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SEO团队 > 正文

亨通光电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4/2/4 22:15:09 浏览:76

居世界第一。未来我国将形成更大规模海上风电,海上风电正过渡到平价时代。川财证券预计,到2025年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省的海上风电基本可以实现平价上网。海上风电产业链长,辐射高端装备制造业广泛,海上风电全面平价后,预计将带来产业的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海上风电发展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6、漂浮式风电逐渐商业化柔性直流、动态海缆技术成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PrinciplePower统计,全球超过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都蕴藏在水深超过40m的海域,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是必然趋势。为了充分发掘海上风能资源,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海上风电项目逐渐向深远持续海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被视为深远海风能开发的主要技术,在技术研发、试验和商业化方面得到不断探索。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支持大容量风电机组由近(海)及远(海)应用,开展海上新型漂浮式基础风电机组示范,推进新型基础的使用,提升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部分省份“十四五”规划明确鼓励深远海开发。山东、上海、浙江和福建四省在政策文件中明确鼓励深远海开发,且山东和福建分布确定了7.6GW与4.8GW的目标。

2021年是漂浮式海上风电从示范性阶段进入商业化前期的一年,据GWEC统计,2021年全球实现了57MW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累计装机达到121.4MW。预计到2030年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达16.5GW。

此外,中国水规院风电处推进中国深远海海上规划,规划总体布局将围绕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个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共布局41个海上风电集群,总容量约290GW。

漂浮式海风需配套动态海缆,深海化趋势下漂浮式风机走向商业应用,带了海缆从静态缆向动态缆需求升级,满足漂浮式风电等浅水环境的柔顺性设计。此外,当风电场达到一定容量规模,离岸距离超过一定距离时,选用柔性直流相比交流送出更具经济性。柔性直流的优点包括长距离输送容量更大、输电线路数量更少、海域资源占用较少、汇集输送具备灵活和可扩展性。因此,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海上风电项目,更适用使用柔性直流输电方式。

随着国内海风资源开发逐渐向规模化、深远海发展,动态海缆、超高压交流、柔性直流海缆需求有望显著提升。

7、AI算力发展、国际更新换代和国内加速启动促使海底光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海底光缆是全球互联网和云计算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以大容量、高质量、高清晰度、低价格和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当代全球通信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国际间主要的通信手段。根据SubmarineTelecomsForum统计显示,在国际通信中,国际光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全球99的国际数据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突破,以深度学习计算模式为主的AI算力需求迅速增长,跨洋算力传输及海外宽带需求有望推动海洋通信业务加速发展。

全球海底光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指出:据TeleGeography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产海缆条数达469条,总长度超过139万公里;根据已公布的计划,2023-2026年,还将投产80条海缆,总长度约39万公里。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从海缆发展历史看,海缆通信系统已有3次建设高潮。第一次为1999-2002年全球互联网泡沫时期,第二次则为2009-2012期间,数据中心开始成为驱动国际海缆通信网络建设的最大驱动力,第三次为2017-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在该时期高速扩张。据统计,全球40的海底光缆是2000年前后建设的,考虑到海底光缆生命周期大概25年,40的系统或海底电缆已经逐步进入了使用生命周期的尾期,需要升级换代,全球海底光缆将进入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

此外,近年来,全球主要方向海缆点亮容量持续增长,跨太平洋、亚洲内部、跨大西洋、亚洲-欧洲(经由埃及)等方向点亮容量占比均已超过30。其中,跨太平洋和亚洲内部的点亮容量占比均已超过55,预计2025年,跨太平洋、亚洲内部方向海缆点亮容量增速将超过设计容量增速,海缆容量供不应求,需要加快升级和建设更多的海缆系统。

未来几年,随着5G、4K/8K视频、数据中心、云计算、元宇宙、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场景的发展将持续有效推动跨洋通信的传输需求,而大量的数据进行更高效的传输,对海底光缆带宽及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海底光缆建设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3-2028年全球将新建153个海底光缆系统,新建海缆长度约77万公里,预计中国企业可参与海底光缆系统77个,海缆长度约34.5万公里,市场规模达百亿美金级别。

另一方面,与未来国际流量发展预期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的海底光缆建设目前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海南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海南计划到2025年具备3条直连境外的国际海缆。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表示,加快国际海缆建设,增设国际海缆登陆站,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等方向海缆资源,支持企业参加国际海缆建议项目,国际海缆布局进一步优化,海缆通达能力大幅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缆施工和维修力量,此举有望推动国内海光缆产业进一步发展。

全球跨洋海缆通信网络产业链涵盖桌面研究、网络规划、水下勘察与施工许可、海光缆与设备生产、系统集成、海上安装沉放、维护与售后服务等;技术门槛高、建设难度大。从海洋通信行业格局看,在全球跨洋海缆通信网络系统中,主要只有四家被国际行业所认可的企业具备较强的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及跨洋海底光缆系统建设和集成能力。这四家分别为美国的SubCom,法国的ASN,日本的NEC,中国的华为海洋(现已更名为华海通信,系亨通海洋控股子公司)。

SubCom、ASN、NEC进入海洋通信时间较早;华海通信2008年成立,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迄今已承建135个海缆项目,签约交付9.5万公里海缆。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海底光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在2018-2022年全球交付的106个海缆系统中,按交付海缆数量看,ASN、SubCom、NEC和华海通信占比分别为22、12、7和23;按交付海缆长度看,ASN、SubCom、NEC和华海通信占比分别为29、40、7和18。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和海洋科学研究的深入推进,海上油气平台和海洋观测网络等建设活动日趋活跃,海底光缆已不仅局限于满足公众通信传输需要,油气行业和海洋观测等典型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逐渐催生海底光缆建设新需求。

(7)沿海省份产业政策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海洋信息观测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内水和领海面积38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面积超300万平方公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海底观测网作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权益、迈向海洋强国的重要前提,是国家重要战略发展方向。政府发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将海底观测网的建设放在16项优先安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首项。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海底科学观测网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2021年,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纷纷出台《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均提到支持海洋观测网产业发展。2022年6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海洋观测网“十四五”规划》,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建立陆海空天结合的业务化海洋立体观测网,实现省基本海洋观测站点数量比“十三五”增长50以上。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发布《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22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提出制定中长期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不断优化观测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海洋观测站点数量较“十三五”时期增幅超过30。我国海洋观测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按照美国海岸线22,680公里进行估算,根据《201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约为18,000公里,对标美国在海洋观探测领域的投资进行测算,我国海洋观探测领域市场规模预计约为每年201.68亿元。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面对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障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通信和能源两大核心产业的战略投入,提供行业领先的光通信、智能电网、海上风电、海洋通信、智慧城市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具备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全球化产业与营销网络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77亿元,同比增长4.85。在“新基建”“碳达峰、碳中和”“数字中国”等背景下,得益于光通信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以及国家电网建设的稳步推进,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带动相关业务保持了稳步增长,市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9亿元,同比增长45.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04亿元,同比增长35.99。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抢抓产业技术变革发展机遇,加速通信网络业务转型升级

2023年上半年,我国通信业整体运行平稳,各项主要指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网络连接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较快增长。大数据的继续发展、5G产业链主要环节加速成熟、5G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快速增长、“东数西算”的部署、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发展推动了通信网络传输能力的持续建设,带动光模块、光纤光缆新的需求增长及产品升级。同时,公司进一步推动海外光通信产业基地的产能提升及规划,完善海外本地化布局。此外,光通信技术加快迭代升级促进行业产能结构优化,光通信行业生态持续改善。报告期内,公司光通信业务实现了较快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全球领先绿色光棒生产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发挥成本、环保与质量的综合优势,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应用大数据平台持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光纤预制棒是光纤光缆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且供应较为紧缺的上游产品,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全球范围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厂家拥有光纤预制棒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控股子公司亨通光导研发的新一代绿色光纤预制棒更是有效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引领了我国光纤预制棒技术方向,推动了行业向绿色环保转型升级。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公司受让第三方战略投资者持有的亨通光导28.60的股权,亨通光导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通信网络产业,维护核心资产,提高通信网络产业链完整性。

2023年上半年,公司围绕成本、质量、效率等核心能力,持续加大企业三化建设投入,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工厂。同时,优化现有产品及业务结构,加快高端产品、特种产品研发和市场成果转化,并通过在超低损耗光纤、激光光纤、多模光纤等特种光纤产品的市场应用的增加,继续助力5G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制造赋能,建立全球通信网络领域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是()研究院2022年云网融合承载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芯光纤采购项目的独家供应商,为国内多芯光纤(MCF)和空分复用技术(SDM)逐步实现商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

近年来,公司已在欧洲、南美、南亚、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进行通信网络产业布局。2022年,公司收购LEONIIndustryHoldingGmbH持有的j-fiberGmbH公司100股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SEO团队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