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充换电站300座!充电桩4万个!四川成都确定2024年充电设施建设目标

发布日期:2024/3/21 10:01:24 浏览:57

给库、就业对接服务平台供需匹配机制,举办“百日万企高校毕业生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超3800场、发布就业岗位超260万个次。扎实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打造省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15个,开展创业培训7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亿元。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2.公共服务扩容提质。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546个重点民生项目完成投资1115.9亿元,86项年度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加快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新投用中小学和幼儿园88所、新增学位9.7万个,创新打造市级教师共享中心,建成区域教育联盟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8个,基础教育规模居全国第2位,优化义务教育优质课堂教学标准,延续长幼随学政策,随迁、集体户等人员子女在蓉上学得到有力保障,小学入学报名实现“一网通办”,深化“双减”改革,发布中小学“作息令”。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新增三甲医疗卫生机构5家、总数达61家,成功申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达12个、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5个,平稳渡过疫情转段后的救治高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摩诃池公园、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推行文博场所延时服务,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八届国际非遗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超10万场。

3.社会保障巩固加强。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34项为老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建成街道(镇)级为老服务综合体28个,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95,建成儿童友好社区1612个,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累计参保63.2万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规模达3190.9万人次,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平稳落地,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护险全龄覆盖。加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保障,新增供应人才公寓1.5万余套,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1万套(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持续深化。建成运营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超1600个。实施片区更新项目106个,改造老旧院落616个、棚户区3151户、城中村3236户、农村危房158户。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3.7亿元,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917户,为5.38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九)加快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城市智慧安全韧性水平有效提升

1.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迭代升级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全面筑牢“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高效运行三级城运中心和市级部门分中心,形成数字体征指标1800项,上线运行“蓉政通”,打造智慧停车、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195个,有力支撑大运会指挥调度等专项工作协同。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优化调整一般网格1.4万个、微网格12万余个、专属网格1.15万个,推动人房、小区、物联感知等城市数据资源赋能网格,集成打造社会治理平台,促进综治维稳、应急管理、民生服务等“进网入格”“多网合一”,线上线下联动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2万件。

2.粮食能源安全巩固提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创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前置评价机制,建立耕地“非粮化”管控和撂荒地动态监管机制,积极推动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恢复耕地1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建成投用,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77.8万亩,粮食产量231.9万吨,蔬菜产量640万吨,生猪出栏435.2万头。实施“蓉耀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迎峰度夏17项电网工程和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运,电网安全承载能力提升至1880万千瓦,彭州燃气调峰电站开工建设。

3.安全发展底线有力维护。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隐患排查,整改工贸、建筑施工、城镇燃气、交通运输、消防等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升级社区微型消防站1940个,累计建成综合减灾示范社区81个,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5.1,连续16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妥善应对主汛期5轮区域性强降雨,入选首批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项目试点。有效防范处置金融、房地产、劳资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隐患,存量隐性债务妥善化解,完成“保交楼”2.97万套。实施法治成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扎实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有序开展“八五”普法和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全国试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4.7万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违法犯罪警情数、刑事立案数分别下降12、33.8,成为首批全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我们始终坚持依法履职,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通过当面听取意见、现场调研、专题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及时回应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切实转化为工作举措和政策措施,千方百计解决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保障等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统筹解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事关全局的重点问题,努力做到让代表委员满意、让人民群众受益,全市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09件、政协委员提案772件,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克服多重困难挑战,既确保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战都赢”。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2100多万成都市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运行整体仍处于恢复期,持续向好基础尚不稳固,部分指标增速未达到预期目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和挑战;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科技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发挥不够,科技成果就近就地产品化产业化程度还不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结构不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需加力加劲;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较为明显,促进共同富裕还需下更大功夫;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需要久久为功,绿色低碳转型还需持续攻坚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优质均衡还需持续加劲;超大城市转型发展路径还需加快探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需要持续用力,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务实管用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更高水平推进“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建圈强链、智慧蓉城建设、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等重点工作,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新篇章。

(二)主要预期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深入研判国内外形势变化、宏观政策取向和经济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经济发展基础潜力,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统筹设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扩大开放、绿色生态、民生福祉、安全保障6类25项发展指标,提出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主要考虑:一是落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保持适度经济增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量质齐升。二是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确保经济增速高于全国、不低于全省,更好发挥全省“压舱石”和“主引擎”作用,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贡献更多力量。三是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以必要的增速推动经济持续修复向好,弥补疫情导致的增速缺口,为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2.6—2.8万亿元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基于努力巩固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的位势,缩小与标兵城市的差距。五是基于稳预期强信心防风险,努力以较快经济增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拓展更多财源,在发展中化解各类风险和历史遗留问题。六是重大战略机遇叠加赋能、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庞大的市场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通达的枢纽优势、宜居的生活优势增强城市发展潜力,将有力支撑实现既定目标。

2.其他相关目标。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5和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5。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以上。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锚定强化“四大功能”构筑“两地”目标定位,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1.联动联建协同高效的双城经济圈。突出相互赋能,加强相向协作、对上争取和前瞻研究,推动50项联动联建项目事项落地见效,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合作项目事项。协同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深化空铁公水通道功能延伸拓展、综合枢纽联建联运,积极谋划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共同争取航权航线航班资源,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扩容等工程,协同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推动中欧班列(成渝)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保持全国领先优势,开工四川跨境公路运输集散中心。协同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编制重点产业链产业图谱,促进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发展,共同争取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重大布局,联合争创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协同共建西部科学城,建立科创资源双向流动、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开展高端芯片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争取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探索打造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协同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推进成渝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任务,促进金融市场和监管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五大特色金融”,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共建共享。协同共建现代化国际都市,促进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养老、公积金等融合互通,深化实施“成渝通办”事项。推进文旅体联动发展和商圈交流合作,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联动,联合举办特色消费活动,做大成渝新消费品牌。

2.引领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都市圈。深入落实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实施10件大事和324项年度重大项目事项活动,增强都市圈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托底性帮扶工作,推动五区协同共兴。提质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开工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二期工程,提速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 访客增多成交回暖05-09

    来源时间为:2024-05-08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2024-05-0806:57:00.0访客增多成交回暖——限购政策优化后北……

  • 成都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听取企业诉求建05-09

    来源时间为:2024-05-08成都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听取企业诉求建议“会客厅”里解烦忧2024年05月08日10时40分来源:四川日报【字体:】“……

  • 成都召开基层河长巡河履职工作交流培训会05-08

    来源时间为:2024-05-01近日,成都市基层河长巡河履职工作交流培训会在双流区召开,各区(市)县河长办相关人员、镇级河长、村级河长、民间河长代表等210名河……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