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成都:坚持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发布日期:2016/7/31 4:24:30 浏览:1090

天更蓝水更清摄影杨永赤

推窗见远山,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图博成都摄影师李荣伟摄

加密轨道交通,出行更环保摄影于谭阳

城市绿意盎然摄影朱大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6月16日至17日,省委书记王东明深入我市调研,检查指导成都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做好稳增长和项目年工作等情况,并主持召开会议,要求成都抓住六大历史机遇,其中特别提到要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历史机遇,扎实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落实中央决策,贯彻省委部署,成都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全力实施美丽成都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施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年度计划,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城建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城市,实施城建攻坚2025规划年度计划,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地下地上并举,市区两级联动,整体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

美丽成都行动,以坚定的决心,先进的理念,明晰的规划,高效的举措,让成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成都着力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科学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强化城乡生态建设保护,成都加强环城生态区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增花添彩”工程,力争再现“花重锦官城”胜景;实施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筑牢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生态屏障;同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交通拥堵治理,抓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等。

城建攻坚行动,以科学的统筹,优化的布局,坚实的基础,迅速的建设,让成都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成都加快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大力提升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功能品质,持续推进“小组微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都加强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启动排水、排污“深隧”系统规划,建成成洛大道和成渝高速入城段综合管廊;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成都按照“中心城区加密成网,天府新区核心成网,两核互动加强,全域基本覆盖”的要求,新开工地铁5个项目,加快9个项目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成都落实“小街区规制”技术管理规定,推动9个示范片区加快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都深谙其道。今天的成都,奋发有为,坚持绿色发展,正视新问题、直面新挑战、回应新期待,加快推进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力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未来的成都,开拓创新,构建美丽成都新思维、找准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新风尚、实现永续发展新格局,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屏障

环城生态区将形成

85公里长生态屏障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生态系统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来打造,优化“两山两湖两网六片”市域生态格局,在全国率先提出并集中力量推进环城生态区建设,并以地方立法形式加强保护,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这是成都践行的“绿色发展理念”。

环城生态区建设预算总投资约1400亿元,已完成投资约600亿元。截至目前,我市湿地建设在保护利用农用地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综合整理、水环境修复提升、景观农业建设三大工程,形成了青龙湖一期等“两库三湿地”;划定基本农田3.48万亩,实施景观农业项目,形成了约24平方公里的6片城市森林以及水生作物区。到2020年,环城生态区将全面竣工,届时将基本形成环城85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空间,成为一道重要生态屏障,为中心城区装上“天然绿肺”,戴上“翡翠项链”。

【延伸】

青龙湖一期已开放

青龙湖水库北起成洛路、南抵成渝高速、西至十洪大道、东临绕城高速,计划分两期实施。目前,总面积4700亩的一期工程已建成并向市民开放。

一期工程分为静态保育区和动态活动区两大区域,其中静态保育区是动物、植物相对独立的生态空间,动态活动区分布着独具特色的“青龙九景”。在景点布置方面,注重与原始地貌的顺接和恢复;在植被保留方面,对现状林地进行了大面积保护。库区种植了多品种、多层次的四季特色植物,仅彩叶树就多达3600株,樱花树更多达5000株。未来,人们将在青龙湖领略到“春来樱花烂漫,夏季荷叶连天,秋日五彩斑斓,冬有傲梅斗雪”的四季美景。

龙泉山森林覆盖率

2020年达43.24

龙泉山作为我市两山环抱生态屏障的东翼,在全市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中举足轻重。当前,《成都市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2016-2020年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规划实施龙泉山脉困难立地造林、生态移民区植被恢复、水系和交通干线绿色廊道农田林网建设等。

根据规划,将通过“植绿、添彩、提质、增效”的方式,到2020年累计实施新造林39.98万亩,提质森林面积30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5.06个百分点,达到43.24;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200万立方米,达到950万立方米;生态效益产值达到25亿元,经济、社会效益产值超过10亿元,在龙泉山脉区域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

【延伸】

多举措保证造林成活率

龙泉山生态将如何提升和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在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存在荒漠化、石漠化的生态脆弱区,采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保证造林成活率,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增加森林覆盖。”据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已经开发或者即将开发的景点、旅游区进行生态美化、基础设施优化,提升生态旅游的档次;在加快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森林经营措施的落实,切实提高森林质量,强化森林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上半年中心城区

空气质量优良111天

2014年7月,成都市正式获批成为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根据发展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成都将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两年来,成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成绩不俗。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2014年较2013年,达标天数增加91天;2015年较2014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增加13天。

这些数据最直接的反映便是,“成都蓝”越来越频繁地占领了大家的朋友圈。“今年上半年,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淘汰燃煤锅炉、实现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等方面均施以重拳。”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加强涉气企业重点减排项目管理,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深化扬尘控制措施,整治餐饮油烟;10月1日起推广使用国Ⅴ汽油和柴油,年底前全部淘汰黄标车,并试点安装机动车环保检测数据“黑匣子”自动监控。“以更严格的环保措施改善全市空气质量,让‘成都蓝’成为常驻大家朋友圈的‘常态蓝’。”

【延伸】

源头控污让天更蓝

今年上半年,成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11天,全市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5、12.2,与去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22天。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我市将持续加强从源头控制污染,实施30家典型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累计淘汰75%全市建城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年内完成中心城区300个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设施建设。

城建攻坚

构建网络城市群

优化空间布局

围绕新型城镇体系构建方面,成都按照“独立成市”的理念和“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将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建设1个特大中心城市、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以及68个小城镇,打造大城小镇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联系便捷、城乡交融的城镇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同时,为对接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我市已编制《成都市大都市区规划》,开展网络城市规划研究,明确了成都大都市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格局;指导、审查6个区域中心城总规和部分小城镇总规,推动区(市)县“独立成市”。

近年来,我市还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已成为我市新型城镇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形式。如今,“小组微生”新村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一整套经验做法,受到了中农办、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今年,我市新启动“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100个,将推动特色农业与特色新村、特色山水、特色民俗有机融合,促进幸福美丽新村提质扩面。

【点位】

村美业兴的两河村

在蒲江西来镇的小五面山下,远远就会看到一片灰瓦红墙的新型社区——两河逸园。走进两河村,房前屋后的“微田园”,公共区域的休憩亭、花园,1∶1配比的标准停车位,文化活动中心……但村民的幸福生活并不仅于此——住进美丽家园,产业致富干劲更足,草莓采摘基地、猕猴桃基地、柑橘基地纷纷建起,两河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两万元。

推进四改六治理

提升城市品质

今年4月18日,我市首批5个路段、63条街道正式划入市容秩序严管街(区)管理,城管队员“驻街”管理,市容秩序有了较大提升——随着“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的深入推进,成都正在一步步接近“天蓝水清地绿”的目标。

市容市貌治理方面,我市创新管理方式,开展市容秩序物业化管理试点以及严管街(区)建设工作;还开展各类专项治理,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街道综合管理指挥系统与市、区数字城管系统的互联互通;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新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户数68.74万户。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崇州市、大邑县以及20个乡镇、55个村(社区)已通过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验收和公示。河渠污染治理方面,目前已基本完成413条黑臭河渠截污工作,累计共治理下河排水口11377个,新建污水管道1357公里。交通秩序治理方面,加快推动中心城区“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网改造工程和地铁建设工作,创新交通治理模式,今年将新增停车泊位3100个。另外,截至目前,已累计推进52646户棚户区改造,城中村已累计完成拆迁改造696.83万平方米,老旧院落已累计改造完成944个,28个老旧市场改造项目正在稳步实施。

今年,我市重点对一环路及部分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绕城高速路两侧可视范围,水井坊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天府广场片区等17个城市重要交通枢纽范围,百花潭公园等45个城市主要公园范围内违法建设实施了综合治理。

【点位】

红光苑里的“时光长廊”

家住红光苑的居民们,平时都爱逛逛小区里的“时光长廊”。这条长400余米的长廊,贴着许多从居民手中征集来的黑白老照片,展现了红光电子管厂发展变迁的过程——这是老旧院落改造后的一个缩影。在以前,这些院落脏乱差等情况让居民苦不堪言。我市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落实中心城区两级财政配套资金,推进改造,让老旧院落有了大变化。

绿色出行

轨道交通将实现市域满覆盖

大力实施地铁成网计划,我市轨道交通将从服务城市规划区到市域满覆盖转变;线网结构将从单中心线网结构到“双核”相对独立成网结构转变;线网密度将从中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线网密度转变;市内对外重要交通枢纽

[1] [2]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