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6/12 14:20:39 浏览:297

城市美景

一、抚育营建花境花景

(一)加强山林原生花景抚育,营造丰富多彩的郊野景观。

建设要求:结合深圳气候和植物群落特征,开展山地林相改造和抚育,适度提升乡土观花乔木种植量,培育特色山林花海景观。强化山林优质植物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培育山林花景;打造特色赏花游径,增强地域景观生态价值。

近期项目:打造提升梧桐山毛棉杜鹃与吊钟花、三洲田梅花、梅林山(梅林水库)禾雀花等7处山林花景。

(二)营建城市花景,丰富花事活动。

结合城市公园等重要公共节点,以绿为底,适当布置市民可亲近的花境,提升景观环境品质。评估现有观花观叶乔木种植效果,科学适度增种乔木,提高树木养护水平,增强公园和道路景观效果,形成绿树成荫、花开缤纷的绿化环境。结合重大节庆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簕杜鹃花展等花事活动;依托现有花卉市场和公共空间,结合市民需求打造形式多样的节庆花市。

二、建设城市眺望系统

(一)打造优美特质的城市天际线。保护城市中部连绵壮丽的山峦背景,严格控制浅山及山前地区建筑高度与体量。保护老城区平缓有序的城市天际线,维护城区建筑空间轮廓的完整性。加强城市重点开发片区建筑规模和高度的管控,塑造优美错落、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轮廓。

(二)优化提升城市立面景观。通过系统布局,以点带面,提升建筑屋顶、立面以及建筑周边开放空间等多维视角可感知的景观风貌。推动典型片区率先开展提升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市范围内推广。制定立面景观提升技术指引,促进城市立面景观风貌品质与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三)构建多维度的景观眺望系统。

建设要求:结合不同人群特点和体验条件,建设全民友好的景观眺望系统。发掘深圳风景优美、安全可达的城市眺望点,支撑市民望山看海观城,多角度观赏山海风貌、城市风貌、中心地标等。以低扰动形式建设观景点20余处,为市民提供可观山海风貌、可赏城市繁华的观景体验。

近期项目:建设提升塘朗山、梅林山、银湖山、梅沙尖等4处主要山脊生态型观景点和大南山、安托山、铁仔山、观音山、东风岭等多处次要山脊或半山观景点。

第七章实施人文趣城行动,体验丰盈健康生活

第一节传扬特色人文记忆

一、保护活化特色历史风貌

(一)保护与活化利用历史风貌遗迹,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深度挖掘和保护本土特色文化遗存,延续历史文脉,开展城市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认定,让城市留得住历史,让市民记得住乡愁。根据历史风貌区的不同特征,提出活化保育策略,将具有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改造利用为“客家民俗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推进特色景观资源和历史建筑保护。系统梳理和保护当代改革开放文化印记,展现深圳当代人文特质和城市精神。

(二)培育创建特色街区小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魅力。

建设要求:结合历史风貌区活化改造,将历史积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街区打造为特色街区小镇,形成错落有致、相互呼应的城市文化群落。明确特色街区的发展定位和特色功能,突出本地传统文化和特色资源,形成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街区。

近期项目:打造南头古城、大鹏所城、大万世居、观澜版画基地、大芬油画村、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等特色文化街区,以及甘坑客家小镇、大浪时尚创意小镇、南澳渔港风情小镇、龙岐湾滨海活力小镇、溪涌山海小镇、土洋-官湖民俗文化小镇、坝光银叶小镇等特色小镇。

二、打造人文特色主题游径

以特色主题游径串联主要历史人文资源点、特色文化街区、重点文化设施等,让市民感知深圳历史空间脉络。

建设要求:在游径形式、功能策划、开发建设、设施配置等方面实行差异化引导建设,挖掘空间肌理,加强沿线历史遗存景观提升、标识及服务设施完善、主题文化活动策划等,塑造体验丰富的文化走廊。完善提升南头古城、大鹏所城、赤湾炮台、观澜古墟商埠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以及大鹏明清自然村落、东纵抗战史迹、蛇口等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基于全域文化视角,打造改革开放、特区印记、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广府蚝乡文化、海洋文化等6类人文特色主题游径。

改革开放主题游径:串联罗湖口岸、蔡屋围、市民中心、莲花山公园、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蛇口海上世界特色街区、前海石公园等具有特区印记的重要节点,打造展现深圳改革开放发展脉络的主题游径。

特区印记文化主题游径:依托原二线关线路,结合绿道建设,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特区历史。

红色文化主题游径:统筹东江纵队纪念馆、孙中山庚子首义纪念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展示深圳“传承红色基因”的最美风景线。

客家文化主题游径:塑造体验丰富的客家文化走廊,西起甘坑客家小镇,东至大万世居,途经观澜版画村、平湖大围、茂盛世居、鹤湖新居、龙田世居等传统客家民居,在游径中感受客家民俗及动人故事。

广府蚝乡文化主题游径:依托沙井古墟、清平古墟、凤凰古村等历史文化街区,结合艺术、影视小镇建设,打造广府文化及生活场景的体验游径。

海洋文化主题游径:串联大鹏所城、海洋博物馆、西贡村、鹅公村、南澳墟镇、南澳渔港等彰显海防、休闲渔业等特征的重要节点,整合东部沿海沙滩、海岸、海岛资源,构建近海亲海文化风景线。

近期项目:开展各类主题游径整体规划设计,提出分段建设指引和实施计划。近期各区建成1处具有一定规模、吸引力和观光效应的主题游径示范段。

第二节强化科创教育体验

一、增强科创魅力感知体验

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打造展示城市科技创新魅力的科技创新主题游径,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活力,彰显深圳科技创新形象。

建设要求:基于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高新技术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蛇口国际海洋城、九龙山数字城、坂雪岗科技城等科技园区、大学园区、科技场馆、重大科技工程载体,打造一批科技体验基地、科普示范基地。将科创空间与公共空间有机结合,融合新科技产品展示、场景应用、消费体验等功能,充分展示深圳高科技创新成果,将科技展示、游览及体验融入市民生活。依托轨道交通(13号线、10号线、9号线、5号线等)串联各科创展示空间,强化片区交通接驳和导引,形成绿色便捷的交通支撑。

近期项目:启动科创体验主题游径整体策划设计,打造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游径系统。

二、广泛开展自然教育体验

建立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路径和场所,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市民更多地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共享自然。

建设要求:依托公园、步道建设自然教育中心,创建山林、海洋等自然课程,完善自然教育标识解说系统,持续开展观鸟、植物与花卉识别、昆虫认知等科普导赏活动,让市民在体验中认知自然并自觉保护自然。发展集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都市田园,为市民创造能够深入体验农耕文化的农业休闲空间。

近期项目:新增银湖山郊野公园、罗田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茅洲河人工湿地公园、雪竹径公园、观澜森林公园、光明森林公园、鹅颈水湿地公园等10处自然教育中心。结合光明、龙岗、坪山都市田园试点建设,新建3处田园农耕主题自然教育基地。

三、推广社区共建花园活动

持续推广共建花园活动,加强市民绿化美化家园的参与感、体验感。

建设要求:利用住宅小区、街区、校园以及单位附属绿地等低观赏性或管理粗放的边角地,整合社会资源,协同社区基层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参与共建花园的设计、营造、维护运营,将“消极空间”打造成邻里和谐共享的绿色美景,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近期项目:新建社区共建花园300个。

第三节丰富品牌赛事活动

一、打造品牌户外活动

广泛开展全民户外休闲活动,推广发展郊野徒步,打造户外休闲天堂。将公园、步道等生态功能空间与城市生活空间进行衔接融合,完善全域户外休闲运动场地设施,提供高品质的绿色休闲体验服务。创新“全民健身活动月”“深圳踏青日”等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在现有公园文化季等基础上,丰富休闲活动类型,每年定期开展美丽星期天、主题步道日、百公里徒步、东西涌穿越、观鸟季、赏花季、露营季、登山季、沙滩音乐节等丰富多样的品牌休闲活动,引导更多市民走向户外,享受休闲运动乐趣,感受趣味文化生活,形成浓厚的城市休闲文化氛围。

二、推广滨海休闲运动

以海岸带、近海海岛、近岸海域为载体,大力发展滨海休闲运动和海上赛事,打造航海城市。在拥有合适浪高的西涌等滨海区域,设置冲浪、滑水练习场;在大小梅沙、大鹿湾、龙岐湾等水面平缓、水质较好的滨海区域,开展潜水训练与体验活动,设置帆船和帆板等水面运动项目。推广和普及帆船运动,增设帆船、游艇专用码头,发展公共型游艇休闲度假旅游。

近期培育和打造前海湾帆船运动区、溪涌休闲运动区、大鹿湾潜水运动区、西涌冲浪运动区、大亚湾帆船及帆板运动区。

三、举办精品体育赛事

积极打造彰显深圳特质的精品体育赛事,持续提升深圳休闲运动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定位和山海连城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化提升深圳马拉松赛道设计。系统谋划全市马拉松赛事,有条件的区(新区、合作区)结合自身特色,优化线路,打造各具特色的半程马拉松、山地马拉松、滨海马拉松等赛事品牌。将深圳马拉松、十峰国际越野赛、中国杯帆船赛、世界海岸赛艇沙滩冲刺赛等打造成国际知名赛事。大力发展冲浪、赛艇、皮划艇、帆船等水上运动,滑板、攀岩等新兴时尚体育运动和赛事。

近期优化提升深圳马拉松、宝安国际马拉松、南山半程马拉松等赛事路线,初步构建全市马拉松赛事体系。高标准打造X9赛艇联赛,推动建设盐田海洋体育“一中心三基地”、大鹏国家级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

第四节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

一、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结合山海资源特色、城市人文资源,规划建设滨海休闲旅游带,全面推进大鹏半岛国际休闲度假区和前海-深圳湾旅游集聚区建设,培育发展若干区域性特色旅游资源集聚片区,构建“一带两极多片”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一带”指依托约260公里的海岸线资源和港湾发展条件,打造一流滨海休闲旅游带;“两极”指前海蛇口自贸区邮轮游艇旅游增长极和大鹏半岛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增长极;“多片”指各具特色的多个旅游资源聚集片区。重点打造海洋新城旅游集聚区、清平古墟-凤凰山旅游集聚区、观澜文化旅游集聚区、龙岗-坪山客家文化旅游集聚区、中心城区旅游集聚区、梧桐山生态休闲区、梅沙旅游集聚区等区域性旅游集聚区。

二、发展滨海特色观光旅游

统筹滨海旅游资源,塑造精品景区,提升海洋旅游体验,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提升蛇口邮轮母港,打造集邮轮、旅游、文化、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创新型智慧邮轮母港,形成综合性海上旅游服务平台。探索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推进滨海地区旅游口岸和设施建设,推动建设公共游艇码头。探索构建环大鹏湾/印洲塘生态旅游圈和跨境海上交通体系,开展深港东部滨海休闲度假等跨境旅游。规划建设大梅沙旅游客运码头、南澳客运码头、前海水上客运码头和龙岐湾客运码头。发展海上观光、运动休闲娱乐、文化旅游、海岛生态游,拓展“海上看深圳”“海上看湾区”“深惠汕海上观光游”等海洋特色旅游项目,强化亲海体验,提升深圳海上观光旅游特色品牌影响力。

三、培育绿色旅游消费业态

把握旅游新模式新机遇,发展绿色旅游消费业态。优化提升主题旅游、文化旅游等传统业态,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培育推出一批健康旅游、低碳旅游、研学旅游、科技旅游、产业旅游的旅游集聚区,结合户外生态旅游产品、设施与装备、户外培训、宣传推广等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深圳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