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充换电站300座!充电桩4万个!四川成都确定2024年充电设施建设目标

发布日期:2024/3/21 10:01:24 浏览:55

条重点产业链,明确“主要承载地 协同发展地”产业链布局,创新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健全“链长制”,构建产业建圈强链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估机制。实施企业“四上”培育攻坚行动,新增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971家、上市过会企业15家、上云企业2.2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增至4家。优化构建“5 N”产业生态体系,签约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408个,新引进“链主”企业投资项目50个、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332个、顶尖人才(团队)110个,577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832.4亿元,“重产 科创”基金群规模突破1250亿元。

2.制造强市建设深入推进。出台制造强市建设“1 1 6”政策体系和细分产业专项支持政策,规上工业企业增至4408家,新增航空制造和新能源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开展制造业招商引智百日攻坚行动,新引进沃尔沃纯电新车型等制造业重大项目281个,重产基金投资链主及链属企业项目30个,489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014.3亿元,通瑞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等106个项目开工建设,中航锂电等93个项目实现竣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举办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中国质量(成都)大会,航空大部件、生物技术药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评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人工智能等12个产业集群获批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和10.1。出台“工业上楼”专项政策,新建多层产业空间100万平方米。

3.服务业发展扩量提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2,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智慧物流等产业加速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北交所西南服务基地在蓉设立,落地全国首个“公司债 信用保护工具”试点项目,全省首家公募基金正式营业并发布首单产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48家、居中西部第1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81万亿元和6.05万亿元、分别增长9.2和13.7。促进接触性服务业加快恢复,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5.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4。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等重大展会活动1058场,会展业总收入实现倍增。“金牌球市”火爆回归,中超比赛上座率居全国第1位,举办首届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第十一届世界体育舞蹈节等高能级赛事。举办音乐演出超4000场,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

4.现代都市农业稳定提升。打造高质高效“天府良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增至15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彭州、金堂)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直采直销、订单农业等新型销售模式,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300亿元。深化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实施“公园+”“林盘+”行动,推出乡村精品旅游线路30条、新消费场景38个,休闲农业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增长15.8。积极培育“成都农匠”,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达3万人。开展集体经济“清零消薄”集中攻坚行动,21个“零元村”全部清零。

5.数实融合深入推进。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获批建设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新建5G基站1.5万个、累计近8万个,基本实现五环路范围内5G网络室外连续覆盖。深入实施企业“数转智改”行动,新增智能工厂35个、数字化车间73个,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优秀场景20个,引育航天云网、积微物联等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个,培育本土首家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获批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出台算力、卫星互联网等专项支持政策,组建成都数据集团,创新推出“算力券”,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1.创新策源动能持续积蓄。布局打造战略科技力量,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标准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揭牌运行,5个国家和省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启动。提质构建实验室体系,国家实验室园区开工建设,新增1家、重组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搭建科研平台55个、开展科研项目攻关80余项。集聚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一期、全国首个民航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成投运,中科院光电所科学城园区全面竣工,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总数达146家。大力推进创新研发,29家在蓉企业和机构获批承担46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以“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14个,建成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55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超1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6件。全球创新指数城市排名提升5位,居全球第24位。

2.成果转化水平加快提升。拓展成果转化通道,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科技成果转化28条”,组建成立技术转移联盟、技术经理人协会,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对接活动300余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10亿元、增长10。搭建成果转化载体,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揭牌运行,科创生态岛1号馆建成开馆,建成备案40家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壮大成果转化主体,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总数达76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1.35万亿元,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62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增至62家,引进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113个。

3.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推进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等改革试点,成功揭榜7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保障,设立西南地区首只科创接力基金、全省首只专精特新基金和成都天使母基金,建立企业创新积分评价体系,探索创新积分贷等支持措施,落地西部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产品,新增“科创贷”系列贷款86.8亿元、增长11。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展“蓉漂人才矩阵”行动,新吸引落户青年人才6.9万人、累计达72.4万人,评选命名“成都工匠”593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分别增至237万人、282万人。

(六)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运筹能力稳步提升

1.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迭代升级营商环境建设5.0版政策措施,推行企业开办、迁移、简易注销“一件事一次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激励通报,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突出主责主业完善国资布局,“一企一策”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质效,市属国企资产规模突破3.6万亿元。制定实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创新、重大工程、疏堵点任务清单,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出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1.58万亩、闲置土地1.13万亩,入选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210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落细落实,推进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

2.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拓展。完善“两场一体”协同运营机制,双流国际机场启动提质改造,天府国际机场完成客运航线转场、形成中枢轮辐式航线网络和“五进五出”航班波结构,天府国际机场口岸通航投运,国际(地区)定期直飞客运航线恢复拓展至47条、货运航线稳定运行20条,成都航空枢纽客货运吞吐量分别达到7492.4万人次、77.2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3位、第6位。聚力提升陆港枢纽能级,打通中吉乌、中缅公铁联运新通道,蓉港高铁、澜湄蓉欧快线、越桂蓉欧快线开通运营,首发“东南亚—濛阳”水果班列、铁水联运“长江班列”,全国首列整列货运动车组列车试点开行,国际班列连接境外城市108个、开行超5000列,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

3.对外交流合作恢复扩大。实施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举措,新登记企业4.25万户。加快建设中法、中德等7个国别合作园区,新增入园企业1824家,实现总产值1034亿元。开展首届中法体育日等“蓉欧产业对话”品牌活动,成功举办第十七届欧洽会、RCEP区域产业合作交流大会等经贸交流活动,首届金熊猫奖、“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成都活动年”等文化交流活动在蓉举行。组织代表团赴境内外开展交流合作,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110个,土耳其驻成都总领事馆正式开馆、外国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达23家,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315家。

(七)大力促进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1.“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启动第二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实施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项目235个、总投资超9000亿元,创新推出“零碳券”,“碳惠天府”机制不断深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全面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国家试点有序开展,推进TOD综合开发项目39个。启动家具、建材、钢铁、石化四大行业绿色转型攻坚,开展7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2600亿元。连接双机场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地铁站点50米范围内公交接驳率达91,实现中心城区“12 2”区域公交“同网、同质、同价”,新建成充电站595座、充电桩7.7万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3.3万辆、增长52,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西部地区首座虚拟电厂上线运行,启动金堂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60.7。

2.生态优势加速集聚。持续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全面落实林长制,修复大熊猫栖息地6.2万亩,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5.8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83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4.7,开展野生动植物监测和普查,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揭牌。加力塑造公园城市大美形态,新建天府绿道845公里、累计突破7000公里,建成天府蓝网220公里,新建及提升改造各类公园113个、总数达1556个,青羊区、成华区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新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健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累计开发生态类碳减排项目40个,西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大邑县探索川西林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入选国家典型案例,四川天府新区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3.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大排查、大治理、大督查”,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建成投用,以移动源、工业源“小切口”推动车、油、路、企综合治理,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空气优良天数达285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排名提升17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新建改扩建市政排水管网160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20座,强化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114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保持优良。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攻坚,实施大件垃圾便民集中收运,探索建筑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工业危废、医疗废物处置实现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动态开展噪声、油烟、扬尘等问题整治,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4。

(八)提质建设幸福成都,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日益增进

1.重点群体就业抓实抓牢。全面强化就业政策扶持,实施“降、贷、返、补、提”系列稳就业政策,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14条措施,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强化失业、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帮扶,发放“扩岗贷”专项贷款130亿元、失业保险金40.6亿元,开展线上线下就业培训超530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1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优化提升就业对接服务,完善岗位需求库、劳动力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 成都召开基层河长巡河履职工作交流培训会05-08

    来源时间为:2024-05-01近日,成都市基层河长巡河履职工作交流培训会在双流区召开,各区(市)县河长办相关人员、镇级河长、村级河长、民间河长代表等210名河……

  • 成都:新增两条重点产业链!05-08

    来源时间为:2024-05-07近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聚焦8个产业生态圈……

  • 国内会否允许特斯拉FSD技术运行?外交部回应;问界M05-07

    来源时间为:2024-04-29国内会否允许特斯拉FSD技术运行?外交部回应;问界M7车祸,真相如何;黄仁勋:AI不会让工作岗位消失主理人:大家晚上好!这里是今……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