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深圳人社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2/10/24 11:02:21 浏览:183

来源时间为:2022-10-20

2021年8月,深圳率先开展港籍医生正高级职称认定工作,首批37名香港顾问医生认定为主任医师。

2022年5月15日,市人社局在南方科技大学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包括金融、生物医疗、创新科技等行业在内的4430个就业岗位。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0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庄瑞玉通讯员周雅莎)南海之滨,东风浩荡。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等特大城市的光荣使命。深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国率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

这十年来,深圳经济发展展现出充沛活力、强劲创新力以及巨大潜力,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首选地之一。

这十年来,户籍和非户籍劳动者在深圳共享均等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企业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下稳岗扩岗、不断发展,各类人才的培养、评价、流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人社政务服务便捷贴心……

时光不负奋斗者,十年砥砺结硕果,作为全市营商环境提升的重要一环,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勇担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栉风沐雨,奋楫笃行,为持续优化人社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交出亮眼成绩单。

均等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惠及千万劳动者

就业,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广大求职者打造全方位、全覆盖、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全面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让劳动者享受到更高效更便利更贴心的服务,吸引了近千万异地务工人员扎根深圳发展。

“我很幸运,选择在深圳创业。因为深圳对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是最大的,不管是深户非深户,只要符合条件,均可申请,关键时刻缓解企业的资金难题,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企业生产经营走上了正轨,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社会效益。”赵威盛是深圳前海麦格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企业主要从事眼部美妆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受国内疫情形势影响,去年公司现金流突然吃紧,正在焦头烂额之际,企业从深圳市人社局顺利申请到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这笔贷款如“及时雨”般解决了企业最难的资金问题。

在深圳,上千万劳动者如赵威盛般,享受着深圳均等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赵威盛申请的创业担保贷款,是深圳对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之一,没有户籍限制,没有身份限制,符合条件的在深圳创业的所有劳动年龄内人群均可申请,个人最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6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所有在深创业人员均纳入贷款贴息对象范畴,港澳台居民列入重点扶持对象范畴。贷款门槛全省最低,贷款额度全省最高。

深圳还建立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对所有劳动者大规模组织实施“11 2”补贴性培训项目,在全国首创技能培训“互联网 ”服务监管平台,建立“从无业到有业、从学徒到工匠、从线上到线下”的技能提升激励机制,近3年开展技能培训443.1万人次,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推动全市技能劳动者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下一步深圳还将通过建立普惠性培训补贴机制、实施“卓越技师”培养计划、试水建立“技能银行”等举措,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目前,我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已建立起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体系,搭建起跨领域跨区域一体化业务协同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体系,实现“同城通办”,市民在全市任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可获得快捷规范和均等统一的享受就业援助、创业扶持和补贴申领等公共就业服务。

然而,深圳并不止步于此,未来将持续深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提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建设、打造全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生态等8大具体举措,预计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真金白银保住企业就保住了就业

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石,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保住市场主体,就能保住岗位、保住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社保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减震器”作用,多维度援企稳岗助企纾困,助力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公司账户上多了125万多元,这笔资金对于我们制造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炭,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日前,深圳辉力电子有限公司收到了一笔大资金,是我市人社部门发放的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企业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曹良贵表示,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关键时候深圳人社部门用“真金白银”增强对企业的支持,既能鼓励企业稳岗扩岗、保障民生,又有利于企业增强发展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疫情肆虐,彰显担当。今年以来,深圳已通过阶段性降低参保单位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16.26亿元,缓缴社保费超90亿元。同时积极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保民生作用,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度,除参保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外,将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也纳入了稳岗返还范畴参照实施;同时提高返还标准,以2021年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为基数,大型企业按50返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提至最高90。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扶持企业渡过阶段性难关,深圳市人社部门跑出了“深圳速度”,火速“送政策、送资金”上门,将各项扶持资金及时落实到户、拨付到位。深圳在全省率先实现稳岗返还资金免审即享,通过开发业务经办系统,对正常参保单位的多个申请条件进行判断比对后免申请受理,同时通过进一步与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比对核查,实现参保单位无感办理。据统计,2016年以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59.44亿元,政策实施力度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除实施失业保险返还助力稳定岗位外,我市人社部门对受疫情严重影响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支持企业组织职工以工作代替培训,稳岗留工。目前全市已经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49.78亿元。

据统计,2012年以来,通过调低缴费基数上限、降低基准费率、实行浮动费率、减免社保费、发放稳岗资金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减负超1000亿元,减负规模、惠及职工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厚植沃土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在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如何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多元人才生态,成为我市人社部门面临的一道必答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社局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在深圳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鼓励各地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这其中就包括“构建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这一项创新改革。

“有了正高级职称,就打破了两地执业资格认定壁垒。我们香港医生在深圳执业更加便利了,发展空间更大了。”2021年8月,包括樊敬文在内的37位在深工作的港籍医生获得了正高级职称证书,这37张证书,打破职称逐级晋升规则,迈出大湾区融合医疗人才互评互认的第一步。

深圳勇敢破冰,破除国际人才流动壁垒,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公布首批6个领域共计20项可在深圳便利执业的境外职业资格目录;除医疗以外,税务、建筑、规划领域实现免试跨境执业,导游领域实现以培代考等,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0名境外专业人员来深就业执业。

“人工智能是个新产业,在深圳能纳入职称评审,有了合适的职称晋升渠道,大大地满足了我市各梯次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需要,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2013年起,深圳市启动职称评审社会化改革,注重发挥各领域“业内评价”作用,充分调动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影响力大、自律规范的专业化社会组织在同行评价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将职称评审职能下放给具备条件的专业化社会组织。2020年,全面扩展并健全社会化职称评审体系,全面构筑涵盖各行业主体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化职称评审体系,目前已有55家社会组织组建62家职称评审委员会,社会化职称评审年度申报人数已近3万人。同时聚焦“高精尖新”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究机构评价主体作用,目前已授权华大智造、研祥智能、深圳湾实验室等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

与此同时,近年来深圳不断创新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为主要载体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为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也让技能人才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华为、腾讯、中广核等129家市场评价主体,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15万余本。

和谐稳定用工环境持续优化向好

5000余名新入职职工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取消劳务派遣实现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100……日前,深圳市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荣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同获此殊荣的深圳企业还有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这是国家人社部对深圳近年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肯定,也代表着深圳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领域不断地探索创新。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也是构建和谐营商环境的重要元素。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持续推进“双区”驱动下的劳动关系治理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治理责任体系、共建共享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信用激励惩戒体系、信息化治理体系五大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劳动关系治理新格局,全市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了重要和谐用工环境,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良性循环。

深圳坚持党对劳动关系治理的全面领导,建立“市 区 街道”分级治理责任体系,全市成立由市领导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建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党政领航的“向心力”。全市将打击非法用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加强劳动争议调整和劳动仲裁纳入平安深圳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覆盖全市的“区—街道—社区—企业(工商业园区)、行业商协会”四级多元调解网络,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以案定补”激励制度,制订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标准,不断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效能,充分发挥调解在处置劳动争议中基础性作用。

“像我们这种小纠纷能够通过调解解决是最好的,不至于闹得太难看,也省时省力,非常方便。”女装主播小曦由于没有劳动合同,和公司有劳资纠纷后一筹莫展,关键时刻企业所在园区的争议调解室帮了大忙。为切实维护新一代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深圳率先于全国探索在平台企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已推动在货拉拉、美团、顺丰、京东、跨越、圆通、申通等全市54家重点平台企业以及智美汇志5G数字产业园等平台企业园区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深圳发布全国首个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标准《深圳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全面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

深圳加快推进劳动关系治理智能化信息平台一体化,建立全市劳资纠纷风险预警防控平台;搭建劳动争议仲裁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在线申请全覆盖,并提供线上调解、掌上仲裁庭、文书送达、实时查询、智能咨询等高效、便民的仲裁服务;建设劳动争议“智慧调解”平台,实现线上调解、就近调解、不见面

[1] [2]  下一页

最新深圳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