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成都改革再出发持续释放发展红利

发布日期:2016/3/22 8:33:19 浏览:1254

成都网络优化

新华网成都3月11日电(李杰、刘晴)改革是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也是创新发展。面对国际环境的错综复杂,国内改革任务的艰巨繁重,成都依然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十二五”完满收官。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启动;

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全面提速,北城改造促进城市二元结构加快转型,城市格局实现从单中心向双核共兴突破;

城市更加文明开放,城市形象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成都创业、创业都成”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获“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最佳表现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

随着统筹城乡、简政放权、科技体制、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新举”不断,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成都,这座1700万人口的内陆重镇,正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棚户区”变“会客厅”

“北改”补齐城市短板

2015年9月20日,成都铁路局人北片区棚户区自主改造项目启动。这是成都市“北改”范围内迄今最大规模(占地面积最大)的棚户区改造,总占地面积约320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涉及住户约2600户,单位13家。“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晴天漫天灰,雨天遍地泥”,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落后,安全隐患问题突出,这些都是棚户区的真实写照,也是困扰居民的大问题。

“既要建大型城市综合体、返迁住宅公寓,还要配套建设标准化的学校、漂亮的花园广场,今后,我们人民北路这一片就是成都市北片区的会客厅、休闲区……”听完拆迁后的片区规划,今年62岁的杨先生充满期待。

2012年,成都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北改”正式启动,原曹家巷棚户区,因为“‘北改’第一改”而全国闻名。曾经由65幢危旧房、7个旱厕组成的这个棚户区早已不复存在,如今,选择异地安置的居民已住进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宽敞整齐的安置小区。原来的棚户区上,正在建设成都内环最大综合体项目,现场20多层的建筑已经赫然矗立。

北改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社会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与以往政府主导“拆迁”不同,北改从第一个项目起,就有居民自发组织成立的自治委员会,改不改,怎么改,都由群众自己决定。除此之外,成都市金牛区还率先创新实施了“三个100”的附条件协议搬迁模式,即:前期入户调查,全部住户同意改造率100(若不足100,则项目不启动);启动后签约期内签约率达到100(若不足100,则项目终止);项目启动后住户腾房率达到100,正式开始兑付补赔偿费用。

荷花池片区曾是成都最早、最繁荣的批发市场,做床上用品的老刘在这已经有10年的时间,从最初品牌代理到现在建起了自己的生产厂,几乎可以说得上“日进斗金”。不过,市场却越来越显得老旧,拥挤,也让他们感到烦恼。一听说要改造,老刘和周围老板都很积极。

不仅要改,还要改得超前。2015年11月,一个以荷花池批发市场为样板的“互联网 批发市场”项目——“荷花e城”在上海股交中心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挂牌。这个传统批发市场紧跟时代,用“互联网 ”实现o2o模式的华丽变身,让每一个成都人感到“洋盘”。

“2015年,我们对8个传统老旧市场进行了提档升级。”金牛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金牛区是传统商贸大区,也是全市老旧市场调迁改造重点区,市场总量约占全市中心城区市场总数的75。自北改以来,金牛以“整合资源、综合施策、逐步收紧、分类分批”为基本原则,先后关闭调迁改造传统老旧市场29个,其中关闭调迁市场19个,拆迁面积81.7万平方米,涉及商家约15200户;市场转型升级10个,改造转型面积约89.7万平方米。

北改不仅是“转化器”,更是“加速器”。允许土地扩容,报建费和补交土地出让金享受最大优惠……北改让企业因政策红利的释放而得到了提速发展的机会。

“北改至少让企业发展提速了5-10年。”成都市旭尧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刘波说。乘着“北改”的东风,该公司厂区搬到了面积是老厂区3倍多的产业园区,“那里的厂房完全是现代化的,我们也乘势把机械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实现了生产线的提档升级。”

宜家家居城北店、乐居美家广场、智慧家居广场等一大批现代家居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川陕立交周边区域,将形成总占地800余亩、建筑体量约200万平方米的家居产业聚集区,在不久后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城北家居产业的“百亿”商圈。

产权改革“小组微生”

统筹城乡夯实发展基础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点。李克强总理在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

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4年,成都市又成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为此,成都市先后启动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小城市综合改革、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等重大改革试点。

2015年9月7日,郫县唐昌镇战旗村以52.5万元/亩(13.447亩)成功拍卖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零突破”。

走进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青瓦白墙,林盘掩映,小桥流水,独具川西特色的农家别院映入眼帘。

依托2000余亩现代花木基地,幸福村打造了田园绿道、湿地公园、农耕文化实景展览馆等生态休闲产业项目,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元、错落有致的田园景致。学校、医院、警务室及其他生活服务网点实现1公里共享覆盖。一个生态优美、产业发达、配套完善、环境整洁、文明淳朴的“生态体验式旅游度假村落”逐渐呈现。

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新村没有笔直的街道,没有把房子建成一排排一列列,而是依照地势地形,就着林盘、水系,把新村建成自然有机的形态。“这是市上一直坚持的建设理念:不一味求大,讲究小规模聚居;因势利导,推进组团式布局。”成都市农委一位相关负责人说。

十二五期间,成都市结合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通过“市场化、民主化”运作机制,积极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努力让川西田园风貌得到保持、农民生产更加便利、生活更加幸福。

到过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新村的人无法想到,这个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几年前村民们种的作物还跟祖祖辈辈一样,大多数人种玉米、蔬菜等作物,经济效益低,年人均收入仅5000余元。2014年,村民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2860多元,3年时间翻了一番还多。

据了解,截止2015年上半年,炉坪村共流转出土地近8500亩,打造茶叶和猕猴桃基地。如今,炉坪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探索出“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引进企业,打理村民流转的土地,每年以保底租金和分红的形式,给予村民土地租金,村集体经济按比例分红,公司、村集体、农户“三赢”模式初见成效。

“我家挂果的猕猴桃有8亩多,净赚十万多元。我们富起来了!”村民刘杰三口之家住着140多平方米的小楼,“比一般的城里人住得宽敞”。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有效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养殖水面和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和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登记已全面推开,并在稳妥推进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试点。同时,开展农业经营方式探索创新,引导承包土地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总结了“农业共营制”等适应不同区域的经营模式,获农业部全国推广。

“成都已获批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全市累计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122亿元、交易额434.3亿元。”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同时深化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向实有人口服务管理转变,目前已基本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子女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

正向驱动反向倒逼

改革与创新相倚为强

2015年8月,四川作为西部唯一的省级行政区被列入我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布局。成都为先行先试重点区域。

全面改革创新是打破发展瓶颈的核心动力。成都这个内陆西部重镇,既享受着“天府之国”给予的安逸和随和,又从内心渴望并以先行者姿态追求着变革带来的惊喜。

十二五期间,成都调整取消行政许可项目28项,取消非行政许可类别,建设工程并联审批时限减少14个工作日,压减83的民生领域证明材料,政府机构数量减至40个,“三公”经费下降19.6;成立全国第三个大数据管理局,“智慧成都”综合平台上线运行,获评亚太区领军智慧城市;

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小额经营社区备案、注册资本认缴登记等改革,在西部地区率先应用电子营业执照,新登记市场主体、新增注册资本分别达到24.9万户和6454.9亿元,增长33.8和103,分别高于全国19.3、54.8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服务贸易首次超过100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8,登记的成都离岸服务外包企业较上年增加50家,8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100强”,离岸执行金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4家。共组织开展各类国际、国内市场拓展活动100次以上,参加企业超过350家,累计成交额达7.32亿美元……

说到成都,最不能不说的就是“双创”。

2015年初,成都全面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一年来,这座“来了就不想回去的城市”,已然以“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新形象再次引得全球关注,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创业人才在此为梦筑巢。

一年来,成都市举行“创业天府·菁蓉汇”主体活动17场,创享会、训练营、蓉漂茶叙等系列活动近100场,300余家创投机构、6000余家企业及团队、30多万人(次)参与,实现知识和资本有效对接。

2015年11月,成都成功举办全国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达成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近30个国家,300名外宾参会,2686个创业项目参加交易,109个项目实现交易总额53.2亿元,全球范围打响了品牌,积累了经验。

2015年,成都市新增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09个,新增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50家,比2010年增长63;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达到33.52亿元(2014年),比2010年的2.75倍,年均增长28。

2015年,成都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预计分别达到74000件、36000件,连续领跑中西部城市;技术交易额预计达到180亿元以上,类专业技术人才达150万人(2014年),比2010年的92.89万人增长了61.5。

……

为更好地为创新服务,成都市还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着力打造“科创通”和“创业天府”云孵化服务平台,在云端“一站式”解决创业各期所有问题。创新实施“科技企业创新券”计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企业购买创新创业服务产品。目前,“科创通”聚集科技企业10513家、创业服务机构454家,备案创投企业32家;566家企业“科技创新券计划”已申领5270万元;

孕育双创的各类载体更是遍地开花。目前,成都市已建成国家级孵化器1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打造了“菁蓉镇”、蓉创茶馆等一批成都特色载体,还在波士顿设立首个海外众创空间平台。初步形成了“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不论你处于创业的哪个阶段,总有一款适合你。

成都还不断围

[1] [2]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 2024成都世园会6大核心场馆、113个主题展园已全面呈04-19

    来源时间为:2024-04-17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的法国蒙彼利埃园。成都东部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成都园。成都东部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探访2024年成都……

  • 翔宇医疗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04-19

    来源时间为:2024-04-17翔宇医疗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指导下,依据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始终……

  • 成都启动第33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成都启动第33个全国税收宣传月04-17

    来源时间为:2024-04-03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在成都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举办了“格物知税·方寸见发展”四川分会场直播活动暨以“税助发展向……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