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北京SEO > 正文

北京商务: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日期:2016/3/28 2:53:26 浏览:1043

“十三五”时期,北京商务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2020年,市场消费总规模达到2.7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8左右,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服务消费年均增长9.5左右;国际贸易总规模力争达到600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达到4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国际双向投资总规模力争5年累计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00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达到500亿美元。

2015年,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商务运行符合预期,稳增长有新亮点,促改革有新突破,调结构有新进展,惠民生有新举措,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北京商务工作将锁定市场消费、货物贸易、利用外资和便民商务网点等方面。市场消费总额增长7.5以上,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货物贸易达到3200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145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以上,境外直接投资达到115亿美元。新建或规范提升1500个以上各类便民商业网点。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商务协同发展

全面落实商务领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加强三地商务部门对接合作,有序推进,确保实效。

扎实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建立市场调整疏解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工作对接和政策支持。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继续推进动批、天意、大红门地区市场疏解转移,启动官园、万通、百荣世贸、雅宝路等市场调整升级,启动(,)批发市场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疏解商品交易市场90个左右,升级改造100个左右。积极做好政策协调,推动呼叫中心、测试外包、基础运营维护和数据处理等服务外包业务继续向京外转移。

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引导本市企业在津冀建设蔬菜、肉蛋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鼓励三地企业共建冷链物流设施,鼓励本市企业在北京周边建设多功能物流节点和大型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完善首都生活必需品供应物流网络。实施京津冀产销直通工程,支持本市连锁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和便利店与津冀农业生产基地及合作社产销合作。启动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示范项目建设。依托三地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交流信息,共同推进工作。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跨区域执法协作。

强化联动促进资源共享。建立商务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协作机制。探索京津口岸直通新模式,积极争取(,)和北京内陆口岸之间落地分拨、商封直转的新型转关通关模式。探索三地产业链引资合作模式,推进“经济圈招商”和“产业链引资”,建立外资企业转移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组织驻京总部型企业与省开发区对接洽谈会。加强三地“走出去”重大项目协调联动,组织企业与“”沿线重点国家举办首次投资合作项目洽谈会,“抱团”拓展国际市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

充分发挥消费促进增长的基础作用,在全面深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更加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

促进商品消费、服务消费融合发展。主动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着力拓展供给渠道、丰富供给方式,培育和壮大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推动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共同发展。持续实施节能减排商品消费鼓励政策,扩大绿色消费。大力培育社区消费,挖掘新的增长点。继续办好各地商品网上大集、汽车促销季等传统品牌活动,鼓励各区开展区域性特色促消费活动,活跃市场拉动消费。加强部门联动促消费,培育壮大文化体育、休闲、养老健康消费,共同开展文化消费季、旅游消费月等活动。

引导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内贸外贸融合发展。支持“商业服务业 ”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促转型升级。继续实施网络零售鼓励政策,引导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网络零售,促进b2c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出台网络批发鼓励政策,引导传统批发企业发展网络批发,促进b2b电子商务发展。制定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一批“千百十亿”电商龙头企业,形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电商产业集群。发展保税商品展览展示,设立10个跨境直购体验店,组织开展跨境电商消费体验季,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加快推进天竺综合保税区等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发展,完善监管场所,创新监管模式和经营模式。发挥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等政策优势,培育国际消费市场,扩大外来消费。

推动城市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融合发展。统筹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降低农村流通成本。完善与农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商业设施,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双向互动,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着力构建“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探索利用“万村千乡”网点作为配送节点,与龙头电商企业对接,提供商品配送服务。在农超对接基础上,积极推进农电对接的“互联网+”新模式,促进“农产品进城”。

改善消费市场环境。持续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管理,加大对美容美发等重点行业发卡企业的检查和备案企业信息公示力度。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矛盾调解机制,及时化解交易纠纷,依法规范零供公平交易。完善促销活动监管信息平台,开展重要节日、重点时期促销活动专项检查,确保促销安全。实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全面履行好监管执法职责。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提升行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商务行业生产安全。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问题导向,贴近市民需求,突出创新引领,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推进落实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强化规范标准引领。研究建立生活性服务业监测评价体系,制定实施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考核(评价)办法。完成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末端配送以及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的标准或行业规范的修订完善与制定工作,推进完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开业条件、分等定级等标准或行业规范。编制《商场超市低碳排放管理规范》和《绿色商场超市评价要求》两项地方标准。

推动行业提质增效。推出连锁品牌企业进社区推荐目录,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和老字号企业扩大直营连锁规模,培育20家连锁便利店示范店。通过行业跨界合作、服务功能搭载,建设10家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加快发展“互联网 ”形态的便民商业服务新模式,鼓励龙头电商企业推广“一站式到家服务”等o2o便民服务。构建城市绿色物流体系,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发展城乡统一配送、共同配送模式。新建或规范提升300个蔬菜零售网点、155个早餐网点、30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00个家政服务网点、100个洗染店、100个美容美发店、150个末端配送网点、200家连锁便利店,培育3家调整升级示范市场。依托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行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和服务质量。培训从业人员10万人次,培育各类高端技术人才4000名以上。

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建立健全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新培育13家各类品牌连锁企业。开展北京品牌新品展示发布系列活动。支持外资零售店铺建设,积极引进国外名品,提高品牌丰富度。完善市级特色商业街评价办法及标准,建立动态监管评价机制。做好老字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宣传推介,促进与“北京礼物”深度合作,组织老字号企业入驻本地生活化服务电商平台。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作用,按照市场化运作组织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培育建设典型示范项目。

夯实供应保障基础。把牢日常供应、安全供应、应急供应三道防线,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继续开展春节蔬菜保供联合行动,加强与津冀环首都市区县对接,巩固合作,拓展渠道,提升供应保障能力。推进本市生活必需品等政府储备津冀货源基地建设,强化政府储备监管,确保“储得住、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继续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将5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分割猪肉和2家肉类批发市场外埠猪肉纳入猪肉追溯体系,将6家连锁超市370个门店、6家蔬菜直营直供企业配送中心和300个直营直供菜店、300个社区车载蔬菜直销点纳入蔬菜追溯体系。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食用农产品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强化商场超市准入管理,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健全食用农产品准入制度,实施索证索票和自检全覆盖,做到产地有准出、产品可追溯、安全有检测、问题有处置。

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契机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坚持主动、渐进、可控原则,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推进服务业有序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入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加快实施方案确定的措施落地。拓宽试点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对标高水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滚动推出开放措施,进一步放宽重点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加快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管模式改革创新,推动服务业有序对外开放。推进“开放北京”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试点工作协同性,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开展试点工作绩效评估,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研究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措施,积极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健全促进体系,实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工程。全力办好第四届京交会,着力打造有效落实国家战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平台。出台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资金政策,加强技术贸易区域管理。将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范围扩大至所有服务贸易领域,支持服务贸易企业投保信用。按照“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巩固全国服务外包领军城市地位。突出抓好降低外贸企业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政策落实,稳定外贸规模。继续组织“走进大使馆”等活动,完善国际经贸合作网络。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外贸发展。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出口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双自主”企业出口。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扩大对外承包工程项下配套产品及设备出口。着眼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面启动北京电子口岸升级改造。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强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引资工作,发挥外资在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抓住市行政副中心、新机场建设和筹办冬奥会等机遇,发掘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做好央企并购项目引资服务。大力引进特色餐饮、零售等国际品牌,鼓励外资进入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外资参与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城市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外资企业投资经营信息报告制度和公示平台,落实参报企业“红名单”公示制度。

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建立企业境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一带一路”投资合作项目对接会等渠道,为企业搭建投资平台,提供商务信息。发挥外经贸发展引导基金和担保资金对重点项目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的“走出去”发展基金,围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非洲“三网一化”、扩大国际装备制造和产能合作等重大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展“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北京品牌”国际市场空间,增强本市企业跨国投资经营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引导和服务,积极防范和应对企业境外投资及工程承包风险,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保险政策。扩大运输、医护、餐饮、it、教育等技术型劳务输出规模。

聚焦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将商务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促进产业高端化、要素集约化

[1] [2]  下一页

最新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