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成都优化调整产业功能区名录产业生态圈数量调整为14个

发布日期:2020/4/16 19:03:30 浏览:266

来源时间为:2020-03-04

面对疫情,成都启动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快进键”。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截止到2月28日,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已全部复工。

3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为加快构建“5 5 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打造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推动全市产业功能区精准化定位、协同化发展、动态化布局,《优化调整后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正式印发。调整后,全市将形成14个产业生态圈战略布局,并由66个产业功能区协同支撑。

主要考虑

引领错位协同发展进一步聚焦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

《名录》是怎么形成的?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全市产业功能区精准化定位、协同化发展、动态化布局,市发改委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民政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县,结合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对原有66个产业功能区的范围、定位、名称、主导产业等进行再论证、再聚焦、再细分,并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后形成。

这也是成都第二次对产业功能区进行优化调整,此次调整的主要考虑有哪些?据介绍,为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推动“5 5 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集群成链发展,以产业生态圈整合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和创新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做强产业支撑,打造新的动力增长源,从而开展优化调整。

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错位协同发展。对标全市“5 5 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整合优化全市产业生态圈设置,进一步聚焦重点产业集群;按照凸显最主要功能、尽量不交叉重复原则,精准确定每一产业生态圈具体涵盖的产业功能区,进一步聚焦重点支撑区域。

科学划定产业功能区空间范围。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推进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专业化的经济组织方式和现代化的城市工作方式;确保产业功能区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主战场,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或更新潜力;确保产业功能区空间范围充分体现产城融合理念,合理配置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进一步聚焦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充分依托区域产业基础、重大功能性设施布局、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优势,选准锚定功能区主导产业及其细分主攻方向。

突出实施东进战略加快重塑经济地理。东部区域“三城一园”原则上不再单独下设产业功能区,一个产业新城就是一个产业功能区。

此外,进一步明晰产业功能区定位和战略功能;进一步优化提炼产业功能区名称。力求体现功能区特色亮点和比较优势的同时,又相对简洁、易记、便于对外推广。

总体结果

产业生态圈数量调整为14个产业功能区总数保持不变

调整后全市产业功能区总数保持66个不变,合并2个,撤销2个,调出1个,新增5个,对46个产业功能区的名称、定位进行了调整,对52个产业功能区的主导产业方向或产业细分领域进行了调整,对64个产业功能区的空间范围进行了调整,其中58个产业功能区实现了整建制覆盖乡镇或街道。

调整后全市产业生态圈数量由17个调整为14个,其中先进制造业类生态圈8个,现代服务业类生态圈5个,都市现代农业类生态圈1个。将原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与原旅游运动产业生态圈合并,对标“5 5 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中的文旅产业,取名为文旅(运动)产业生态圈;将原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圈与原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合并,从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的大维度统筹考虑消费、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取名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

此次调整,从行政区划维度来看,跨区(市)县的产业功能区共4个。从产业生态圈维度,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分别由不同区域的多个产业功能区支撑。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由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成都科学城、成都芯谷、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协同支撑;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由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和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协同支撑……

政策支持

打造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倾斜配置要素资源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成都将制定产业功能区2020建设计划,加速产业链重构和产业集群重塑。“我们将加快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有序布局14个产业生态圈,鼓励龙头企业、产业联盟跨行政区域补链、强链、固链。同时加快完善创新链,依托“11 2”中心城区,打造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参与,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创新环境。

此外,还将加快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全面划定66个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发布功能区需求清单,倾斜配置要素资源,鼓励企业接续参与8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记者宋妍妍)

最新成都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