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高新区优化升级工作方案(2012

发布日期:2017/5/19 15:53:26 浏览:2311

支持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持续迸发创新活力。按照“集群化、集约化”原则,科学引导其生产环节外溢及扩张性外溢的现实需求,结合专项政策引导及其他地区资源禀赋实际情况,支持产业链低端环节及劳动密集型生产项目向“双转移”产业园区及产业合作区等经济区域梯度转移。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发能力,提升技术开发能力,提高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从模仿创新向集成创新和引领创新转变。加大基础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基础科学研究和战略高新技术研究的支撑能力。大力引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资源。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将更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落户深圳高新区。

积极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创新科技研发模式,以培育新型研究机构为着力点,在科技前沿领域实现引领式、跨越式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术领域,支持光启研究院、华大基因等体制机制灵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研究机构直接对接国际前沿科技领域,以协同创新推动源头创新及研发产业化。重视产业联盟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产业联盟建设,力争使技术创新等战略联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同步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集群,为深圳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夯实基础。

(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关键技术自给能力,推进园区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适当倾斜资源配置,重点实现通信装备、计算机、生物医药、数字视听、软件、互联网等六大优势产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推进深圳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和深圳市留仙洞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深圳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园区创投广场、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提升园区科技投融资服务水平。支持创业投资、产权交易、评估、担保等投融资服务机构进入园区,引导社会资本聚焦科技创新领域。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加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力度。

(五)优化改造空间布局。

以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空间优化发展为原则,围绕“一核两轴四基地”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大力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营造适合高层次人才聚集、体现地域标志的现代城区氛围,建设人文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三态融合”的新型高科技园区。

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土地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作用,整合优质资源,协同推进留仙洞片区规划、大冲新城及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园区二次开发进度,推行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多元资金投入的新型高科技园区“三资融合”开发建设方式。

(六)完善园区综合环境。

结合高科技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公共交通、绿地及休闲广场的服务范围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及信息网络空间,以“三智融合”理念,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设数字高新区。

强力提升园区综合管理水平。提升深圳高新区综合治理及治安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数字强警”,合力建设深圳高新区联合执法平台,形成执法合力,建成社会和谐、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平安高新区。

五、重点工程

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及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体目标,根据深圳高新区战略定位和主要任务,实施科技创新、产业提升、空间优化、综合配套和示范带动五大工程。

(一)科技创新工程。

积极探索科技体制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作用,加速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促进科技与产业相结合,实现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互动共赢,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1.全面推动科技与金融、文化产业融合示范。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大力推进深圳科技与金融结合全国试点建设。加强深圳高新区创投广场、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公共服务平台对园区投融资环境的服务支撑作用,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积极引进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探索设立投资与信贷结合的中国银行高新区“科技”支行。建设新三板培育基地,争取成为国家新三板扩大试点首批高新区,强力支持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市科技创新委、金融办牵头,市财政委、深圳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协办)

科技与文化相融合。建立健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合力,保障深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健康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人才、资金及政策等要素聚集,促进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推动文化科技产业新兴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加强文化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探索科技加文化集群式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市科技创新委牵头,市文体旅游局协办)

2.强化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

搭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聚集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信息检索、专利代办、版权登记、知识产权评估及交易等机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重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争取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认定。搭建光启—牛津大学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TC/SC/WG工作,积极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内行业标准,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市市场监管局、科技创新委牵头)

3.加速推进创新载体建设。

搭建知识创新体系,落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任务,推进国家基地建设与园区转型升级品牌联动,大力引进创新实体,建立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力争2015年前新增2—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增1—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2—3家国家工程实验室、新增4—7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新增80—100家市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速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港澳名牌大学在深圳高新区开展合作办学,积极协助其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市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牵头)

(二)产业提升工程。

大力构建“三智融合”的园区产业形态,加速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式发展,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置换传统产业项目。

——深圳湾园区南区:成为创新资源聚合辐射的高科技企业研发、总部核心区。重点发展电子通信、数字视听等高技术优势产业,积极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础研发、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等创新活动,建立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

——深圳湾园区中区:成为软件及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孵化培育和集聚区。重点发展软件、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及外设、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以新应用带动新增长,扩大产业规模,致力提升产业层级。以城市更新手段积极推动大冲新城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及服务空间承载能力,完善综合配套设施,辐射带动园区周边及大沙河流域的产业、人文生态体系建设。

——深圳湾园区北区:成为优势传统产业的提升区。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加强高新技术在副食品、包装印刷、建筑等优势传统领域的应用,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技术改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推动产业向研发、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强产业竞争力。

——留仙洞园区:大力推进深圳市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中心及总部项目,以智慧深圳建设为契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智能家庭、物联网的研发、集成和应用示范,力争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新型显示、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领域实现突破。

——大沙河创新走廊:沿大沙河流域纵深发展,北至大学城园区,南接深圳湾园区,发展成为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融合互动的通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拓展新业态产业空间,开发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扩大周边功能合作空间,形成科技服务贯穿、高端人才聚集、推进产业发展的综合态势。

1.加速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式发展。

依托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基础,重点提升通信装备、计算机、生物医药、数字视听、软件、互联网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发挥自主创新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组织能力,以园区的创新要素为纽带,完善产业链条,构筑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逐步实现产业制造环节向全市科技园区、工业区及周边地区实现成长性外溢,加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对口共建园区的合作,实施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梯度转移及协同发展。全力推进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为高科技企业总部集聚、支撑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融合的自主示范区建设模式提供创新示范。2012年,争取获得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认定。(市科技创新委牵头,市经贸信息委协办)

2.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落实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重点布局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策引导,盘活协议类厂房闲置空间,合理安排企业产权的楼宇,按照“政府主导、优势互补、产业集聚、价格可控”的原则,将同类产业归集在同一楼宇中,建设若干个产业链较为完整的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2012年,大力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电子支付、空间信息技术等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大力开展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基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深圳)基地建设工作。(市科技创新委牵头)

3.置换传统产业项目。

根据行业特点及产业实际,实事求是地对园区传统产业项目制订项目转换方案。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市粮食集团面粉厂、盐业公司厂房、怡宝矿泉水及华晶玻璃厂等传统产业的园区内生产项目加强技术改造和研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升级为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总部项目,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实现产业升级。(市科技创新委、规划国土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办协办)

4.增量空间产业培育。

强力推进深圳市留仙洞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实施工作,2012年,完成园区产业规划及空间规划工作,加速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2013年,通过“三资融合”方式推进园区建设,增量空间逐步投入使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中心及总部集聚,中小微型企业孵化培育等提供空间保障。(市科技创新委、规划国土委牵头,南山区政府协办)

(三)空间优化工程。

大力推动旧厂房升级再造,探索创新型产业用房配建新模式,开发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加快闲置未开发用地的处置,盘活政府存量资源。

通过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释放土地潜力,实现园区产业用地的集约节约高效利用。通过优化方案、科学布局等手段,调动多元资金投入建设,实现新增空间规模约1300万平方米。

——深圳湾园区南区:致力拓展增量空间,高标准超前规划科技、城市大型综合体项目。探索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用下沉或半下沉方式建设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餐饮、储蓄、邮政等公共设施,提高区域人居舒适度。加速建设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重点项目,满足中等规模高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企业总部和高科技人才“双落地”需求,成为研发中心、总部集聚、创新支撑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融合的示范区。开发建设完成后,新增产业用房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配套用房面积约50万平方米。

——深圳湾园区中区:通过市场化方式,运用城市更新手段推进大冲村改造,为园区科技人才提供单身公寓、商务、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改造后人居配套用房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使大冲新城成为与高科技生态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深圳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