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上海SEO > 正文

“互联网 ”上海现代农业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发布日期:2016/9/22 3:58:53 浏览:1288

免费拿样完全免费,天天有惊喜

“互联网 ”上海现代农业经验可复制可推广2016年09月20日10:11来源:中国农机流通网_

在金山区蔬菜研发中心,上农信总经理朱轶峰介绍上农信物联网系统。金山区蔬菜研发中心建有玻璃温室、Act活水系统、多样化灌溉系统等。通过扫描大棚内快速农情作业记录器,就可以看到相应大棚的公司名称、地块、作物、种植时间、管理者、施肥记录、灌溉记录等内容,并可以看到大棚内的实时温度。

上海网站推广

国兴农推广有“身份”的农产品,二维码赋码技术让农产品有了独立的“身份证”。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互联网信息科技已成为引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变革的主要力量,在智慧农业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服务都市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批可看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上海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驱动力量。

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部署,农业部与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 ”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8月23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

9月6日~7日,农业部在江苏苏州召开“互联网 ”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发布“互联网 ”现代农业百佳案例、推介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本市的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个实践案例,上海强丰实业有限公司等3个成果出现在名单中。

上海农业信息化实践发展情况如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对此,本报记者对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家上海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示范基地进行了走访。

农业物联网助力农业“智慧化”

8月25日,在金山区水产研发中心基地,中心主任姚春军给记者演示了基地的水产物联网系统,在系统操作界面,池塘环境数据传感器、自动投饵控制、远程控制、高清摄像头等技术模块被集成在一起,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选择池塘编号,摄像头便自动调转,拍摄到目标区域。

该基地四个露天池塘使用了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农信”)的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水产养殖安全生产投入品的全程监控、养殖环境的自动监测、饲养操作的辅助决策以及污染物处理控制,实现了鱼塘24小时水温、溶解氧、酸碱度值的实时监测,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实时动态的池塘环境数据,有效降低了水产养殖的死亡率。据姚春军介绍,“以前测水质都是使用化学试剂,现在有了智能传感器,化学试剂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保护也有好处。”

如果说水质监测、辅助决策需要一定的养殖周期来监测成果,那么集成到物联网系统中的高清摄像头则带来了即时的便利。“现在管理轻松多了,以前要了解基地的情况,需要专门来基地,或者打好几个电话,现在只要手里拿着个pad,就可以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姚春军说。

据上农信技术人员介绍,摄像头在安装之前集成了控制模块,可以自动识别操作人的行为,并进行即时相应,省去了手动通过电脑调转摄像头的环节,实现了集成化和智能化。而这,仅仅是上农信水产物联网系统创新中一个很小的细节——从水质传感器的选择到数据传输测试,从传感器的敏感度到设计升降阀进行不同水位水质监测试验,从太阳能供电到多传感器便携式水质检测……仅在水产物联网研究上,上农信就用足了“匠心”。

在金山区决定进行蔬菜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试验初期,金山区蔬菜研发中心主任殷伯贤有些“嫌麻烦”,认为这个平台建设“可能没什么用”。而现在,他的态度已经有了180度的大转弯,因为他发现,使用了物联网控制系统,蔬菜种植也变得“智能化”了,监测的数据“有挺大用处”,也有利于节本增效。

据了解,以智慧农业为主题,上农信已经先后在大田种植、农机管理、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以需求方为主体的应用示范;配合区县农委在奉贤区水产养殖基地推进水产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在金山区蔬菜研发中心推进蔬菜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配合市农机办在全市300台农机设备上安装了农机物联网终端设备;积极参与科技兴农项目建设,2015年初步建成上海农业云服务平台。

与上农信多点开花不同,上海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兴农”)将注意力聚焦在了智慧农业的一个具体环节——灌溉。通过国兴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可以进行精准生产,从而降低大约20的农药化肥的使用;通过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国兴农已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灌溉公司——以色列NETAFIM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并收购一家优质的农业设施工程公司,强化了设施农业和自动化灌溉领域的服务能力。目前,国兴农已经在上海航育基地、上海市蓝莓研究所等基地推广应用,降低了人工成本,初步实现了自动化灌溉和精准灌溉。

食品安全追溯发力“食品安全”

食以安为先。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年委托相关企业开展农产品供应链跟踪与追溯研究,到去年10月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食品安全追溯领域。作为本市较早一批投入食品安全追溯研究的企业,国兴农和上农信都在该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金山区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包装车间,记者随机拿起一份带有二维码的葡萄,用手机扫描,包含品名、商标、生产单位、产地、采摘周期、农残检验结果以及其他溯源信息的结果便显现出来,同时显示出了对应的溯源码被查询的次数。该溯源平台显示出的名称为“上海市经济作物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由国兴农提供技术支持。据国兴农市场运营总监王森介绍,该二维码基于赋码技术为农产品提供“二代身份证”,一物一码,被查询次数则是为了避免被仿冒,扫码到设置的次数,该二维码就会失效。据国兴农统计,截至2015年底,溯源平台已覆盖的农产品品种达50多种,服务于上海市5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年使用标签超过5000万张,包括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南汇8424西瓜等大量农业龙头企业、品牌。

而作为另一家发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企业,上农信的决策层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思考。在上农信总经理朱轶峰看来,食品安全“全程管理、分段追溯”是更好的方案。“说实话,现在消费者的有些健康观念并不‘健康’,比如他们都认为不用农药是最好的,但实际农业生产中并不可能实现。”朱轶峰说,“如果在追溯中直接让消费者看到喷洒了几次农药、用过多少次化肥,看上去是透明了,但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农药是符合规范的,反而可能对农产品销售带来不好的影响。”他认为,消费者追溯信息,只要做到“主体追溯”,如果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再由政府通过生产流程监管和追溯来追究主体责任。

殊途同归。据了解,两家企业都在致力于建设二维码在应用中的标准化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使用技术规范,目前二维码在农产品追溯中的应用存在着编码和解析体系不统一、数据格式不统一、印制精度和符号大小不符合应用要求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难以实现全环节、全地区、全产品的覆盖。”朱轶峰介绍说,“同时现存码制大多由条码技术厂商进行研发,这些企业除了申请与码制标准符号的生成、识读直接相关的核心专利之外,还会申请大量的扩展码制专利或与二维码实际应用相关的外围专利,真正大规模的二维码应用在实际过程中很难避开这些专利。”

据了解,为建立农业行业统一、规范、自主、安全的二维码使用技术规范,去年,受农业部信息中心委托,由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牵头,会同农业部信息中心、上海市农委信息中心、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研究制订《农用二维码使用技术规范》(草案)。2016年5月起,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携手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在果品、蔬菜、蛋品三个浦东新区地产农产品大类的追溯管理中,试点应用《农用二维码使用技术规范》,首批发放500万张,试点合作社(企业)25家,产品流通区域覆盖全上海。

而由国兴农参与制定的上海市地方标准《经济作物二维码追溯体系规范》也已现雏形,安兴农作为第三方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也初步得到行业和市场认可。

从科研到“两个一公里”应用

站在农业信息化的“风口”上,上农信和国兴农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上农信在农业物联网这一领域精耕细作,将技术创新推向纵深,在农业物联网研发领域声名鹊起;而国兴农则在产业链延伸上独具匠心,将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在“五环联动”上独树一帜。

2012年12月,农业部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上海成为全国首批三大区域试点之一,上农信凭借果蔬及食用菌物联网、大田物联网、农机物联网等5大类综合取得了研发的主动性。而在之前的2011年,上农信继成立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后,先后组建了上海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农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藉此着手农业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以及物联网核心技术的转化、推广和应用。2014年,上农信与农业部签订了中国农业物联网共建战略框架协议;同年10月,又与华师大何积丰院士团队、市农委信息中心共建上海农业云联合实验室,在农业物联网规划及核心技术研究、农业云平台建设与大数据分析两个方向开展研究。

国兴农选择的道路却不同:它通过互联网与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向科学、创新、高效方向发展,创新性地创立了一套“互联网 农业”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1 4”五环联动业务模式,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运用“五环联动”业务模式,国兴农主要通过产前的GAP种植标准方案和产中的智慧农业系统,解决农业的“最前一公里的生产问题”;通过产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装设计、交易平台建设,解决农业的“最后一公里的销售”。

据介绍,国兴农GAP种植标准方案,由近20位资深农技专家、种植能手及与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经过测土配方等研究后,制定相应的营养、植保套餐方案,农业合作社只需“照方抓药”,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优、且更容易实现标准统一,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智慧农业方面,国兴农已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灌溉公司——以色列NETAFIM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并收购一家优质的农业设施工程公司,强化了设施农业和自动化灌溉领域的服务能力;在农产品交易平台方面,国兴农与近50家线上线下商超进行产品销售对接,包括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电视购物等多种渠道。

在技术创新方面,上农信始终保持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观察与技术储备,与国内外的多家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积极寻求符合中国、上海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国兴农的有关负责人也丝毫不掩饰对上农信的赞赏,“我们的优势在于资源整合,这些在精深领域做科研的公司,值得赢得我们的感谢。”事实上,上农信依托“互联网 ”技术构建的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新经济圈早已立足上海,走向全国。在黑龙江佳木斯,截至2014年底通过信贷平台已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2亿元;在福建,纳入上农信的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的企业即将突破6000家;同时,上农信正在与农业部合作建立服务全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台、农产品安全监管平台……而国兴农的平台和技术,也已经在江苏常熟有了一定范围的推广。

立足上海,以上农信和国兴农为主要代表的上海农业信息化企业,正在推动互联网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拓展,加速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道路上,形成一批可看、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服务全国,不断推进互联网在农业领域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互联网 ”上海现代农业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相关参考资料: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小镇、互联网 农业生产、互联网 现代农业、农业互联网电商、上海喔噻互联网科技、农业互联网金融、上海挚品互联网科技、上海互联网软件

最新上海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