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5/17 4:06:50 浏览:4136

大现代物流业,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和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围绕吴江开发区、盛泽、汾湖、平望四大物流枢纽,推进物流基地多功能建设,以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为重点,以提升物流信息化进程、发展物流网为手段,建成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业,重点发展离岸和在岸外包,做大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和知识流程外包产业规模,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

“4”——着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现代商贸业能级,提升各级商业中心能级,改造提升专业市场,推进社区商业设施、特色商业街、城市综合体建设,培育新型商贸业态,构筑高效通畅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商云商,推进商业体验服务、移动网络销售、提供消费解决方案、自助服务等各类新型业态的集聚;促进同城电商、3D虚拟商城、无店铺销售、App项目等电子商务应用;依托主体集成化O2O模式、云模式,提供适于各年龄段及各类消费人群的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式的新兴生活服务。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依托云电视、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技术,重点扶持康复医疗、老年护理、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养生保健等健康产业,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逐步形成沿太湖和汾湖的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教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 教育,培育发展教育信息化产业,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围绕教育领域民生需求,推进民办教育发展;配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社会化发展,做强苏信学院,深化校企联动和对外交流合作。

3.做优现代农业

打造生态优先、产业连片、辐射成圈、梯度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形成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生产型向生态型、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保护发展空间。优化完善“四个百万亩”保护机制,严格落实优质水稻20万亩、特色水产30万亩、高效园艺14.9万亩和生态林地15.1万亩的现代农业发展空间,确保空间总量不减少。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优化提升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和生态林地等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水稻复垦扩种,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提升发展水平。按照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设施化、生态化的要求,大力提升现代农业装备和技术水平,确保机插秧率、机械化水平、现代化水平等各项指标在省级层面保持领先地位。加快土地集中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加强信息农业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确保安全质量。推进“一核七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一批结构合理、设置配套、功能完善、合作开放的现代农业园区。深化拓展“农业现代化十大工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水平力争进入全国前10强。

4.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区域协调、内外联动,全面加强对接国家级自贸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努力开创吴江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实施国际国内双向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利用外资内涵式发展,加大产业链高端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对外合作,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为企业进入境外市场提供便利和指导。培育一批跨国企业,推进境外产业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

全面加强对接国家级自贸区。推广国家级自贸试验区可复制的改革试点经验,加强吴江开发区、汾湖高新区、吴江高新区、吴江综保区等重点区域开放载体的整合优化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特征的投资便利化改革,以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和强化事中事后管理为重点的综合监管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便利市场采购、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格局。主动协同上海新一轮发展,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加强与沿线城市产业合作与互动,推进汾湖与上海相邻地区、盛泽和桃源与浙江相邻地区的融合发展,开展在产业功能、基础设施、市场和要素资源等领域的分工协作,推动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开发区等区域与长江中上游区域共建产业园区、物流平台、信息平台、资金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积极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快完善物流新通道,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创新贸易合作方式,着力促进优进优出,推动外贸以质取胜和品牌国际化、市场多元化,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规模,不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出口比重,使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匹配。重点推进东方丝绸市场争取商务部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探索纺织品期货贸易,打造东方丝绸市场·盛泽云纺城。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与贸易合作,推动纺织、机械制造等产品的出口。

第九章推进城乡统筹,全力提升“百姓富”

第一节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立足长远,抓住重点,开拓创新,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1.构建统筹协调的资源配置体系

统筹整合城乡资源。综合考虑城乡的不同资源禀赋,科学配置资源,优势资源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集中倾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使用效益,在全区形成城乡资源有偿共享、自由流动、区域互补的配置机制。

激活农村要素市场。明晰农村集体资产、农民宅基地、承包土地、林地等产权,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引导农民个人产权进场流转交易。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农业合作社,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以社会化服务引领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升级。

完善城乡用地市场。推动土地确权赋能,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体制机制,探索集体土地资源交易体系建设,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探索试点城乡建设用地按照同地、同权、同价原则及时足额补偿,探索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落实“三优三保”行动计划。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保障发展,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布局保护耕地,优化镇村居住用地布局保护权益。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合理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探索新建项目选址区域耕作层土壤剥离制度,提高复垦新增耕地土壤质量,有效保护优质耕地资源。

2.构建稳定长效的富民强村体系

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由产业经营向物业经营转变、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由资金增量向资产增量转变、由村内发展向村外发展转变,优先发展城市综合体、商贸物流、多层标准厂房等优质物业,推广公司平台、镇建村购、合作联社、跨村联合、局村挂钩、企村合作、富民股份、资本运作等八条路径。落实“一村二楼宇”、“村级留用地”、村级资产“拆一还一”等扶持政策,探索创新农村税费优惠返还政策。培育集体经济强村,打造20个左右千万元村。实施第七轮、第八轮薄弱村扶持工程,消灭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以下村。理顺行政村(社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公益性社会事业建设支出合理承担机制。

促进农民合作经济发展。深化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股权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和股权固化管理,允许股权继承和内部转让。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开展按股分红。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机制,在提高分红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引导社员按入股土地份额分红,切实构筑农民与个人所属产权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投资性收入。引导并扶持社区股份合作社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转变。

3.构建现代高效的农业发展体系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业园区向高标准、高科技、高产出转变。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以推进技术创新为支撑,优化农产品加工结构;合理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集中,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规模,健全市场流通体系,重点培育粮食、水产、蚕桑、花卉苗木、畜禽等5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产业链。

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继续开展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扶持工作,着力培育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争取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积极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规模型、紧密型、科技型的四有专业合作社,不断发挥合作社联接市场、带动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能力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培养农村新型农民带头人、农村经营型人才和技能服务型人才。

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发挥吴江农产品检测方面的基础优势,完善生产、监管、检测的三位一体农产品质量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打响美食吴江品牌。提高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建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第二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充分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稳定就业鼓励创业。注重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深化“零就业家庭”、“4048”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完善区、镇、社区(村)三级就业工作体系,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营造良好创业氛围,进一步放宽创业在市场准入、金融信贷等方面的要求,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降低中小型企业创业门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总体融入苏州步伐,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提升区级统筹水平,加大困难人群大病救助力度,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扶持力度。创新住房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保障房配套建设,实现住房保障以货币化为主、实物保障以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保障性住房在中低收入居民和人才中循环分配的实施机制,实行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的并轨运行。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重视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机构,推广虚拟养老院模式,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苏州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