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北京SEO > 正文

那一湾绿色续写传奇

发布日期:2022/9/26 11:20:09 浏览:105

来源时间为:2022-09-26

又送走一拨客人,于永河看着客人开车远去,消失在一片绿色当中。他嘴角微微上扬,转头回屋。

这一片绿色是距离北京最近的京北第一草原,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可谁能想到,23年前,绿色,对于村民来说曾是“奢侈品”。

丰宁大滩镇二道河子村处于千松坝坝头,坝上地薄,靠种地为生的百姓每年收入很低,过着“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笸箩、煮一锅”的日子。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20世纪90年代,村民们为了过上好日子,家家户户开始养牲畜,多的上百只,少的几十只,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于永河家里就养了50只羊,二道河子村成为远近有名的“万只羊村”。牲畜散养在周围,多年下来,大片的草地被牲畜啃食干净,露出了沙地。于永河记得,一到春天,大风吹过,村民们睁不开眼;夏天一下雨,冲成一道道沟。作为村里的带头人,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距离二道河子村不远的小北沟村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每次一下雨,雨水就把沙土地冲出一道道沟,村民们形象地叫它“鸡爪子沟”。

千松坝处于京津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之间,是风沙南侵京津的必经之路。来自西北大漠的风沙越过千松坝,直吹至京津。“黄沙埋了墙,流沙压塌房,种地不打粮”,是流传在百姓口中的顺口溜。

化解林牧矛盾股份制造林

——筑起首都的绿色屏障

1999年,为彻底改善京津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防护林屏障,“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正式启动。地处北京正北方,离首都直线距离180公里的千松坝林场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秋天,一支由13人组成的先遣队上坝,开始秋季造林。首个地块就选择在了二道河子村。坝下秋意刚起,而坝上早晚已经是寒气逼人。渴了喝凉水,饿了啃馒头,累了睡窝棚,第一批建设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恶劣。

然而,让他们最头疼的不是这些,而是林牧矛盾。林场地无一垄,树无一棵,项目区全是村集体、村民或国有牧场的荒山。“项目区与农民的耕地犬牙交错,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农民的不满。”千松坝副场长何树臣告诉记者,这是千松坝林场不同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地方,也是林场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

村民心里有意见是有原因的。牧场变林地,就等于牲畜断了粮。就连于永河在思想上也转不过弯来。“不让放牧,就等于断了老百姓的经济来源,村民还咋富起来?”

保生态还是保生活?这是横亘在百姓思想上和生活中最现实的问题。

为化解矛盾,第一代建设者磨破了嘴做工作,跑断了腿选项目区。根据实际情况,千松坝林场创新推行股份制造林、分类管护机制,即当地村、农民和国有林场、牧场出地,千松坝林场负责造林,林木收益按相应比例进行分成。

让村民能迅速受益的是,参加种树就能领到工资——截至2021年年底,千松坝造林工程为农民直接增收累计2亿多元,其中农民劳务工资就有1.2亿多元。

一年又一年,村民们眼见着草长了,山绿了,花也多了。

经过23年建设,千松坝林场在丰宁坝上和接坝地区累计造林116.0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9万亩,封山育林24.19万亩。项目区已形成了完整的生态体系,有效为北京阻挡了沙源。2021年丰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1天,占全年的93.4。

林地资源生金旅游碳汇双双发力

——建成百姓的“绿色银行”

“万只羊村”变成了“万亩林村”。

2004年,于永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办起了村里第一个农家院,接待了北京来的客人,他们对这里的空气和环境赞不绝口。于永河第一次觉得,“种树的决策没错!”

如今,二道河子村以旅游业为主导,全村200多户有50多户办起了农家游,还有村民建起了蔬菜基地,供游客采摘。

小北沟村党支部书记于存永也看到了植树造林的前景。当时,虽然不在“万只羊村”,但是他从北京返乡创业后,养了700只羊,千松坝林场开始植树造林后,他带头卖掉了自己的羊,并告诉村民,“要相信政策,咱们种下的不是树,是未来生活的希望!”

希望果真变成了现实!

沿着二道河子村向北,从半虎线转到御大线不远进入小北沟村,道路两旁整齐的农家院一字排开,开门纳客。村里48户办起了农家院,带动就业650人。

2019年,通过第三方评估,小北沟村村级资产达到28.7亿元。“乡村旅游依靠的就是生态,咱这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用于存永的话说,凭借着这些,子孙都可以吃上“生态饭”。

2014年12月18日,千松坝林场39161.85亩碳汇林的碳配额在北京市环境交易所挂牌上市。当年,眉州东坡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率先以38元/吨的价格购买了1550吨碳排放权指标,以抵消当年门店经营产生的碳排放量,成为全国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第一单,也是河北省林业碳汇项目第一单。“真是没想到,靠着林子‘呼吸’就能挣钱。”于永河笑着说,二道河子村7500多亩林地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已获得收益37万多元,“今后我们一定要多种树,多绿化,还要对现存的苗木进行更加周到地管护。”

保生态就等于保生活。

千松坝林场林草结合的造林模式,造就了森林草原河谷错落有致的景观。

河北一家公司看中了这里,投资1.6亿元打造了150公里的“京北第一天路”。这条路穿过坝上大滩、四道口、鱼儿山3个乡镇、8个村,惠及2000多户、8000多人。百姓以道路和森林资源入股,公司把“京北第一天路”门票收入的40分给百姓。

同样依托千松坝林场森林资源建成的七彩森林景区,带动了周边6个村发展旅游,百姓在森林里居住,在景区里上班,从牧民变为了产业工人。

森林生态优化担起涵养水源重任——成为京津的“绿色水塔”

千松坝林场项目区分布在丰宁坝上和接坝地区的9个乡镇3711平方公里范围内,地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它的最高峰东猴顶是滦河、潮河、黑河的主源头,以沿坝山峰为分水岭,分别流入潮白河系和滦河系,供往京津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华北“三江源”。

20世纪末,滦河源头、潮河部分支流经常会出现季节性断流,为下游供水时断时续。千松坝林场建场伊始,便设立了滦河源、小坝子、窟窿山等水源涵养工程区,在滦河、潮河源头地区持续进行生态治理,共完成人工造林28万亩,封山育林9.7万亩。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何树臣告诉记者,千松坝林场工程区天然径流量增加131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增加138万立方米。滦河主源头及滦河、潮河的部分支流由过去的断流恢复为常年流水,使滦河、潮河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优质水源22亿立方米,肩负起为京津涵养水源的历史重任。

随着生态系统的逐渐恢复,千松坝林场逐渐成了动植物的乐园。经调查,这里的动物达300种以上,其中豹、斑羚、细鳞鱼、黑琴鸡、松鸡、勺鸡、黄羊、红脚隼、灰鹤等均属珍贵稀有保护动物;植物种类共有92科848种,主要树种有云杉、油松、落叶松、樟子松、杨、柳、桦、栎、榆等;主要草木种类有二色补血草、金莲花、刺五加、蕨类、百合等。

站在东猴顶,放眼望去,周围群山已被绿色铺满;闭上眼睛,耳边松涛阵阵,当年的荒漠高原变成了如今的最美森林。

“经过23年的努力,千松坝林场为京津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真正实现了为京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为坝上改善生态环境,帮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三赢目标。”千松坝林场场长曹海龙极目远眺,画面如电影般在眼前一帧一帧而过,这里,用新的模式续写了塞罕坝的传奇,而且还会一直写下去。

最新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