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北京SEO > 正文

2015年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情况汇编之京津冀协同发展篇

发布日期:2016/10/17 11:03:26 浏览:1662

村科技园建设。共建方案初步完成,拟定了共建目标和定位、规划布局、发展模式、管理体制、政策建议、进度安排等,将重点从园区规划、建设运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强化合作。中关村创新主体与天津滨海新区进一步对接合作,目前已有奇虎360、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企业、高校院所的一批项目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启迪之星、中科院微电子所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中。

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成效明显。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河北沧州工厂正在进行钢结构施工,2016年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整车30万台的产能。总投资800亿元河北省张北县庙滩产业园云计算项目开工建设。北京市22家生物制药企业集中签约落户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总投资61亿元,康辰制药、普瑞东方、协和药厂等9家企业已先期开工。新乐县三元工业园项目完成厂房建设。平谷区与河北省三河市共建跨地区的京冀通航产业园,50余家通航类研发、运营、制造企业相继进驻。2014年以来,各类在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项目累计分别达到865个、6431个,资金分别达到2403亿元、5686亿元。

表3: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进展情况

产业合作区

2015年进展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

工作架构基本搭建,先行启动区开发建设方案制定完成,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首钢京唐二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

规划已经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强化规划管控作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张承生态功能区

积极引导绿色产业到当地发展,旅游、养老、农业各类合作项目加快推进。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共建方案初步完成,奇虎360、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企业、高校院所的一批项目落户天津滨海新区。

重大产业合作项目

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河北沧州工厂、河北省张北县庙滩产业园云计算项目、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新乐县三元工业园项目、京冀通航产业园项目等扎实推进。

2014年以来,各类在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项目累计分别达到865个、6431个,资金分别达到2403亿元、5686亿元。

五)强化支撑作用,不断深化协同创新和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聚集高端创新要素资源,积极推动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构建区域一体化要素市场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推动区域间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支持北京金隅集团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与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在承德市共建京津冀尾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联合攻关研究院。加快与张家口市合作,联合制订科技冬奥行动计划,整合两地创新资源,为联合举办2020年冬奥会提供科技支撑。与河北省共建石家庄科技大市场,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三地创新资源跨区域开放共享。依托中关村—滨海大数据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打造“中关村数据研发—张北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等上下游环节贯通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咨询投资有限公司,为合作共建园区提供规划咨询、开发建设支撑。设立中关村协同创新共同体合作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京津冀创新合作。通过品牌输出及运营管理经验输出,合作共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软通动力、华北电力大学等14家创新主体签约入驻。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已有20多个软件信息服务业等项目落地。石家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加快推进,预计2017年初步完成园区开发建设,首批核心封测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统筹布局。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试点示范。京津冀被确定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试点方案正在加紧制定。配合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办法》,推动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建立财政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流动和布局。设立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母基金规模200亿元,支持首钢北京园区和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开发建设。通关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天津经北京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和运输成本均节省近三成,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明显降低。北京银行发挥管理、服务、经营和资本优势,妥善化解河北蠡县农信社遗留的金融风险。华夏银行京津冀协同借记卡在三地七市异地取款免收手续费,北京地区发卡量已达19.2万张。三省市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计划,率先推进京哈、京港澳、京藏、京津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带动京津冀整体区域充电网络协调建设。旅游“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加快推进,北京、天津及石家庄、唐山、沧州5地多条旅游直通车正式开通。

六)坚持资源共享,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进优质公共资源全区域布局,强化公共服务规划和政策统筹衔接,积极缩小区域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教育合作方面。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京冀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对话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京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作方案》及教育合作框架协议。鼓励在京高等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教师交流挂职等多种模式,开展区域教育合作。支持组建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促进高等学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积极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和教育帮扶,北京景山学校与曹妃甸区投资集团共同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展三地教育协同发展需求对接,探索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医疗卫生协作方面。北京已有约50家医疗机构与河北100余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院与河北燕达国际医院合作深入推进。与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和张家口市政府签订了《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支持张家口地区3-4所基础较好的医院,利用3-5年的技术支持达到当地领先水平。积水潭医院与张家口市崇礼县人民医院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北京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委托管理期为10年,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三地共同签署疾病预防控制、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建立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管理协同工作体系。

人力社保合作方面。北京市分别与津冀两省市签订《加强人才工作合作协议》《推动人社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和《医疗保险合作备忘录》。三地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信息实现相互核对及协查。

三、挑战及对策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推进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

疏解非首都功能尚处起步阶段,存量功能分领域疏解方案和支持激励政策尚需加快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城镇体系、产业升级转移、交通一体化等与功能疏解紧密相关的专项规划或刚刚出台或仍在研究,规划引导作用尚未有效发挥;京津冀三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一定差距,一体化程度不高,搬迁疏解单位在土地、人员编制、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政策支撑还不够细化;津冀两省市规划的承接园区较多,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呈现“遍地开花”状态。

对策建议:配合国家加快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各专项规划,进一步明晰区域内城市功能定位,增强节点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共同加大对集中承接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对企业、人才等优质资源的吸引力,确保疏解企业留得住、有发展。配合国家尽快出台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和疏解存量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优化职教资源,为产业疏解项目落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方面。

在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方面,城际铁路前置审批手续涉及京津冀三地,审批或初审环节较多;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对接合作还不够聚焦;共建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条件还不足,需要提高承接能力。

对策建议:在进一步强化京津冀三省市协商和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建议国家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作为计划单列单位,采用“一口上报”模式,办理项目核准批复。精简项目审批程序,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安排重大生产力项目布局时,优先选择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支持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形成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加快制定跨区域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和人才资质互认办法,建立区域相互衔接的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区域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

三)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完善方面。

随着各项工作深入推进,产业调控、资质互认、准入标准、交通运输、联合执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对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产生了一定制约。要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强化三地对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协同,既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又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策建议:加强与津冀行政执法的协同与联动,实行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建立各方共同行为准则,保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结合首都特大型城市特点,发挥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适时制定北京市相关的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为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四、“十三五”时期重点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步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做好与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衔接,紧紧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规模调控与创新发展统筹推进,加快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不断拓展协同发展广度和深度,扎实推动协同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全面做好规划编制及宣传工作。

印发实施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协调。制定京津冀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城乡、能源、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北京市实施方案。配合制定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意见,持续推进首都周边地区“规划一张图”的拼接与维护,健全跨界地区规划协同审查机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防止周边地区“围城”发展。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做好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避免媒体炒作产生的负面影响,凝聚起推动协同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二)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控增量与疏存量相互促进,坚持市场与政府两手用力,全面推进落实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任务,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有序退出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引导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