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SEO招聘 >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6/4/23 3:26:21 浏览:4166

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技术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十大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加快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西安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开发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级“863”软件和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建设步伐。筹划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聚集国内外生物资源,优化生物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引导生物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示范、辐射和带动我市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构建我市“数字内容”产业基地,以网络游戏、3D动画制作、影音制作,互联网服务、移动内容、数字出版,数字化教育培训等为产业发展重点,依托我市在艺术创造、影视制作、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科技资源优势,发挥集聚效应,从扶持做大单个企业转向构建产业集群,使西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数字内容”创意、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创造我市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极。

三、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积极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引导、推动功能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提高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架构。在部分学科领域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与实验基础设施,为突破重大关键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奠定重要基础。

整合科技资源,支持和引导各大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与企业共建技术开发实体;继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加速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组织产、学、研共同攻关,帮助企业参与实施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建立区域科技计划协调机制,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合同创新、项目合伙创新、基地合作创新等。

发挥西安军工科技优势,建立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的共享双赢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级西安军民两用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军转民、民进军、军民互动的新突破。打造军民两用科技型产业集群,军地联合进行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开发,推进军民技术与产业互动发展。

加快技术市场、专利事务、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科技评估、管理咨询等服务性中介机构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全方位功能和阶层式结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通过培育骨干机构,打造特色和专业服务精品,推进科技中介机构向机制市场化、业务特色化、服务专业化、手段标准化方向发展。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文化素质

一、基础教育

加强素质教育,提升“两基”实施水平。依法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按时接受义务教育,努力降低辍学率,初中辍学率以区县为单位控制在2以下;全市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下。城乡基础教育的校点经过三到五年调整和重点建设,布局更趋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到2010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到2008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在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达到《陕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标准》;到2010年,建成20所市级示范普通高中,15—20所省级及其以上示范高中,60所普通高中基本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90%。

促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建立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城乡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到2010年,城区学前四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90以上,农村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70。

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学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学习途径进行学历达标和学历、学位提高培训。到2010年,小学专任教师的85、初中专任教师的75%分别提高到大学专科和本科以上学历,10%的高中专任教师获硕士学位或达到研究生水平。

二、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积极支持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发展。挖掘高等教育资源潜力,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规模。加快高校设施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在高校密集区兴建为高校生服务的后勤综合服务设施,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推进学校创新体系建设,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建世界名牌大学、名牌研究院所。

调整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结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完成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发展多层次、多学科职业教育,整合市属技工学校资源,提高办学档次,扩大教学规模。重点办好区县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全市所有职业高中达到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建成国家级重点职校3-5所,省级重点职校8-10所,基本形成办学层次、办学结构较为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十章提高人才保障能力,积极构筑人才高地

一、营造人才创业环境

改革现行用人制度,打破人才地域界限、单位所有制界限和身份界限,使各类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下,通过人才市场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加大对高级人才培养的投入,努力改善高级人才的工作条件。创新人才分配激励保障制度,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励基金褒奖有贡献人才,改善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创新分配制度。建立重要人才信息档案,鼓励和保障自由职业者从事专业活动。建立科学的人才法规政策体系,形成具有强大的人才集聚力和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改革人才流动制度。制定人事争议仲裁政策法规,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完善人才社会保险制度。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快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的企业经营、政府管理、高级专业技术等人才,鼓励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到我市创业,积极聘用外国专家参与我市建设。敞开引进四类人才,即:国外留学回国人员、硕士以上或高级职称人员、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省部级以上突出贡献称号的专家、具有特殊才能的其他各类高科技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简化留学人员来我市投资兴办各类企业的审批手续,并提供各种方便。鼓励留学人员来西安讲学、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开展信息交流。为西安高校毕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创业和发展的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到西安创业。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使用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利用西安高校云集的优势,提高职业教育起点,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加快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由组织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市场选拔的操作规范,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选拔制度。鼓励各类事业单位实行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灵活柔性的用人方式。实施领军人才开发计划,培育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启动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项目。加快制订和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海外人才集聚计划。

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加快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健全技师考评制度,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人才诚信管理制度。

第七篇和谐西安

按照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的要求,扩大城乡就业,健全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十一章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就业。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开拓一批公益性岗位,重点安排困难人员就业。健全城乡劳动力市场网络,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快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做好城镇下岗职工的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各种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政策。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完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个人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特别是加强对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管。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管理体制。继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投入增长机制。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非公有制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办事程序,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使更多的社会成员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

完善并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完成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老、遗、残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做好两个确保,保持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建立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长效机制。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非公有制职工和其他社会劳动者参保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基本实现城镇劳动者全覆盖。

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行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进一步完善工伤和生育保险政策。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形成包括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补助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80万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形成与市场就业机制相适应的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和促进再就业的失业保险运行机制,失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8以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等保障机制。通过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和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逐步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加强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文化娱乐设施和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发展公益福利事业,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作用。

第二十二章加快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建立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一、文化事业

弘扬优秀传统与时代脉搏相融合的文化艺术,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创作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健康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完成西安广播电视中心一、二期项目和40个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新建区县文化馆和图书馆14个;新建改造影剧院5个;新建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7个。完成市职工教育文化活动中心、小寨和边家村工人文化宫改造、13个区县职工教育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市残疾人活动中心等项目。

二、卫生事业

抓好重大疾病的监测与信息服务,加强职业病、食源性疾病、环境病、学生常见病、孕产妇疾病的防治工作,突出抓好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乙型肝炎、碘缺乏等重点疾病预防,切实控制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生和流行。

加快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成二级以上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逐步实现传染病集中诊治、归口管理。完成市急救中心、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儿童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中心医院北院、市四院门诊综合楼、市五院门诊综合楼、市八院、市结核病院现代胸科医院等10个医院新建和改扩建。建立心理卫生诊疗体系,发展康复及老年护理事业。完善紧急救援体系,加快急救指挥体系和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平价医院试点,逐步将所有公立医院改为平价医院,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基本医疗要求。普及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改造和装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SEO招聘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