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SEO招聘 >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6/4/23 3:26:21 浏览:4173

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地方立法,完善与国家法制法规相配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四、保障公共安全

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防范网络和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完善社会安全预警系统,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推行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健全人民调解员制度和社会矛盾调节网络,妥善处理和调解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职责和执法主体,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特别是加强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督管理,坚决消除各类重大安全隐患。全面实施“放心工程”,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加强国计民生重要物品储备,高度重视粮食和食品安全,强化对药品、食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加强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做好地震、地质、洪水、火灾等防灾减灾工作。建设城市气象灾害防预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建立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机制。加强对电磁、放射、辐射、化学等污染的治理和剧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监管。

取缔邪教组织和其它非法组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带黑社会团伙性质的各种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全力打造平安西安。

第八篇改革开放

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二十四章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

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改革政府管理和调控方式,建立灵敏、协调的经济手段调节体系,配套运用税收、信贷、补贴、转移支付、价格、风险担保等杠杆,积极调节市场活动和规范企业行为。规范政府行政审批,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提高行政效能。

二、企业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按照股份制的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2006年底全面完成西安旅游、标准股份、西安饮食、天地源股份4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等20户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2007年底完成3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任务,2010年底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外派董事和监事制度,对高管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到2010年,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

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市场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的责任制度和约束机制,在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前提下,分别塑造国有资产出资人主体、资本经营者主体、法人财产占用主体,形成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国有法人企业为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做大做强市基投公司、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等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实体,加快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国有股权维护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落到实处。

四、垄断行业改革

全面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和文化、通过招商引资、招投标等形式,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我市城市自来水、公共交通、天然气、集中供热、城市收费道路、垃圾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等相对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的重组和改制。到2008年对所有具备市场化经营条件的公用事业国有企业,全部完成重组与改进工作。推行经营性公用事业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资金多渠道化。利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BOT、TOT等多种形式,对新建市政设施实行市场化运作。从2006年开始积极推行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制”。

五、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健全土地储备制度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集中进行非证券化的产权拍卖、出让、租贷承包等业务。规范证券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支持和鼓励更多的股份有限公司到国内或境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大力发展新兴的信息市场、旅游市场、金融保险市场、技术市场、中介服务市场。健全和完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制度,依法维护市场秩序。

第二十五章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一、有效利用外资

搭建国际化招商引资平台。加强与联合国投资促进机构、亚太经合组织、欧共体、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34]合作组织等的联系,与跨国公司、世界500强、知名商协会、科研集团及中介服务机构等广泛建立联络渠道,搭建国际化招商资讯平台,吸引跨国投资,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加强环境和体制的配套建设,实施积极的“亲商、安商、扶商”政策,建立招商引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及国内投资。确保已签约的西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西安城市交通项目(三环路系统)、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工程等项目竣工完成,做好城市综合交通改善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策划其他国外贷款项目,申请中小型项目国外优惠贷款工作。做好招商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递增30左右,实际利用内资年均递增30。

二、扩大外贸规模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外经贸经营主体,加强行业化管理,积极扶持私营企业出口,实现出口主体多元化。通过多种形式积极组建大型外经贸集团公司,重点培植一批生产、流通大型出口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重点扶持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现代农业等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调整出口地区结构,以欧美市场为主体,亚洲市场为依托,大力开拓中东、独联体、拉美、非洲等市场。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加快工业更新改造,提升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10年,全市外贸依存度达到30。

三、推进国际经济合作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民间不同层次的技术型劳务输出,扩大国际劳务合作。鼓励和支持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各类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营销网点、商业连销店和服务公司等。着重选择轻纺、农业、机械、建筑等行业开展对外投资,带动技术、服务和产品出口,开展跨国经营。“十一五”期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20。

第九篇实施保障

第二十六章强化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

将“十一五”规划实施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并作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年度计划的依据。以规划确定的导向性、预期性、约束性指标对各部门、各区县进行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建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协调、互动机制,保证三大规划实施的有效性、科学性。要加大统筹、协调重大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的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总体规划涉及的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方向等内容有重大变化的,专项规划或区域规划要根据有关程序相应调整或修订。

第二十七章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工程

根据“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组织实施150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4800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2115亿元。其中需政府财政性投资(包括中央、省、市、区县四级)450亿元,银行贷款、企业自筹和招商引资(包括内资)等约需1665亿元。(见附件一)。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强与国家和省上的联系沟通,争取国债及专项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市基投公司等融资平台的作用,不断扩大专业性融资公司的领域与规模,增强市场化融资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好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资金。积极争取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加强银企、银政合作,为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贷款支持。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扩大股票债券融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领域,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的投入。

加强项目管理和协调。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完善协调制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严格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合理工期组织施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按照“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做好“十一五”期间的项目建设工作。要建立和完善西安市项目库,切实增加项目储备,做到滚动发展,有序接替。进一步加大项目的前期投入力度,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筹资工作,完善项目的建设条件,促进项目从策划、前期到在建的进程。

第二十八章制定相关政策,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产业引导政策。制定对重点发展的行业、企业、名牌产品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制定促进五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强化产业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区域发展扶持政策。“四区一基地”要在收费、引资、税收、土地、用人等方面实施特殊政策。建立开发区与县区连手共建、共拓空间、地税的利益机制。赋予重点小城镇优惠政策,调动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在全市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人口管理制度,放开县城及农村乡镇户口,取消就地“农转非”人口控制计划,鼓励农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结合“城中村”改造,在三年内,将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六区城市规划区内的农业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人口。2010年前,将阎良、临潼、长安三区政府驻地街道办事处规划区内的农业户口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

财政政策。根据经济运行趋势,适时调整财政投入方向和力度。坚持收支平衡原则,优化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的资金需求。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压缩一般性项目投资,要把社会保障支出足额列入预算,增加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支出。加强效益财政建设,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继续加大对我市困难县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减少收费项目,简化收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

价格政策。健全市场价格监测制度,把握市场价格趋势,适时调整政策方向,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积极稳妥地调整价格结构,疏导价格矛盾,依法加强价格监督管理。

《陕西省人民政府》相关参考资料:
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陕西省政府、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政府办公厅、陕西省西乡县政府、陕西省政府新政策、陕西省政府人事任免、陕西省白河县政府、陕西省政府班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最新SEO招聘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