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充换电站300座!充电桩4万个!四川成都确定2024年充电设施建设目标

发布日期:2024/3/21 10:01:24 浏览:49

来源时间为:2024-02-08

国际能源网获悉,2月5日,成都市发改委发布成都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新建成充电站595座、7.7万个,保有量达63.3万辆、增长52,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此外,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提出,提质构建多能互补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市级虚拟电厂平台,在城市新区和旧城改造区域开展集中供能试点,实施新型充换电“一张网”攻坚,新建充(换)电站300座、充电桩4万个以上,加强“源网荷储”“光储直柔”等应用推广,推进储能设施建设,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以上。

原文如下:

2024年2月1日

在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成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一年再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作出“三个牢牢把握”“四个发力”等重要指示,出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并举行系列主场外交活动,推介“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磅礴力量。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认真执行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凝心聚力办大运展形象、千方百计办实事惠民生、慎终如始防风险保安全,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连续15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实现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22074.7亿元、增长6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和7.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1.6亿元、增长10

——外贸进出口总额7489.8亿元、下降9.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9.3亿元、增长1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0.3,提高0.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和6.9

——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3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举全市之力圆满举办成都大运会,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综合效应持续释放

成都大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首场国际体育盛会,也是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坚定扛起主办城市责任,2100多万市民以不同方式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赛事筹办,向世界呈现了一届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高标准完成场馆建设、设施配套、赛事组织、服务保障、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余名大学生运动员赴蓉参赛,超70万观众现场观赛,3400余场比赛圆满完成。推动赛事侧、城市侧、外事侧、文化侧统筹联动,火炬传递跨越大半个中国,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在蓉举行,开闭幕式高水平呈现,推出11条文化体验线路,开展“世界遗产之旅”等文化交流互鉴,以成都为窗口向世界多方位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一体推进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吸引赞助企业落地投资超235亿元,超1000万人次参与“喜迎大运惠民消费券”主题活动,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500余场次,大运场馆累计开放超8万小时、服务市民超510万人次。充分发挥“后大运”效应,延伸发展赛事经济,体育产业总规模超1100亿元、较申办前增长超70,建成开放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大运场馆、大运文化、大运精神持续造福全体市民。

(二)多措并举助企业扩需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1.服务保障切实增强。创新制定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月季调度指标体系和调度机制,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态势。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86.8亿元、增长6.2,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279.3亿元、占合同总额的84。聚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社会新增贷款7304.2亿元、居全国第3位,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30.9、27.3,“蓉易贷”普惠信贷规模达424.5亿元、增长21,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582.5亿元、增长13.2,开展产融对接活动270场、达成意向协议金额1488亿元。落实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490亿元,惠及经营主体超380万户次。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打造12345亲清在线亲商助企服务品牌,受理各类诉求720万余件,实施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经营主体增至389万户,净增涉税经营主体34.9万户。

2.消费活力快速复苏。全面落实国家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成功争取出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省级支持政策,实施“十大场景、十大平台、十大创新”系列举措,打造“新十二月市”品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70。开展大运营城惠民消费场景营造提升专项行动,建成大型商业综合体6个,新落户首店813家、居全国第3位,春熙路、交子公园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搭建“进口 消费”新场景,消费品进口118.1亿元、增长39.8。举办糖酒会、成都国际车展等重大消费型展会,开展“到成都街头走一走”等主题促消费活动600余场次。发放文旅、新能源汽车等多轮惠民消费券,重要节假日旅游热度居全国前列,累计接待游客数量2.8亿人次、增长71,旅游收入3700亿元、实现翻番,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8.7。政企联动开展“万千商家齐参与”、新春欢乐购等线上线下融合促消费活动,限上企业网络零售额增长6.7。

3.项目投资稳步回升。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实施“六个一批”揭榜挂帅专项行动,上线运行项目智慧调度平台,实施主动预警、高效排查、协同处置、循环跟踪“线上 线下”闭环管理,开展分级分类协调和提级调度,推动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智造基地、成渝高速扩容工程等251个项目开工建设,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新川AI创新中心二期等196个项目按期竣工,99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85亿元、超年度计划6.8个百分点。引进第8.6代AMOLED柔性显示等重大项目362个、总投资超5600亿元,谋划储备重大项目532个、总投资6565亿元。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17条,向社会资本推介示范项目85个、总投资1062亿元。

4.外贸外资转型提质。积极应对外需收缩压力,实施产业出海拓展、外资招引攻坚等专项行动,全力以赴打好稳外贸外资攻坚战。出台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支持政策,加快引育平台型、供应链型贸易主体,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2。大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43.8,二手车出口额增长4.5倍。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交易规模达1059亿元、增长15.9。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分别增长14.7、41.6。开展“千团万企出海”行动,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东博会等高能级国际展会,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9.3。全面启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获评国家首批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优秀”等级。全面落实推动外资扩量提质支持政策,落地全省首笔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13家、外商直接投资22.9亿美元,均居中西部首位。

(三)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起势见效

1.双核联动联建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川渝党政联席会议部署,健全成渝双核联动联建三级工作机制,成功召开第二次会议,制定体育、文旅合作实施方案,新签署住房公积金、检验检测等7个合作协议,第一批34个合作项目事项累计完成22个,启动实施第二批50个合作项目事项,25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6.6亿元。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加快建设,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及综合运行指标均保持全国第1位。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地区)正式授牌,汽车零部件配套率超80,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实现共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4位。协同争取国家出台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共建重点合作项目30个,生物创新券实现共享共用。联合开展全国首个跨区域外债便利化试点,推动57家金融机构成立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3只子基金落地规模超62亿元。实施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和39项便捷生活行动事项,实现全国范围内首个电子口岸业务跨关区通办、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推动两地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112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249万人次、高校和优质中小学等结对合作166对,联合发布成渝双城核心商圈指数,共推红色、文博等文旅精品线路18条。

2.都市圈同城化转段提速。全面启动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实施年度重点任务283项,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2.78万亿元。市域(郊)铁路成德线开工建设、成眉线加快建设、成资线实现电通,成都外环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隧道全线贯通。实施都市圈产业建圈强链攻坚行动,出台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建设方案,打造9条都市圈重点产业链,跨市域协作配套企业增至1551家,成德、成眉、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建成投运,启动共建国家级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获批省级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实施第三批同城便捷生活行动,结对共建学校增至292对,15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同城化无差别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增至241项。举办第三届都市圈建设论坛,发布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指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促进五区协同共兴,成自宜高铁建成通车,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实现6个市(州)入驻运行,成宜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竣工投产,成都·广安生物医药产业协作研发基地正式开园。倾情倾力对口支援甘孜州、阿坝州,高标准实施帮扶项目397个,成阿、成甘工业园区实现产值424亿元。

3.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整体推动重点突破。全面落实《总体方案》和《行动计划》,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级调度。系统推进先行示范探索,评选推出“十大领域百佳案例”,发布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标准体系,第四届公园城市论坛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聚力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中的“示范区”,出台“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支持政策措施和基本功能扩容下沉专项方案,开展24个重点片区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523个在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1200亿元。推动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结对联动发展,规划建设8个结对联动合作区,金堂县成功创建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县)增至12个,新增3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启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实施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塑形等“十大行动”,选培先行村和重点村各50个,新增4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四)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支撑更加坚实

1.产业建圈强链提质增效。出台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调整8个产业生态圈、28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