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SEO招聘 > 正文

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5/31 12:58:37 浏览:5882

合理划分市与区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分配和使用。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完善地方税收制度体系。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重点领域建设。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改进政府投资方式,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以股权投资、投资基金等方式安排的比例,不断扩大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民生和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再策划推出一批PPP项目,全面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推行网上并联审批核准制度,精简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事项,发布保留的审批事项目录,逐步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行为。施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规范与项目审批相关的审查、评价、评估等中介服务。

第五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自觉担当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重任,依托西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计划”,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第二十章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

构筑对外开放大通道。强化西安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建设西安国际航空港,开通更多西安到中亚、西亚、欧洲航线及货运班列。构建陆路交通运输黄金通道,加快推进国境高铁、城际铁路建设,推动中国西部—中亚国家高速公路对接,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精准对接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着力完善东西互济、内外融合的全方位开放合作体系,形成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对外开放经济走廊。加强与美欧、日韩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实施一批产业合作发展项目,推进西安与丝路沿线城市在交通、贸易、物流、金融、科教、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与新加坡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

深化对内区域合作。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与成都重庆昆明等西南板块主要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合作,深入落实与兰州泉州桂林、酒泉等城市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大力度推进西安、泉州两地“一带一路”起点城市的交流合作。加快大西安建设,推动与西咸新区、咸阳、铜川渭南的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西安在关中城市群的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构筑区域互利共赢发展新格局。

第二十一章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外资利用效益。依托西安现有的资源条件、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把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主要目标,突出高端产业项目引进,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集聚产业群,吸引跨国公司及全球行业领先企业投资落户,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跨国公司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增强内外资企业产业关联和技术交流。鼓励和吸引在外商人回乡投资创业,引导资本、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回流。

扩大对外投资合作。优化对外投资战略布局,鼓励开发区及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战略并购国外企业和品牌,拓展“海外西安”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西洽会、丝博会等活动载体,加大自主品牌企业和产品的推广促进力度,推进西安制造、西安服务、西安品牌“一体化”走出去,打造跨境产业链。启动建设“中亚·长安产业园”、“尼日利亚·西安产业园”,鼓励和支持企业到丝路沿线城市建立加工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鼓励和支持服务业企业以投资、承包或租赁、技术入股等形式,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形成全球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多元化国际经营,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推动外贸结构升级。发展新型外贸业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出口主体培育,深入推进外贸骨干企业龙头工程、成长企业壮大工程,推动外贸企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提质增效,建立梯次出口企业培育体系。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传统出口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大力推进现代制造业、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电子信息、飞机及零部件、汽车等中高端商品出口比例,发展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服务贸易,支持文化艺术、数字出版等新型文化服务出口。优化进口结构,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短缺资源进口规模,鼓励发展进口融资租赁。

第二十二章推进开放合作载体建设

加强“西安港”建设。继续实施“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发展战略,将“西安港”纳入国家一类口岸规划建设体系,完善保税加工、产品研发、交易展示、国际中转、国际分拨、国际转口贸易等服务功能,建设融铁路、海关、检验检疫、物流等信息为一体的“西安港”口岸信息服务中心,打造内陆国际中转枢纽港。提升“长安号”国际运输能力,打造面向中亚、东南亚、欧洲的铁路货运集散中心。

申建陕西(西安)自由贸易园区。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现有平台基础,根据全市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和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确定自由贸易区范围和发展重点。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扩大金融、商贸、文化、物流、结算、社会服务、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开放水平。构建公平、统一、高效的监管服务体系,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监管”的通关模式,落实口岸管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试验田。

提升国际口岸功能。优化整合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申建陕西航空综合保税区,构筑外向型物流通道,提升国际物流保税功能,建立与东部沿海港口和西部沿边口岸高度融合的国际化口岸服务体系,实现通关便利化。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推进西安海关“区港联动”信息化项目,建设西安综合保税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实现检验检疫、外管、税务、海事、港口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联网核查,提高口岸外贸进出口货物的通关能力。

增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快西安欧亚经济综合园区、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中以创新示范园、中韩产业园、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等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欧亚经济论坛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西安领事馆区建设,争取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丝路沿线其他国家在西安设立领事馆、贸易代表处、代办处,推进西安在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依托欧亚经济论坛,争取上合组织大学中国(西安)校区落户,建设汉诺威国际学校等特色鲜明的国际学校,推动国际间留学培训。

第二十三章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创新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的新体制、新模式、新路径,主动引入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国际标识,重点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完善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快探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推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营造更加高效便利的商贸环境。

提升涉外公共服务水平。争取开辟涉外企业员工出入境证件办理绿色通道,为外籍双高人才提供出入境居留便利。深入实施外籍人士“家在西安”工程,强化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涉外服务设施,不断规范政府外文网站和公共设施外文说明。丰富外籍人士业余生活,提升外籍人士在西安居家、休闲、创业、社交环境质量,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士来西安置业创业、居住生活。

营造国际化的城市氛围。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强化合约精神、法治观念和商业信用意识,营造开放、包容、对外友好的社会氛围。深化同现有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的交流合作,争取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达到32个。举办各类国际活动,丰富交流内容,拓宽合作领域。吸引和集聚各类国际组织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争取更多国际商会、协会和国际经贸促进机构落户西安。推行国际规则,使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行政等各项活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调控机制、运行方式等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兼容和对接,做到管理法制化、服务规范化、环境国际化。

第六篇优化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与特色保护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理念,秉承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形态、现代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在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总体格局下,进一步优化城镇格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建设华夏人文之都、美丽山水之城,打造“魅力古城,品质西安”。

第二十四章完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

构建城镇新格局。按照“城市空间疏密有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理念,不断完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按照“一轴双城”的思路,实施北跨渭河发展战略,以渭河贯穿东西为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渭河生态带、景观带和沿渭河高端产业带,形成城市新亮点;加快渭河以南中心城区国际化进程,疏散非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中心城区形象品位;稳步推进渭河以北大西安渭北新城建设,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在渭北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提升阎良、临潼和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五个城市组团功能,加快建设60个重点特色小城镇。形成一轴双城、3个副中心城市、5个城市组团和60个重点特色小城镇构成的“123560”城镇体系新格局。

建设国际水准中心城区。适时启动调整行政区划,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控制中心城区规模,按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建设中心城区。实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计划和古城复兴计划,弱化城墙内行政功能,强化文化、旅游、金融、娱乐功能,加快回坊改造提升,恢复历史文化古城风貌。加快推进幸福路、纺织城、大兴新区、土门、徐家湾、雁南、东关等城市片区改造,打造集商贸、文化、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片区改造新亮点。塑造现代时尚与历史人文相融合的古都新风貌,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出行方便、设施完善的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

建设渭北新城。按照省市共建大西安和打造关中城市群核心区的目标,遵循“产业高端、资源集约、绿色环保”开发理念,实施“各组团引领、大项目支撑、规模化配套、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战略,坚持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重点产业并重,打造阎良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发展汽车、航空、轨道交通、能源装备、新材料、通用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和旅游、文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将渭北新城建设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善、交通便捷、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与中心城区和富阎板块(含富平、阎良、三原及高陵、临潼部分区域)互联互通、功能互补的现代新城。

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提高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最新SEO招聘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