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网络公开课”:推倒大学的“知识围墙”

发布日期:2016/8/9 11:16:57 浏览:1282

11月9日,18所中国名校的20门公开课被部通过网络打包展示,点击量直线飙升,被网友们称为是校园版的“百家讲坛”。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校园,老师来自各大名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在这20门课中,有两门课程的授课老师来自广东: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主讲的《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冯原主讲的《视觉文化批评》。

在教育部为中国名校公开课专门打造的“爱课程网”上,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居多,有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浙江大学的《王阳明心学》、南开大学的《六大名著导读》、北京师范大学()的《千古名月》、吉林大学的《哲学通论》等。人气最旺的堪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讲述的《千古名月》,而需要专业知识背景才能听懂的自然科学课程在人气上要弱一些。

尽管也有网友对课堂氛围、授课内容拍砖,但大多数网友都对这种共享名校课程的方式表示支持。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投入每门将达到15至20万元,而未来五年,教育部将打造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免费共享。

事实上,这种授课方式在国外已经并不鲜见,比如在网上成名已久的哈佛大学《幸福课》、《公正课》等,早已被网友看过很多遍。那么,会如有人断言的那样,这将成为未来大学的授课方式吗?

冯原:推倒大学的“知识围墙”冯原【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教授】

自人类进入文明的时代伊始,文明就乘上了知识传播这条航船。而知识传播无非分为两大路径:一条路是知识拥有者向学习者传授知识,此条路诞生了韩愈所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以及教育业;另一条路则是信息传播技术的发明和更新,如古代的印刷术和纸本书籍的出现。于是,无论是孔老夫子的弟子三千,还是柏拉图的雅典学院,东西方的差异虽然不可谓不大,但文明展开的画卷却是殊途同归,无非是教育与印刷的此起彼伏、相互促进的道路罢了……

大学精神在社会责任上的拓展

自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于西方出现,大学这个“知识的殿堂”由于其教育方式的居高不下,使得它既占据了知识金字塔的顶端,也使得知识的拥有者和学习者与大众社会相互分隔了。一直到大学随着现代性的传播扩散到全世界,并已经成为所有现代社会的主要教育和知识生产的体制结晶之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所以,大学教育的区隔性与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仅难以完全融合,还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显然,人们早就可以通过书籍和各种媒体去获得知识,但若是不进大学而要接受大学的课堂教育,一直以来都不过是梦想而已。

而以大学和社会的关系而言,造成这种知识凝聚和知识区隔的双重性的首要因素,恐怕还是知识传播的手段和效能所致。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瓦解了中世纪教会所掌握的羊皮纸圣经的书写权力,还是二十世纪以来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每一次的传播革命事实上都重新改写了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在进入网络时代之前,知识传播的技术仍然难以推倒大学的“知识围墙”;其次,则是由于大学教育的体制惯性,毕竟大学这座“知识殿堂”也要受制于成本利益的核算……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始自于十年前的“开放课程计划”率先突破了上述的双重约束“开放课程计划”首先是应和了网络传播时代的优势,此外也是大学精神在社会责任上的一种拓展。因此,它所带来的结果是划时代的,许多欧美名校,如哈佛、耶鲁的跟进产生了连锁效应,于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公开课终于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就已形成的大学的“知识围墙”。近年来,随着西方网络公开课在中国的传播,只要你选择和点击公开课的课程,那么,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是否能普升名校,任何社会人都可以免费地获得在世界名牌大学接受教育的机会,你能和名校的大学生一起,在同一课堂内上同样的课程。

将大学教育和大众传播连为一体

与其它的基于网络媒体的知识传播产品相比,如电子书籍、光盘等,网络公开课的传播形式虽然无非只是把课堂拍成电视,但是,重要的还不是视频这种手段,它的重要性在于再现了课堂授课这种不可取代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最古老的知识传播途径,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授课所产生的即时性、生动性或互动性是任何其它的途径所不能取代的,这也是大学课堂仍然要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而把大学课程上网公开,不是仅仅公开课程表或教学课件,而是要通过互联网把师生互动的单一的课堂空间变成全社会共享的知识空间。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如果要定义所谓的大学公开课的特征,那么,第一应该是它的课堂性作为不可替代的课堂空间,表征了大学知识传授的独特性;第二就是它面对公众社会的开放性各种课程虽然都非常专业,但其专业性并不是艰深晦涩到难以向公众社会开放的地步,因此,这些课程对于非专业受众而言应该具有最大的适应面。于是,网络公开课在历史上首次达到了这样的目标,它可以把大学教育和大众传播这两个原来互相分离的路径连为一体。

我们看到,正是基于这两个特征所带来的传播优势以及这种优势所创造的新型教育形式,中国教育部终于也推出了中国大学自己的二十门视频公开课,此举不仅使得中国最好大学中的部分优秀课程得以用汉语传播的形式与中国公众见面,还打开了中国大学课堂教育汇入互联网教育的大门。

视频公开课成重要传播事件

作为首批推出的视频公开课,其课程来自十几所中国名牌高校,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包括历史、政治、艺术等等,大多是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为主。中山大学的《视觉文化批评》一课得以名列其中,该课程本是一门为中山大学博雅班同学开设的以通识教育为目标的公选课,这门课程的做法是把原归属于设计学和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如建筑、影像和绘画等等都纳入到文化研究的框架之中,结合各种来自符号学、社会学的理论资源,旨在揭开控制视觉体验的各种隐形力量的复杂关系,引领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们在新的认知框架下重新审视各种视觉现象,并由此而获得视觉上的启蒙和解放。由于该门课程涉及众多的日常视觉对象,时空跨度很大,案例丰富,不仅受到中山大学同学们的欢迎,也易于为社会公众所接受,我想这也是此门课程被教育部选中为首批视频公开课的原因。

尽管互联网所带来的传播革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但是,对于中国的大学教育和社会发展趋势而言,把大学课程向公众社会推出仍然不失为一个重要的传播事件,因为它最新一次定义了什么是网络时代的知识传播方式,也重新定义了大学课堂在创造知识共享方向上的社会意义。无须多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开课陆续登上互联网,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在真正的网络课堂上得到知识,我们不难期待的是,一种真正的社会进步,会随着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而出现在我们眼前。(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教授冯原)

冯原简介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教授,在教育部首批推出的视频公开课中,其主讲的《视觉文化批评》一课名列其中,获得网友盛赞。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上线课程表

序号学校课程名称主讲教师讲数/时长(分钟)

1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阎步克、邓小南16/662

2中国人民大学《薪火传承·中国传统哲学通论》宋志明6/287

3北京师范大学《千古名月》于丹3/110

4南开大学《六大名著导读》陈洪12/482

5东南大学《戏曲史话》王廷信4/132

6浙江大学《王阳明心学》董平9/346

7华南理工大学《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何镜堂3/123

8《中国诗歌艺术》王红5/167

9清华大学《大学生健康》樊富珉4/144

10北京师范大学《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赵峥3/139

11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王越4/137

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讲与口才》姚小玲4/150

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概论》杨超5/156

14吉林大学《哲学通论》孙正聿5/158

15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庞维国12/387

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认识宇宙》向守平6/213

17武汉大学《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赵林13/422

18中南大学《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蔡自兴、刘丽珏7/222

19湖南大学《现代礼仪》袁涤非8/249

20中山大学《视觉文化批评》冯原5/223

链接

你可以从如下网址中看到这20门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公开课网址http://video.jingpinke。com/

爱课程网公开课网址http://www。icourses.edu。cn/

中国网络电视台公开课网址http://opencla。cntv。cn/

网易公开课网址http://open.163。com/

新浪公开课网址http://open.sina。com。cn/

超星学术视频http://video.chaoxing。com/

(李慧鄢盼盼整理)

美国高校的著名公开视频课程《解读但丁》《博弈课》《健康图书馆》《幸福课》《公正课》

序号学校课程名称主讲人

1哈佛大学《幸福课》TalBenShahar

2哈佛大学《公正课》MichaelJ.Sandel

3耶鲁大学《聆听音乐》CraigWright

4耶鲁大学《博弈论》BenPolak

5耶鲁大学《死亡》ShellyKagan

6耶鲁大学《解读但丁》GiuseppeMazzotta

7耶鲁大学《罗马建筑》Kleiner

8耶鲁大学《欧洲文明》JohnMerriman

9麻省理工《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IrvingSinger

10麻省理工《电影哲学》IrvingSinger

11麻省理工《媒体、教育、市场》多人授课

12斯坦福大学《法律学》多人授课

13斯坦福大学《健康图书馆》多人授课

14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家庭夫妇心理学》BenjaminKarney

15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生物学》多人授课

【有话说】

我看过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课》。这门公开课于我的启示不仅仅在于资源的共享,而是它突破了常见的教育模式,让我们领悟到:原来课堂可以没课本,原来课程可以不枯燥,原来思考可以很深入,原来思想可以很自由。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人独立思考的过程,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学习不再只求一个答案,那么我们的教育算是真正走向进步了!

徐强机械工程师

这学期我们专业没有开什么课程,反而对上课的时光无比怀念。想想我还是身在校园,就已经开始怀念。那些已经上班的朋友呢,就经常对我诉说很想回到象牙塔去听老师们的课。然而,现实却不允许。如今,教育部联合各大学推出的中国网络公开课,让我们在宿舍、在家、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也可以上课了,这对于怀念课堂的学生、对于无缘亲历大学的或者无缘就读名校的学生、对于工作忙碌的人们来说真是个好消息。因为无论我们身居何处,只要想学,只要有时间,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啦。科技的进步改变社会,知识改变我们的人生,网络公开课的出现,对于热爱知识的人来说,就像穿越时空的爱恋,一定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陈璋恒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网络公开课是一种教育资源共享的创新授课方式,在网络上开展课程,亿万用户有选择性地接受课程,使得某一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到达目标受众,发挥其最大的传播功效。在周末休息时间听听某些大师的授课、去心仪的国外高校听课成本很高,网络公开课大大减少了求知者使用教育资源的时

[1] [2]  下一页

最新武汉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