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东土科技: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三次修订稿)

发布日期:2023/5/15 16:51:45 浏览:806

公里的关键环节。

工业网络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基础,是构建工业环境下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工业互联网网络可以实现工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产业全要素的泛在互联,促进各类工业数据的开放流动和深度融合,推动各类工业资源的优化集成和高效配置,加速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此外,总线技术、5G、TSN等工业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行业应用,保障了不同工业领域对数据传输的高带宽、实时性、可靠性、高效灵活性要求。

边缘计算是工业智能化建设的核心技术,边缘计算为工业智能化数据管理和计算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数据在网络边缘侧的分析、处理与储存,不仅减少了对云端依赖,也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而边缘控制器,正是顺应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新产物。边缘控制器通过集成用户管理、网络、安全性和硬件接口,创建一个应用程序和工具的生态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比以前更丰富的功能。根据《CONTROLENGINEERINGChina(控制工程中文版)》杂志相关内容,在工厂环境中,边缘可编程工业控制器正在取代IPC和传统PLC,提高现有自动化系统的效率,同时降低复杂性和拥有成本。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加强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

(2)软件定义控制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进入跨界融合的繁荣期,呈现出“网构化、泛在化、智能化”的新趋势,并不断催生新平台、新模式和新思维。在数字经济时代,软件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引领信息技术产业的变革,在传统工业领域中的存在比重和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大,在支持传统领域产业结构升级甚至颠覆式创新的过程中起到核心关键作用,并进一步加速重构全球分工体系和竞争格局。

软件定义是实现人机物融合环境下软件“基础设施化”的重要技术途径,人机物融合环境下,万物皆可互联,一切均可编程,正在成为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脉络。早在2008年,斯坦福大学提出“软件定义网络”(SDN),将网络设备的管理控制功能从硬件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软件控制层,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管理视图和编程接口,用户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任意编程从而实现新型的网络协议、拓扑架构而不需改动网络设备本身,满足上层应用对网络资源的不同需求。此后,SDN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的网络管理,重新“定义”了传统的网络架构,甚至改变了传统通信产业结构。在SDN之后,又陆续出现了软件定义的存储、软件定义的环境、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等,针对泛在化资源的软件定义正在重塑传统的信息技术体系,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工业领域,工业控制处于自动化向智能化、单一化向系统化变革的关键期。随着制造业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和消费结构升级,产品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需求逐步提升,制造业生产模式由大规模刚性生产转变为“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生产,工业控制需要高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实时性的软件定义。以操作系统为核心软件平台的软件定义控制,通过将传统硬件控制功能解耦,完成软硬件分离,以软件配置硬件资源,实现硬件资源虚拟化和管理功能可编程;其在传统PLC等硬件控制的传感信号处理基础上,实现工业视觉、语音等新工业数据处理与智能化控制,解决传统硬件控制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及兼容性问题,满足智能制造的工业智能化需求。在“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下,软件定义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和支撑技术,为制造业赋予数字化、网络化、定制化、智能化的新属性。

(3)国产化发展与机遇

在工业控制领域,国内PLC市场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依靠自身强大的技术与行业实力,外资品牌持续获得较高的毛利率与市场份额。据普华有策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PLC市场中德国西门子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4.3,独揽近一半国内PLC市场份额;德国西门子、三菱、欧姆龙集团、罗克韦尔、台达和施耐德6大外资品牌2020年在国内PLC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3,本土PLC厂商市场占有率不足两成。

在工业软件方面,国产品牌整体市场占有率低。根据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数据统计,95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依赖进口,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国产品牌占据50的市场,工业软件的国产化替代空间大。

(4)发展潜力与市场空间

2014-2019年,工业控制领域安全政策与规范标准不断出台,国家对于工控安全的政策逐步加码,标准快速落地,为我国工控安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2017年是工控行业爆发年,国内工控行业市场规模达到约1,858亿元,2021年上升至1,982亿元。

数据来源:工控网、中商产业研究院

在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工业软件以及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中国将继续保持着全球工业软件市场增长主力军的地位。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22.29。

数据来源:工信部

(四)行业特征

1、区域性

从发展规模上看,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以及长江中游地区区域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总体布局。从工业互联网应用行业的分布情况来看,下游需求领域分布较广泛,包括与政府管理职能关联度较高的水利、电力、安防、交通、城市管理等行业,工业自动化、物流、现代农业等生产或服务行业,以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家居、智能电器、智能医疗等,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但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体现出区域性特点,如洪灾预警领域的互联网应用主要分布在受洪灾威胁严重的地区,智能交通管理主要应用于大中城市、较发达的城镇等。

2、周期性

自2015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计划后,工业互联网是我国重点规划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之一,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和深入。从应用深度来看,工业互联网与各企业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从而促进行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从应用广度来看,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将会加快普及速度,最终实现泛在化的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行业不具有明显的经济周期性。

3、季节性

目前工业互联网企业的下游客户类型广泛分布在工业、城市、智能电网、核电、风电、石油化工等行业,上述领域下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下游行业客户一般在上半年制定全年投资规划,而下半年是全年规划实施的重点完成阶段,因此产品交付在下半年占比相对较高。受下游客户采购、结算特点等影响,行业内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收入分布呈现上半年占比相对较低、下半年占比相对较高的特点。

(五)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的政策不断利好,“十三五”期间及“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来,工业互联网呈现稳步发展姿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断进步。各地积极推动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开放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相结合的应用开始广泛覆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日常生活;(2)5G项目数量迅速增长。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5G 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超过3.2万个;(3)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工业互联网投融资规模大幅攀升,2021年完成非上市投融资事件346起,同比增长11.6,披露总金额突破680亿元,同比增长85.9;(4)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增长较快。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显示,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150个,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此外,我国工业互联网在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防护等工业互联网核心体系建设上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尽管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进步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核心技术领域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仍处于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上游行业在芯片、传感器等领域的制造上较薄弱,数据采集与感知能力有待提升;中游行业的平台层资源整合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加强,工业软件与控制系统较为落后,制约了整体的平台开发与应用;下游应用场景适用行业广泛,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未来融合创新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全球经贸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制造业面临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人力成本高昂、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诸多挑战,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的诉求迫在眉睫。此外,在经历了经济波动后,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和经济模式成为我国生产和经济复苏的发力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餐饮、旅游、文娱等众多行业加速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迈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信息技术走深向实的战略机遇期,正步入深化应用、引领变革的快速发展轨道,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未来发展潜力。

工信部提出到2023年,国家工业互联网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1)开展企业内外网建设。广泛普及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企业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促进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鼓励企业发展云网融合、确定性网络、IPv6分段路由(SRv6)等新技术部署;(2)提升平台技术能力。推动平台关键软硬件发展,加快培育开源社区建设与开发者,完善工业APP开发生态,引导多方主体参与建设,培育设备协议兼容的开源社区,开设3~5个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3)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支撑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监测,全面加强设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支撑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通知以及应急处置;(4)加速融合技术创新。大力推动5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技术等新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促进数据互联、信息互通、模型互操作能力的提升,加速实现新技术应用落地,引导“工业互联网 5G”、“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构建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5)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地图。打造覆盖全国各地市和重点工业门类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运行、应用的全景视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基本建立统一、融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六)行业上下游关系

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各类电子元器件行业和硬件设备厂商,上游设备厂和软件商提供平台所需要的智能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开发。需要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工业级芯片、控制器、智能网关、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

产业链的中游为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开发环境、运营环境、软件应用和安全保障等,具体涉及工业云平台、研发设计、信息管理、生产控制等,主要参与者包括装备自动化企业、ICT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等。

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对应各应用场景的工业企业。当前适合采用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工业场景包括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机器视觉质检、协同研发设计及生产现场检测等。应用场景适用行业广泛,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未来融合创新发展潜力巨大,包括仪器仪表设备、高价值设备、新能源设备、通用动力设备、高能耗设备等。

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链具体情况如下:

(七)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工业互联网通信行业对技术水平、产品品牌、客户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形成了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最新苏州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