极创新,秉承传统,创办了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2014年入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榜首等诸多荣誉,2015年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教学上将语言性、文学性、人文性相结合,重视文化与文学典籍教学,追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强化实践创新性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学院整合各学科优势,充分发掘苏州独特区域文化优势,进一步拓宽国际化合作交流渠道,进行国际化办学的尝试。学院已培养毕业留学生300多名,在读留学研究生20多名,在读留学本科生100多名,生源分布各大洲。学院坚持办学工作的国际化,创建了“苏州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等跨文化交流机构,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举办“海外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学院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秘书学本科四年文学学士主要课程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文献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秘书学、应用写作。
就业前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办公、宣传及相关工作。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其中升学为14,考取公务员为5。文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积极创新,秉承传统,创办了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2014年入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榜首等诸多荣誉,2015年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教学上将语言性、文学性、人文性相结合,重视文化与文学典籍教学,追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强化实践创新性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学院整合各学科优势,充分发掘苏州独特区域文化优势,进一步拓宽国际化合作交流渠道,进行国际化办学的尝试。学院已培养毕业留学生300多名,在读留学研究生20多名,在读留学本科生100多名,生源分布各大洲。学院坚持办学工作的国际化,创建了“苏州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等跨文化交流机构,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举办“海外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学院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四年文学学士主要课程设置: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语言学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就业前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科研,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交流、涉外文秘等工作。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8,其中升学为33,考取公务员为2。凤凰传媒学院学院(PCCSU)成立于2009年3月,是学校与香港凤凰卫视集团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结合现代市场与传媒行业的运行机制,在整合学校原新闻传播学院相关系科的基础上,共同组建的直属公办学院。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1929年成立的江苏省教育学院、1941年成立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在凤凰传媒学院的前身文学院的历史中,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章太炎、吴梅、周谷城、朱东润、许国璋等人曾在此执教,当代著名新闻学家方汉奇先生曾在此就读。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学院在职教职工近60人,其中教授9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4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青年科技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东吴中青年学者1人、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中宣部新闻媒体机构与高校教师互聘“*”1人。学院还聘请了2位讲座教授和30余位海内外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业界人士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兼职导师。新闻传播学类0503新闻学本科四年文学学士主要课程设置:大众传播学、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等。
就业前景:在新闻、出版、宣传、各类媒体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管理等工作。凤凰传媒学院学院(PCCSU)成立于2009年3月,是学校与香港凤凰卫视集团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结合现代市场与传媒行业的运行机制,在整合学校原新闻传播学院相关系科的基础上,共同组建的直属公办学院。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1929年成立的江苏省教育学院、1941年成立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在凤凰传媒学院的前身文学院的历史中,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章太炎、吴梅、周谷城、朱东润、许国璋等人曾在此执教,当代著名新闻学家方汉奇先生曾在此就读。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学院在职教职工近60人,其中教授9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4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青年科技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东吴中青年学者1人、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中宣部新闻媒体机构与高校教师互聘“*”1人。学院还聘请了2位讲座教授和30余位海内外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业界人士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兼职导师。新闻传播学类0503广告学本科四年文学学士主要课程设置:广告策划与创意、美术基础、广告设计基础、广告学概论、广告设计等。
就业前景:在各类媒体、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宣传、管理等工作。凤凰传媒学院学院(PCCSU)成立于2009年3月,是学校与香港凤凰卫视集团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结合现代市场与传媒行业的运行机制,在整合学校原新闻传播学院相关系科的基础上,共同组建的直属公办学院。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1929年成立的江苏省教育学院、1941年成立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在凤凰传媒学院的前身文学院的历史中,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章太炎、吴梅、周谷城、朱东润、许国璋等人曾在此执教,当代著名新闻学家方汉奇先生曾在此就读。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学院在职教职工近60人,其中教授9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4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青年科技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东吴中青年学者1人、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中宣部新闻媒体机构与高校教师互聘“*”1人。学院还聘请了2位讲座教授和30余位海内外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业界人士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兼职导师。新闻传播学类0503网络与新媒体本科四年文学学士主要课程设置:大众传播学、融媒体报道与写作、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大数据分析基础、新媒体舆论研究、网站与网页设计等。
就业前景:宣传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网络传播与网络信息采编、网站策划及维护、APP设计、大数据分析、维信公众号维护及运营等工作。凤凰传媒学院学院(PCCSU)成立于2009年3月,是学校与香港凤凰卫视集团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结合现代市场与传媒行业的运行机制,在整合学校原新闻传播学院相关系科的基础上,共同组建的直属公办学院。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1929年成立的江苏省教育学院、1941年成立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在凤凰传媒学院的前身文学院的历史中,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章太炎、吴梅、周谷城、朱东润、许国璋等人曾在此执教,当代著名新闻学家方汉奇先生曾在此就读。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学院在职教职工近60人,其中教授9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4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青年科技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东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