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武汉公交凝聚城市发展新梦想

发布日期:2016/7/9 3:04:18 浏览:1565

线路优化调整共涉及线路171条,其中调整线路107条,新增或恢复56条(其中微循环线路30条),暂停8条,支线和微循环线分别增加了38条和29条。据统计,调整以后公交车辆周转率上升,市民等车时间缩短,与轨道交通对接更加顺畅。据统计,常规公交班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公交运行效率增加,单车运营成本降低。

预计2017年前,武汉构建的“快、干、支、微”四级交通网络可建立完毕,“大公交”的格局已然确立。

多元理念引领公交快速发展

据《轮渡志》记载:“1900年利记轮渡公司成立,由此及彼利江、利源轮渡2艘。”武汉公共交通从此掀开篇章。如今,武汉已有公交运营企业9家,拥有常规公交线路449条,各类公交车辆8732辆,轮渡航线14条,常规公交日均客运客流近400万人次。轨道交通线路4条,运营线路总长126公里,日均客流近200万人次。

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有轨电车、BRT快速公交、长江轮渡等交通方式并存的综合公交系统已在武汉崛起。那么,武汉公交斐然的成绩源于什么发展理念?它的发展给城市、市民带来了什么?

TOD引领城市发展

“在武汉,江河分割区域较为明确,市民公交出行距离约7公里,比较适合大运量的交通方式,用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在“我的公交我的城”武汉站的公交发展座谈会上,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轨道交通室主任孙小丽说,未来,武汉市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也将以“公共交通 慢行”为主要目标。

在孙小丽看来,武汉是江、河分割,组团发展的城市,武汉市民出行距离较长,有的长达30公里,需要轨道快线来支撑。未来,武汉轨道交通也将分层发展。武汉市将近1100公里的轨道线网,使高铁网、城铁网成团,串联五大火车站和机场。大约分为三种类型:全长20—30公里的市域快线,时速在100—120公里之间;主城地铁线,站点较为密集,主要解决通勤交通,时速最高为80公里左右;还有一种是新城放射线,主要为有轨电车和BRT,负责中运量线路,今年年底,将有3条有轨电车线路投入使用。

未来,武汉市的城市发展将在交通的引领下,形成由主城沿轴向外放射到新城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快、干、支、微”四级交通网络,“快”即是轨道交通、BRT、有轨电车;“干”是主干道上接驳地铁的公交线路;“支”为公交支线,次一级道路上的公交线路;“微”则是微循环,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近期,武汉将开展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配置、交通发展三规合一,同步开展。届时,轨道将进一步引领城市发展。”孙小丽说道。

“以人为本”幸福出行

“地铁准点、相对安全,速度快,如果出口周围设置公共自行车或公交站,足以完成市民的一次出行。”孙小丽说,她现在出行都是依靠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换乘公交或公共自行车基本能满足她的出行需求。

早期武汉用常规公交、汽渡、自行车解决交通问题。进入2000年以后,开展轨道交通建设,常规公交仍是主体。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十三五”期在完善主城的同时,武汉轨道交通网络要进一步加密,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向6大新城发展,实现由线—环—网—密的发展过程。“单一1号线地铁是线,只有四五万客流;1、2号地铁线形成十字轴,日均客流上升到50多万人次;到3、4号地铁线开通四条线路时,串联武汉三镇,相扣成环,日均客流200多万人次。”孙小丽说,今后武汉将以每年开通两条地铁线路的速度,向轨道交通成网迈进。

在对交通规划中,武汉一直把“公交优先,以人为本”作为遵循的理念。“以往道路规划更多的留给小汽车,未来将要发展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压缩机动车空间,对慢行空间(非机动车和人行)进行保护。”孙小丽说,为改善绿道环境、保护生态,武汉现已开始对慢行系统进行规划,比如说东湖区的整个环湖设置绿道,只允许自行车和行人通过,鼓励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据计划,今年武汉公共自行车投放目标是1200个站点,7条地铁线路全部建成后公共自行车站点将投放至3000个。

下一步,武汉将会加大客运枢纽的建设力度,打造地铁小镇,即围绕每一个地铁站点3—5平方公里集约发展,减少出行距离,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人物镜头

曾令成:一条线一辆车一个人的坚守

6月29日清晨5时,曾令成走出家门。骑半小时自行车到达公交场站,取车、验车。他踩下油门,到达594路公交车的始发站——洪山区北洋桥移民新村。6时30分,上学的孩子、上班的年轻人、拿着农用工具到天兴洲干活的老人,陆续上车。6时50分,到点了。曾令成仔细向外张望确认没有人了,出发。

这就是曾令成每天要做的工作,每一天,他开着594路把居民们从移民新村载到青山码头换乘轮渡,居民们穿过江堤就可以抵达对岸的天兴洲进行劳作。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7年来,从移民新村出发的从来就只有这一条公交线、一辆车、一个人。曾令成,是594路的驾驶员,却也是岛上唯一的驾驶员。

车在人在人在车行

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天兴洲岛上数千居民迁往移民新村,他们赖以为生的田地却仍留在天兴洲上,因此594路公交车被赋予了承载居民们往返于移民新村和天兴州之间的使命。

对移民新村的居民们来说,594路是出行的唯一一趟公交。然而在2009年,因为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短等原因,一度无人愿意担任594路的司机。直到2009年4月,武汉公交领导找到曾令成,让他接手594路公交车。曾令成深知这是个苦差,“全年没有休息,工资还比以前低”。但他也不能不去——“我也是天兴洲人,594路的起点站离我家就50米。领导对我说这条线路非我莫属。”原本说好的只是代班,曾令成却一直工作到了现在,“我啊,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要一直开下去,车在人在,人在车行。”曾令成笑着说。

乡情中的孤独守候

武汉市公路集团六公司的人都知道,594路是最难开的。曾经帮曾令成代过一天班的李师傅说:“每班车都和轮渡对接,时间掌握不好乘客就赶不上船,问题就大了。我代一天班已经觉得吃不消。”

其实曾令成深知594路难开,然而他与移民新村里的乡亲有着天然的亲近,浓浓的乡情。这就是为什么当别人都不愿干的时候,他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因为与轮渡接轨,594路的发车时间不能晚。为此,他出发前总是小心翼翼,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多等一会。却又必须两头兼顾:既不让乘客误车,也不让他们误船。

往返20公里、每天5趟。曾令成7年来就这样一趟一趟地行驶在路上。一车、一人、一线,他甘愿孤独的守候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孙宏杰:地铁站里的夜行人

深夜时分,乘坐最后一班列车的乘客离开后,安静的地铁站却仍在持续运转。孙宏杰带着他的试验工班成员,换上工作服,穿好绝缘鞋,开始了夜间的维保工作,直到凌晨才结束。他们是地铁站里的夜行人。

创武汉地铁多个第一

孙宏杰是一名高压电工,他的职责是保武汉地铁供电安全,除患排障。自2004年1号线开通运营,他在武汉地铁供电维修一线一干就是12年,创造了武汉地铁多个“第一”:第一任供电班长,第一任试验班长,第一位市技能大师,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授牌的“武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深夜,孙宏杰的检修工作却才刚刚开始,大到为列车提供牵引动力,小到维持车站照明和各类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都需要供电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处理。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来回徒步接近4公里,测量接触轨的各项技术参数,同时检查接触轨上的支架是否牢固。冬夏两季,为防止接触轨热胀冷缩甚至出现断裂的情况,维修人员还需对膨胀接头进行逐一确认。2公里的区间,300个接触轨支架,50个螺栓、接头,20项技术参数测量,一处也不能放过。

他是人形数据库

第一轮检查结束后,孙宏杰一行人便要开始测试供电保护装置功能。

在保护装置出现故障或达到一定使用年限出现老化时,虽然电流、电压正常,开关却发生跳闸,被称之为“误动”;如果超过正常的电流、电压,而不发生跳闸,被称之为“拒动”。这两种现象都有可能危及供电设备的运行安全。

孙宏杰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有问题的保护装置找出来,进行维修或更换。每台装置的检查至少需要30分钟,武汉地铁每个变电所都有数台保护装置,总计1981台。这1981台设备的分布,孙宏杰一清二楚,就像一个人形数据库。

为了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营,孙宏杰和同事所有的工作必须在列车收班后进行,从深夜零点工作到凌晨4点。有时遇上交叉作业,试验时间还会延长。他们都会坚持到完成所有试验项目。

夜晚,摆脱了白日的喧嚣,整座城市进入“睡眠状态”。仍有一批夜行人,他们彻夜不眠地工作,逐间逐线的排查,捍卫着整座城市的安全。

姚婕:武汉地铁“陀螺站长”

走进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汉口火车站,整洁明亮的站厅,快速流动的人群,工作人员干练的身影,无不散发着活力。而引领这支队伍的正是被称为武汉地铁“陀螺站长”、湖北省劳模姚婕。

乘客至上留武汉印象

姚婕2003年入职武汉地铁,长久以来,她始终坚持武汉地铁“乘客至上,品质一流”的运营服务理念。因为其出色的岗位表现,被称为“巡站陀螺”、“地铁航标”、“地铁好站长”。2号线汉口火车站地处汉口中心城区,与汉口火车站无缝对接,日均客流集散量达10万人次。在姚婕眼里,汉口火车站,是各地宾客入汉的第一站,也是离汉的最后一站,它是乘客对武汉最初的印象,也是武汉这座城市留给乘客的最后印记。

自2012年12月28日开通以来,车站全员坚持微笑服务,实现乘客“零投诉”。在近3万平方米的工作区域里,车站员工每天来回行走距离超过10公里,相当于在长江大桥上走四个来回。

温馨服务展地铁风采

在姚婕的带领下,车站工作人员自己动手建立咨询台、印制免费地图、设置爱心伞租借点、为低血糖的乘客提供“暖心糖”、开通微信平台“武汉地铁姚婕工作站”,为乘客提供温馨服务。

每天的13时30分至14时,地铁汉口火车站都会进行交接班仪式,仪式包括班前学习、班前列队和岗位交接,车站员工通过交接班仪式提升士气,以最饱满的面貌迎接乘客。

夜里22时,地铁运营临近结束,而忙碌却未停止。2号线汉口火车站的夜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客服中心每晚都要备好20张单程票,值班站长在末班发车前十分钟前往与铁路相连的出入口处,提示有需要的乘客购买现成的单程票,避免在售票机前排队等候而错过末班车。

从最初的单线运营到如今的四线成环,像姚婕一样的地铁人成为武汉市对外展示风采的一张名片。

□记者手记

武汉公交,每天都不一样!

“车少,线路少——武汉的乘车难曾全国有名;人多,秩序差——武汉的乘车烦曾全国有名。”去武汉之前,记者就对武汉公交的形象有所耳闻,据说公交车上打架、骂人、驾驶员开飞车、乘客不满意等负面信息真不少,果真是这样吗?记者打算体验一把。

6月的最后一天,武汉街头,雨不大不小地下着,天气依然闷热,空气里夹杂了烦躁的气息。雨天的晚高峰,乘车的人却没那么多。大约等了五分钟的样子,18时15分,534路如期而至。

驾驶员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看样子20岁出头。记者本想跟他聊一聊,可是这位小师傅一脸严肃的样子,开车时从不回答我的问题,只有在等红绿灯时才简单说两句。记者也不为难他,只好默默地关注他。从事公交驾驶员的工作才2年的他,一辆12米长的手动金龙车却能操作自如,驾驶得平稳。

在武汉的大街上,“武汉,每天不一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公交作为武汉城市的一份子,有哪些不一样呢?标语虽然夸张了些,但是谈起这些年武汉公交的变化,好多市民感触颇深。

首先是惠民,几乎90的乘客都是刷卡乘车。去年,武汉实施90分钟内公交可优惠换乘的政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武汉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