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上海SEO > 正文

科大国创: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发布日期:2023/7/11 14:03:58 浏览:862

于一体的综合系统,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引领智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中电动化为基础,网联化为纽带,最终达到智能化出行。因此,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是现阶段智能汽车发展的主要特征。

智能化

网联化

电动化

汽车正从的交通工具逐渐向智能移动空间的属性转变,社会对汽车智能化的需求显著增加,包括智能驾驶系统、生活服务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位置服务系统和用车辅助系统等系统功能,以及对车辆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控,使车辆自动调整到最佳行驶状态,达到行驶稳定且操控灵活的目的

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车联网将成为智能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从提供车内互联网,向车与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信息交互的车联网系统(V2X)转变。全面车联网化成为发展趋势,将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汽车的良好载体,是未来汽车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智能汽车的产业链中,涉及较多的细分领域环节,包括整车厂、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电机电控、动力电池系统材料、动力电池、充换电、芯片等领域。作为实现智能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的基础,电动化是智能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智能汽车的物理基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2017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销量保持整体增长,且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2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36.49万辆,渗透率从2017年的2.26提升至2022年的19.97。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的重要领域,向新能源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能源转型、技术进步、消费者习惯改变和配套设施普及等因素影响的不断深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将带动动力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中,BMS作为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产品,是连接动力电池和整车系统的重要桥梁,不仅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输出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而且也是参与整车控制和能量调度的核心环节之一,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大脑”。BMS在动力电池、整车系统中的作用如下:

是动力电池系统监控单元,保证动力电池安全、稳定、可靠、高效工作

连接动力电池与电动汽车的重要纽带,高效利用电池的关键部件;是整车控制策略的配合接口,保证车辆的动力性能与整车策略匹配

动力电池信息采集电池管理系统BMS配合控制电动(智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BMS在我国起步较晚,在经历了技术探索和验证期、规模示范期和成熟应用期等阶段后,现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在新能源电动乘用车、商用车和专用车等多种车型中均得到大量应用,电池管理系统产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BMS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我国BMS厂商数量逐步增多,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已形成包含整车厂商、电池PACK厂商和第三方BMS专业厂商等多种类型BMS研发和生产主体并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和市场竞争格局,BMS产品正在进入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②智能汽车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A、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智能汽车长远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智能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随着数量众多的芯片、智能硬件以及5G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数据、算法应用在智能汽车中,智能程度的提高为智能汽车行业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

B、“软件定义汽车”的兴起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智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软硬件解耦为现阶段发展重点。软件不仅可通过车载控制器实现信息交互、通信、控制等功能,更将驱动汽车设计和汽车应用的创新,使汽车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丰富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语音交互及V2X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的定位发生变更,将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入口。汽车软件将逐步向可迭代和拓展方向发展,不再针对特定硬件设计。在算法技术发展和接口协议逐渐统一的基础上,软硬件解耦可增加软件开发的多样性,实现智能汽车的更多功能,重构汽车产业格局。

此外,以百度、阿里和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正在进入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智能汽车未来发展重点。上游供应商和整车厂的角色和产业链价值分布将发生改变,具有底层软件开发能力和掌握智能硬件制造工艺的科技型公司将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C、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

智能汽车的发展使汽车架构的发展方向发生变革,从以分布式为主向集中式架构转变。集中式架构将分散的ECU集成为更高算力的域控制器(DCU),可减少传统汽车分布式ECU网络带来的大量车辆线束、节约制造成本并避免算力冗余。域集中式架构是行业公认的汽车架构变革方向,未来智能汽车域控制器利用处理能力强大的主控芯片在域内控制原由大量ECU控制的多数功能,构建完整的软硬件系统架构。此外,“中央集成 区控制器”的架构将是长远趋势,跨域融合集中化架构将两个或者多个域控制器合并为一个域控制器,使智能汽车的软硬件进一步解耦,制造成本持续减少。因此,拥有平台化智能产品线的汽车上游供应商或科技公司可凭借丰富的智能化系列产品和技术积累,在集成型域控制器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2020年以前分布式架构2020-2025年域集中式架构2025-2030年中央集成 区控制器式架构2030年以后中央式架构

模块化各功能对应于独立的ECU集中DCU的域集中化以及ECU的标准化融合DCU跨域融合车载计算机各DCU功能融合到一台车载计算机云计算各功能的实现转移到云端

D、高估算精度、高智能化将成为动力电池BMS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动力电池BMS产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BMS嵌入式软件的算法也将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性能将不断提升。BMS在数据监测精度、可靠性、状态估算精度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将会不断改进与提高,并向高智能化、高估算精度方向发展。

4)储能领域

①储能行业发展概况

在能源领域,向清洁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近年来在技术、市场和经验上的积累,将加速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新能源发电相较于化石能源具有不均衡性与不稳定性的特点,同时也推动了发电侧与电网侧领域对于储能系统的需求,如发电侧的再生能源并网和电网侧的电力调峰、系统调频等;在用电侧,储能主要应用于工商业或家庭储能领域,用以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管理峰谷价差和容量电费等。随着储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其系统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逐步提升,工业类、军工类及家庭类的用电侧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指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目前的32提高至65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将推动储能需求的增长。从国内市场来看,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将实现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的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对储能领域政策的推出,在优化峰谷电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对现行分时电价机制作了进一步完善,并鼓励发电企业自建储能系统产品增加并网规模,引导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上述政策的实施为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储能系统中,主要包括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多个部件。基于储能系统的构成,储能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电池及核心部件供应商,中游为储能系统集成商,下游为储能系统应用商。储能BMS/BEMS作为核心部件之一,对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重要作用。典型的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如下图:

在储能产业链中,储能BMS/BEMS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构成,负责监控各单体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并上传电池相关的状态信息,同时根据单体电芯、电池包及电池簇的状态,控制电池包的输出功率,实现电池包的主动均衡和SOC校准。储能BMS/BEMS作为整套储能系统的管理控制中枢,会直接影响储能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储能BMS/BEMS系统还需要与EMS进行信息传输,实现与PCS以及监控系统的信息交互。储能BMS/BEMS作为储能的重要细分领域,相比于动力电池BMS发展尚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储能系统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的应用场景日益增多,市场空间广阔。

②储能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清洁电力需求。同时,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和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面临着供需平衡、稳定运行、优化调度等挑战。此外,用户侧对于电力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为储能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需求动力。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市场的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500GW,其中新型储能占比将超过50。中国电力储能市场的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00GW,其中新型储能占比将超过30。

未来储能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A、高安全、低成本、大容量、高效率:储能行业将不断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其成本和价格,增加其容量和功率,提高其效率和寿命,满足不同场景和应用的需求。B、集中式、分布式、混合式:储能行业将根据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的布局和配置,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功能的储能网络。C、数字化、智能化:储能行业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储能设备的远程监控、智能调度、优化管理,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5)物流科技领域

①物流科技行业发展概况

物流行业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产业。《“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应用于物流行业,物流科技作为应用于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以及提升物流整体运行效率的应用技术,在物流产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互联网 ”在各行业的渗透,各类新业态、新模式与物流行业融合,平台化、集约化、数字化正成为物流行业当前发展阶段的新特征。

基于物流科技的技术发展与模式创新,我国社会物流效率获得持续改善,其专业化程度和运转效率不断提升。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占GDP比例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Wind

由上图可知,全国社会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最新上海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