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东湖评论:湿地保护成就显,和谐共生绘新篇

发布日期:2024/3/27 11:14:02 浏览:18

来源时间为:2024-03-20

东湖评论:湿地保护成就显,和谐共生绘新篇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0日17:25来源:

近日,长江有观鸟爱好者在青山湿地发现了一群小天鹅,武汉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介绍,这是武汉中心城区首次观测到40只规模的小天鹅群落。去年以来,武汉共监测到7个鸟类新纪录,同时冬候鸟和武汉周边地区的留鸟种群数量也都出现了明显恢复性增长,在今年冬天共有约20万只候鸟选择在武汉越冬,这与武汉近年来积极实施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所做的努力分不开。

湿地是调控长江流域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的重要场所,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持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武汉市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遵守《湿地保护法》和《长江保护法》,在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上,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森林、河湖湿地等重要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修复,多措并举保护生物多样性。

政策护航,全力守护生态环境安全。三年来,武汉相继制定出台《武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武汉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3—2035年)》等系列文件,为全力守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驾护航。在狠抓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湿地保护等重大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落实的同时,还注重小微湿地的保护和开发。推进杨春湖、张毕湖、后官湖、墨水湖、龙阳湖等水生态系统修复,打造东湖水生态示范区、梧桐雨、径河、滠水、蓝玉项链等重点郊野湿地公园项目,构建形成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绿色生态新格局。

科技助力,提升湿地保护动态监测能力。2023年以来,武汉市已在13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和3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安装了微气象、水文、鸟类声纹和图像识别等物联感知设备,建成了全市域智慧湿地管理平台,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武汉湿地生物种类、种群数量恢复和增加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武汉,人们观鸟、拍鸟、爱鸟、护鸟,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

科普宣教,合力形成湿地保护良好新风尚。在湿地保护科普宣教方面,武汉积极扩大公众参与面,提高公众关爱长江、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通过开设“珍爱湿地与自然共生”项目主题实践课程,开展武汉少年环保使者聘选及院士专家进校园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积极参与湿地保护活动,增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武汉观鸟协会、武汉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武汉绿色江城环保服务中心、小湿地长等社会组织积极投身湿地保护与科普宣传,让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近年来,武汉已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多方位合力,30余个社会机构、20万志愿者共同助力,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湿地保护良好新风尚。

优化布局,构建绿色生态宜居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见水”。武汉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城市生态格局,构建绿色生态宜居江城。通过水生态修复和环湖沿岸景观提升,改造出一批小微湿地,让湿地元素长期融入市民生活;每年以新建100个的速度加快城市口袋公园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来打造市民身边的生态微景观空间,为市民提供惬意的休闲娱乐场所;开展绿色惠民行动,推动绿色驿站进社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养绿、识绿、赏绿,传递绿色生态共享理念。

武汉生态环境治理和湿地保护的丰硕成果,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诠释,通过不断努力与创新举措,不仅为鸟儿们构筑理想家园,也为人类绘就更加宜居的生活图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明芳(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最新武汉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