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一周行业要闻解读20200518

发布日期:2021/11/5 22:35:17 浏览:488

两会传递楼市新信号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与以往有较大不同,明确要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民生地产”含意更为强烈,为下阶段房地产调控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重申“房住不炒”,表明自十九大以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主基调将继续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因为短暂的经济困难而改变,“民生地产”的态度十分坚决。

其次,强调“因城施策”,是调控政策自主性和灵活性的具体体现,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继续赋予地方政府根据实际调整,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再次,报告没有出现“房地产税立法”“长效机制”等提法,则是基于稳定预期的需要,毕竟房地产税立法、长效机制均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时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楼市维稳而不刺激,托底而不松绑,“稳定”便是最好的发展。

(来源:观点地产网)

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房地产的话语寥寥无几,但要求加快推进城市群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镇化、老旧小区改造,以及保市场主体、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等,都为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强大动力。整体来说,本次报告提出的部署,对于今年房地产来说偏向利好,没有出现“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长效机制”等关键词。两会之后,放松调控或将成为主流,因为今年要稳就业、保就业,楼市必须活跃,但前提是市场稳定,房价稳定,不能大起大落。

5月LPR按兵不动未来仍有下行空间

5月20日,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品种报3.85,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均与上月持平。5月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降准降息仍有必要和空间,LPR下行趋势不会变。

5月1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维持2.95的利率不变。在上月LPR已经大幅下调、本月MLF利率未变等情况下,本月LPR与上月持平,实属正常。疫情暴发以来,央行采取了降低存准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措施,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市场利率中枢显著下移,短期内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需求减弱。

本月MLF利率按兵不动,实际贷款利率在较快下行,加上监管层注重把握货币政策边际宽松节奏,这些是LPR报价保持不变的主要原因。从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新机制下的LPR已公布九次,其中,1年期LPR下调四次,从4.25降至3.85,下降4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调三次,从4.85降至4.65,下降20个基点。尤其是今年4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20个和10个基点,创单月最大降幅。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财政部:前4月土地增值税、房产税收入均下降7.7

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披露2020年4月财政收支情况。

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22亿元,同比下降1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3611亿元,同比下降11.5。

同时,全国税收收入53081亿元,同比下降16.7;非税收入9052亿元,同比增长1。

而主要税收收入项目中,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契税1766亿元,同比下降11;土地增值税1920亿元,同比下降7.7;房产税991亿元,同比下降7.7;耕地占用税373亿元,同比下降12.7;城镇土地使用税741亿元,同比下降10。

另一方面,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596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0315亿元,同比增长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281亿元,同比下降3.2。

(来源:新浪财经)

医疗行业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发布

方案提出的建设内容:一是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原则上按照医院编制床位的10-15(或不少于200张)设置重症监护病床,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心肺复苏、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必要的医疗设备。二是建设可转换病区。按照“平战结合”要求,改造现有病区和影像检查用房,能在战时状态下达到三区两通道的防护要求,水电气按照重症集中收治中心要求进行改造。三是改善呼吸、感染等专科设施条件。鼓励设置独立的病区或院区,重点加强检验、发热门诊等业务用房建设,按医院床位的2-3设置门急诊观察床,按需要建设科研、教学用房,加强血液保障能力建设,配备相关设备,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能力培训。四是提升公共卫生检验检测、科研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整合医院现有资源,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建设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或三级水平的实验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室、传染病解剖室等。加强紧急医学救援快速反应装备配置。五是加强应急救治物资储备。储备一定数量的重症患者救治、普通患者监护、方舱医院设备等方面物资。“平时”满足医院正常使用需求,“战时”服从国家统一调度。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和设备品类,提升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的能力,为后续生产供应赢得宝贵时间。六是支持有条件的中医机构建设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或三级水平的实验室,健全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支撑平台。

(来源:Wind)

解读

此次疫情暴露出了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仍有所欠缺,比如基层医疗机构防控设备不足,整体防疫物资短缺等等,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建设。在建设任务中,旨在解决此次疫情中所面临的问题,实现补短板、堵漏洞,进一步加强国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我国始终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基层医疗能力太弱,满足不了居民们逐渐增长的医疗需求,虽然分级诊疗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推行效果一般,这次的方案与国家之前的大方向也完全契合,基层医疗补短板不仅是为防控做准备,也为基医疗资源的建设打下基础。从建设的具体内容看,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的配备是主要品种,因此我们预计在未来2-3年内这两类产品的需求将会快速增加,将带动医疗器械整个行业的快速增长。

陈薇院士团队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5月22日,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06185.HK)合作开发的人5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1期临床试验结果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发表。

该1期临床试验为单中心、开放标签、非随机、剂量递增的1期临床试验,共入组了108人,受试者年龄范围在18~60岁之间,并分成低剂量(n=36)、中剂量(n=36)或高剂量(n=36)三个剂量组接受肌肉注射疫苗。试验目的主要是观察和评估疫苗接种后7天内的不良事件,以及在接种疫苗后28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种疫苗后的7天,87人报告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其中,低剂量组有30人、中剂量组30人,高剂量组27名。最常见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是疼痛,最常见的系统性不良反应是发热、疲劳、头痛和肌肉疼痛(18例[17]。不过,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轻或中度的,接种疫苗后28天内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研究者表示,由于注意到高剂量组具有相对更高的不良反应程度,主要表现为严重发热、疲劳、肌肉疼痛或关节疼痛,这可能与Ad5载体感染引起的病毒血症有关,因此在II期临床试验将选择中低剂量组做进一步评估。

总抗体、中和抗体及细胞免疫反应方面,研究发现,疫苗在大多数受试者中能迅速诱导体液和T细胞反应。高剂量组对疫苗的抗体反应略大于中、低剂量组。可检测到的免疫反应开始迅速,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疫苗后第14天达到高峰,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在第14天显著增加,在接种后28天达到高峰。

其中,单剂量的Ad5载体COVID-19疫苗能够使94~100的受试者的RBD结合抗体增加4倍,50~75的受试者的中和抗体增加4倍。此外,在接种疫苗后的所有剂量组中,T细胞反应阳性的参与者比例也都很高。

具体来看,注射疫苗后两周(14天),低剂量组16人、中剂量组18人、高剂量组22人的RBD结合抗体增加了4倍;注射疫苗后4周(28天),低剂量组35人、中剂量组34人、高剂量组36人的RBD结合抗体增加了4倍。

中和抗体方面,注射疫苗后两周(14天),低剂量组10人、中剂量组11人、高剂量组15人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了4倍;注射疫苗后4周(28天),低剂量组15人、中剂量组18人、高剂量组27人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了4倍。

(来源:科创板日报)

线上处方医保支付落地

进入2020年,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紧张的线下医疗资源和难以满足的常规疾病就医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瓶颈,与此同时,需求矛盾也为“互联网 医疗服务”创造了特殊的发展机遇。

5月20日,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关于“互联网 ”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实施意见》开始实施,按照《意见》,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将正式负责审批市内各级医疗机构已有线下项目通过线上开展或新增“互联网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除此之外,《意见》提出,对于正在试点的常见病、慢性病门诊“互联网 ”医保服务,高血压、糖尿病特病患者通过网上问诊后,可由医生开出电子处方,医保在线结算,并且允许通过多种方式为患者进行配送。

网上看病医保报销,远程处方送药到家,一直以来被医药产业链重点关注的“线上药品医保支付”难题,正在迎来全新的解决方案。行业普遍认为,“互联网 医疗 线上处方 医保支付 物流配送”服务模式正在从疫情期间的阶段性实践探索逐步走向全新的市场发展阶段。

(来源:医药经济报)

消费金融行业

捷信引入全球信用评分巨头,持牌消金智能风控加速

消费金融公司中的头部机构捷信宣布引入国际大数据信用评分服务商FICO的信用评分系统,以降低信贷过程中出现的信用风险。数据显示,FICO?ScoreXData评分数据帮助捷信把销售点(POS)贷款和在线贷款的信用风险分别降低了25和15。

捷信借助国际顶尖的信用评分系统加固反欺诈能力,背后折射出消费金融市场正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信用风险。从消费金融参与方来看,无论是银行,还是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金机构,都不得不将精力从Fin转到tech,通过技术来化解资产不良风险。

(来源:消费金融频道)

解读

捷信作为线下驻点模式起家的消费金融巨头,在2018年开始向线上转型,2019年以来加速布局线上业务以及智能风控。这次引入了FICO体系是0到1的转变,对信用风险的降低有显著效果。但未来需关注的三点问题:1)FICO的评分体系起源于美国,对中国的市场是否能深度适用还有待观察,FICO模型的变量映射关系不能完全用在中国的客群数据上,模型有待进一步的积累以及改造;2)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评分体系也起源于FICO评分系统,相似的评分标准是否有悖差异化竞争的目标;3)FICO模型是否真正优于大部分消金公司自己搭建的机器学习模型还有待考证。

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业务紧急刹车:赔付压力大,今年前四月保费收入腰斩

中国人保近日发布1-4月保费收入公告。期内,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1.4。2019年,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实现保费收入227.67亿元,但承保利润出现28.84亿元的巨亏,继2018年扭亏后再次陷入亏损,且严重拖累公司业绩。2019年,公司全险种承保利润31.77亿元,较2018年同比下降超40。

对承保利润影响最大的是已发生净赔款。2019年,人保财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南京SEO
  • 轮渡复航,免费!05-15

    来源时间为:2024-05-10轮渡复航,免费!2024-05-1018:32来源: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2024-05-1018……

  • 科研投入、中试有风险?上保险!05-15

    来源时间为:2024-05-15□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5年前,我们成为南京乃至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如今,保险公司新推了对最终实现产品商业化来……

  • 维护百姓“安静权”05-14

    来源时间为:2024-05-09工业生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声声扰民——百姓“安静权”如何维护?“以前,我们小区的噪声特别大,严重影……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