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10/7 11:01:45 浏览:105

来源时间为:2022-03-03

各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1月31日

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

前言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多年来,深圳交通由“先行先试”向“先行示范”迈进,积极发挥“先行官”作用,有力支撑深圳建设成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等重大历史机遇,高质量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助力深圳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作为《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点专项规划,是“十四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编制交通专项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制订建设计划的基本依据,对优化综合交通资源配置、促进综合交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规划全面落实国家、广东省、深圳市战略要求,重点支撑国土空间拓展、产业经济发展、民生幸福出行等需求,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2.《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6.《“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7.《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8.《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9.《广东省铁路货运“十四五”发展规划》;

10.《广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11.《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

12.《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13.《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送审稿);

14.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文件。

第一篇开启深圳交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深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先行示范为标准,大力提升交通运输综合竞争力,率先创建交通强国城市范例。

第一章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深圳交通发展注重补短板、增效率、促协调,初步形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体框架,成功入选交通强国首批试点单位,一系列改革性、创新性工作走在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节发展成就

深圳主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海陆空铁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品质交通体系建设,顺利完成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交通体系引领对外辐射新格局。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入快车道,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枢纽、国家公路主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面提速,面向国内国际的辐射带动能级进一步提升。

——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功能全面强化。深圳港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接卸港、华南地区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首选港。202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55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四。创新构建“盐田-惠州”和“蛇口-顺德”组合港模式,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喂给港和枢纽港间一次报关的港口。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不断提速。深圳机场卫星厅、第三跑道等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实现高峰期双跑道独立运行,高峰小时航班容量增至55架次,国际航线增至60条,年旅客吞吐量和国际旅客吞吐量分别超过5000万人次和500万人次,跻身全球最繁忙大型机场行列。

——国家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确立。赣深高铁、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有序推进,西丽、机场东、光明城等高铁枢纽启动前期规划研究工作,深汕高铁、深南高铁等纳入国家上位规划。

——国家公路主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88公里,连通省内外主要城市。外环高速一期建成通车,深中通道、深汕第二高速、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国家物流枢纽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建成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商贸服务型、空港型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开通“湾区号”中欧班列。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2767亿元。

区域交通设施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初步形成涵盖城际铁路、高快速路、水上客运、通用航空、口岸等多方式的区域交通网络。

——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新塘至深圳机场段建成通车,穗莞深城际南延线、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启动前期工作。

——高快速路区域性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南坪三期、坂银通道等建成通车,全市高快速路通车里程达595公里。坪盐通道、春风隧道等加快建设,侨城东路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收回龙大、南光、盐排等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实现免费通行。

——深港跨界交通持续优化。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开通,西九龙口岸实现“一地两检”,莲塘口岸及东部过境高速(莲塘口岸至梧桐立交)建成启用。开展深港跨界货运组织调整,启动皇岗口岸重建和深圳湾口岸优化提升工程。开通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至香港科技园直通巴士,开通深港跨境直升机航线。

——区域交通一体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联合东莞、惠州开通跨市公交线路30条,覆盖长安、塘厦、松山湖、凤岗、惠阳等临深重点发展片区。开通或加密至广州、珠海、中山等城市的水上客运航线。

综合交通服务品质发展取得新成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交通系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环境,保障全市交通平稳运行,综合交通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公共交通主体功能不断强化。日均公共交通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荣获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开通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一期、10号线等线路,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至411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550万人次。进一步优化常规公交财政补贴政策,建成月亮湾等立体综合车场。

——推动运输装备绿色化发展。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100实现纯电动化,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积极创建国家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制定鼓励物流车辆纯电动化发展政策,2020年全市新能源物流车达8.5万辆,成为全国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港口岸电设施覆盖率达80,使用规模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提升交通环境品质。完成90个片区交通微循环改造,打通138条断头路。有序推进全市交叉口渠化岛、危桥边坡、路缘石和人行道改造整治,交通设施品质宜行水平全面提升。制定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完成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等重点区域交通改善工程。

——持续加大交通治理力度。加强停车管理工作,建成43个小汽车机械式立体车库。推进路边停车泊位建设,新增8800个宜停车泊位,推动原特区内外停车一体化发展。优化调整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实施东部景区小客车预约通行管理措施。

——支撑科技高地战略地位提升。高标准编制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全市科技发展重点片区交通规划,对接引入区域重大战略交通设施,以国际视野打造街道空间,塑造科技高地内部生活与交往活力空间。

——智慧交通助力管理效率提升。交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全国领先。智慧交通产业规模大、集聚性强、产业链条齐备,在大数据计算、5G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实现网约车许可等“秒批”政务审批模式,交通行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两站一场一港口”配置检测设备,构筑“外严防输入、内严防反弹”防疫阵地,严守入深大门。全国首发“公交同乘信息系统”,创新推出“一车一码”“一地一码”,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溯源。全力保障防疫物资运输,保证供港物资充足稳定。

第二节存在不足

对照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交通强国城市范例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圳综合交通体系在支撑国家战略部署落地、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层面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发挥交通“先行官”功能。

枢纽与通道能级难以支撑国家战略落地。深圳交通枢纽与通道仍存在辐射能级偏低的问题,影响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制约国内经济腹地进一步拓展。深圳港口运量大但高端航运服务弱,金融、保险、法律、船舶交易等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深圳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陆路联系超过10小时,难以实现与主要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

区域交通体系难以支撑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对比国际一流城市群、都市圈,深圳区域交通联系仍以路网方式为主,城际铁路存在明显短板,目前仅开通穗莞深城际,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尚未形成服务一体、能力充分的城际铁路网络。路网方面,西向与中山、珠海之间缺乏直达跨江通道,东向路网通行能力趋于饱和。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城市道路运行效率亟待提升。全市机动化出行需求、平均出行距离等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公共交通可达性与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水平等方面亟待加强。深圳通勤圈已扩大至莞惠临深地区,但公交1小时可达范围仍局限在深圳机荷高速以内地区,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小汽车出行强度居高不下,中心城区道路拥堵里程从2016年146公里增加到2020年340公里,拥堵时长由高峰期向平峰期蔓延。

交通领域减碳成为深圳碳达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深圳交通运输仍处于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攻坚期,交通碳排放在全市碳排放中的占比约40。港口集疏运体系仍以公路为主导,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比例偏低,小汽车中新能源比例仅为10,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仍需进一步提升。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迫切要求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第三节发展形势

“双循环”新格局要求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深圳交通发挥先行引领作用,提升面向国内国际的辐射能力。应着力发挥海港及空港在深圳与国内国际城市联系中的枢纽功能,进一步提高港口、机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实施重点通道连通工程和延伸工程,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支撑深圳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不断拓展。

“双区”建设要求交通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十四五”是推进“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圳应积极完善以城际铁路和高快速路为主体的互联互通网络,形成更加高效畅达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推动融合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引领世界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绿色出行竞争力。深圳2019年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为78,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下,应坚持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以提高人民出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导向,全面促进交通高质量发展,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绿色集约发展新模式。

资源紧约束条件要求探索交通治理新范式。应对空间、资金等诸多资源紧约束,以及不断涌现的自动驾驶、智慧道路、共享交通、超级高铁等交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深圳交通进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期。“十四五”期间,深圳应积极推动交通新基建领域先行先试,在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深圳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