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官宣!深圳未来铁路通车里程将暴增5倍!17条地铁线,1亿人次的机场也来了!深圳“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发布!

发布日期:2022/2/25 9:29:31 浏览:748

办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开通“湾区号”中欧班列。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2767亿元。

区域交通设施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初步形成涵盖城际铁路、高快速路、水上客运、通用航空、口岸等多方式的区域交通网络。

——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新塘至深圳机场段建成通车,穗莞深城际南延线、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启动前期工作。

——高快速路区域性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南坪三期、坂银通道等建成通车,全市高快速路通车里程达595公里。坪盐通道、春风隧道等加快建设,侨城东路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收回龙大、南光、盐排等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实现免费通行。

——深港跨界交通持续优化。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开通,西九龙口岸实现“一地两检”,莲塘口岸及东部过境高速(莲塘口岸至梧桐立交)建成启用。开展深港跨界货运组织调整,启动皇岗口岸重建和深圳湾口岸优化提升工程。开通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至香港科技园直通巴士,开通深港跨境直升机航线。

——区域交通一体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联合东莞、惠州开通跨市公交线路30条,覆盖长安、塘厦、松山湖、凤岗、惠阳等临深重点发展片区。开通或加密至广州、珠海、中山等城市的水上客运航线。

综合交通服务品质发展取得新成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交通系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环境,保障全市交通平稳运行,综合交通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公共交通主体功能不断强化。日均公共交通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荣获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开通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一期、10号线等线路,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至411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550万人次。进一步优化常规公交财政补贴政策,建成月亮湾等立体综合车场。

——推动运输装备绿色化发展。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100实现纯电动化,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积极创建国家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制定鼓励物流车辆纯电动化发展政策,2020年全市新能源物流车达8.5万辆,成为全国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港口岸电设施覆盖率达80,使用规模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提升交通环境品质。完成90个片区交通微循环改造,打通138条断头路。有序推进全市交叉口渠化岛、危桥边坡、路缘石和人行道改造整治,交通设施品质宜行水平全面提升。制定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完成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等重点区域交通改善工程。

——持续加大交通治理力度。加强停车管理工作,建成43个小汽车机械式立体车库。推进路边停车泊位建设,新增8800个宜停车泊位,推动原特区内外停车一体化发展。优化调整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实施东部景区小客车预约通行管理措施。

——支撑科技高地战略地位提升。高标准编制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全市科技发展重点片区交通规划,对接引入区域重大战略交通设施,以国际视野打造街道空间,塑造科技高地内部生活与交往活力空间。

——智慧交通助力管理效率提升。交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全国领先。智慧交通产业规模大、集聚性强、产业链条齐备,在大数据计算、5G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实现网约车许可等“秒批”政务审批模式,交通行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两站一场一港口”配置检测设备,构筑“外严防输入、内严防反弹”防疫阵地,严守入深大门。全国首发“公交同乘信息系统”,创新推出“一车一码”“一地一码”,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溯源。全力保障防疫物资运输,保证供港物资充足稳定。

第二节存在不足

对照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交通强国城市范例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圳综合交通体系在支撑国家战略部署落地、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层面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发挥交通“先行官”功能。

枢纽与通道能级难以支撑国家战略落地。深圳交通枢纽与通道仍存在辐射能级偏低的问题,影响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制约国内经济腹地进一步拓展。深圳港口运量大但高端航运服务弱,金融、保险、法律、船舶交易等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深圳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陆路联系超过10小时,难以实现与主要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

区域交通体系难以支撑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对比国际一流城市群、都市圈,深圳区域交通联系仍以路网方式为主,城际铁路存在明显短板,目前仅开通穗莞深城际,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尚未形成服务一体、能力充分的城际铁路网络。路网方面,西向与中山、珠海之间缺乏直达跨江通道,东向路网通行能力趋于饱和。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城市道路运行效率亟待提升。全市机动化出行需求、平均出行距离等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公共交通可达性与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水平等方面亟待加强。深

圳通勤圈已扩大至莞惠临深地区,但公交1小时可达范围仍局限在深圳机荷高速以内地区,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小汽车出行强度居高不下,中心城区道路拥堵里程从2016年146公里增加到2020年340公里,拥堵时长由高峰期向平峰期蔓延。

交通领域减碳成为深圳碳达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深圳交通运输仍处于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攻坚期,交通碳排放在全市碳排放中的占比约40。港口集疏运体系仍以公路为主导,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比例偏低,小汽车中新能源比例仅为10,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仍需进一步提升。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迫切要求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第三节发展形势

“双循环”新格局要求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深圳交通发挥先行引领作用,提升面向国内国际的辐射能力。应着力发挥海港及空港在深圳与国内国际城市联系中的枢纽功能,进一步提高港口、机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实施重点通道连通工程和延伸工程,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支撑深圳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不断拓展。

“双区”建设要求交通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十四五”是推进“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圳应积极完善以城际铁路和高快速路为主体的互联互通网络,形成更加高效畅达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推动融合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引领世界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绿色出行竞争力。深圳2019年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为78,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下,应坚持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以提高人民出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导向,全面促进交通高质量发展,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绿色集约发展新模式。

资源紧约束条件要求探索交通治理新范式。应对空间、资金等诸多资源紧约束,以及不断涌现的自动驾驶、智慧道路、共享交通、超级高铁等交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深圳交通进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期。“十四五”期间,深圳应积极推动交通新基建领域先行先试,在基础设施、能源结构、装备工具等层面不断优化创新,全面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与服务提质增效。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等重大历史机遇,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完善交通网络格局、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健全治理体系,全面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建设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适度超前。坚持交通先行,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等国家战略。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构建世界一流的战略枢纽体系与通道辐射格局,形成高质量的要素流通网络。

区域联动,协同共治。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共建共享共治,服务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创新区域交通利益共享、政企协同等发展机制,调动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社会公众等各方力量,支撑深圳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以人为本,幸福出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动适应民生交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优化枢纽衔接换乘组织,提升出行空间品质化水平,营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出行环境。

创新驱动,智慧引领。积极探索形成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典范。坚持创新驱动,在国际枢纽建设、区域交通协同、城市交通治理、交通科技应用等方面,率先探索新模式、新技术、新政策法规体系,支撑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

绿色生态,和谐共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探索高效集约、生态友好的交通可持续发展路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交通绿色发展的资源投入,全面推动交通运输能源结构清洁化发展、载运工具低能耗发展,构建交通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第三节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开放畅达、立体融合、低碳智慧、安全宜行”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建成融合深莞惠、连通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通达全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12312”①出行交通圈和“123”②快货物流圈更加完备,为深圳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更加卓越的交通保障。

——努力建设内外循环交汇的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建成更具时代引领性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助力深圳发展成为全球创新要素集聚高地。深圳海空双港积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推动临空产业经济与高端航运服务业稳步提升。完善多向贯通、互联互通的陆路运输通道网络,进一步提升对外交通畅达水平。基本形成“全球12小时”航空出行圈。

——努力建设交通引领发展的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道路与水上客运为支撑的区域互联互通网络,形成创新引领、质量优先的深圳都市圈交通发展格局,强化深圳“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共建“湾区1小时、内湾半小时”交通圈,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①“12312”出行交通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

②“123”快货物流圈:省内1天送达,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样板。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新能源车辆与船舶、港口岸电与低硫燃油等推广应用走在全球前列,推动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构建人民交通出行幸福感强、运输服务综合效益高、出行结构不过度依赖小汽车的超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努力建设科技创新驱动的交通现代化治理典范。优化政府治理、完善市场治理、增强社会治理,形成“三位一体”治理架构。以科技驱动、制度驱动、人才驱动为深圳交通增长新动力,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数字化、品质化升级。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实施机制,注重数字技术赋能交通治理,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全方式、全时空、全过程有机协同。推动交通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四节发展愿景

到2035年,率先建成安全、便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深圳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