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SEO招聘 >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6/4/23 3:26:21 浏览:4177

。重点保护和建设好一环(城墙)、一区(莲湖历史风貌区)、二片(北院门历史街区、三学街历史街区)、三街(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保护古建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等古文化遗存。实施道北整体改造,建设和保护大明宫遗址。建设以周秦汉唐大遗址、大陵墓为主的保护和展示工程,加大对周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秦始皇陵、汉长安城遗址、灞陵、杜陵、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等文化遗存的保护。将文物古迹保护和周边地形地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建设杜陵遗址公园、青龙寺遗址公园等特色主题公园。积极做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争取列入“中华文明故都保护”国家工程。

第十四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的支撑力

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公路。配合省上建设西安至合肥、西安至安康、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西安段建设和GZ45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线西安段、西安至铜川高速公路西安段改造扩建工程建设,加快“米”字型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大通道建设,实现千公里一日交通圈和西安通江达海,使西安成为全国高速网络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加强多通道工程建设,建设地方一级公路网络,形成“一环两横十辐射”格局,基本实现同城市副中心的一级公路连接,小城镇同干线公路的二级连接,实现10分钟由各区县中心驶上高速公路或干线公路,50分钟由市中心区通达各县区中心,60分钟由市中心区基本通达主要乡镇、开发区、产业中心、旅游景点及矿产资源地。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888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5公里、国省干线925公里、农村公路7615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9公里/百平方公里(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见图3)。

加快公路主枢纽建设步伐,新建一、二级客运站6个,一级货运站4个,二、三级区县货运站12个,形成综合性的客运枢纽。以区县为中心、乡(镇)、村为结点,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新建农村客运等级站54个、招呼站604个。到2010年,乡镇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5以上。

铁路。建设西安铁路客货线路,实现客运、货运的完全分流。实施西安铁路枢纽扩能工程,加快西安北客站、集装箱中心站、货运北环线建设,改扩建西安站,将新丰镇站扩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路网性编组站。到2010年,完成西安至郑州客运专线、西安-平凉线、西安-安康-重庆复线、西安-延安扩能、西安-侯马扩能改造、西安-包头复线建设。旅客发送量达1950万人/年,开行客车145对/日,货运量达1.8亿吨/年。到2015年,使西安成为全国六大铁路交通枢纽和十八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

航空。实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区域性航空客货运集散中心。争取开通更多的西安至南亚、西欧、北美等城市的国际航线;发展地方支线航空运输,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进入西安航空运输市场。到2010年,年旅客吞吐量1400万人次,年货邮量15万吨。积极争取把阎良等机场确定为民用支线机场和货运机场,提高西安航空客货运吞吐能力。

市政道路。进一步完善主干路网,拓建一批主次干道,尽快完成东西三环路、北二环东沿线、长乐路、科技路等外围城市道路的快速化改造,提高疏散能力。继续进行二环以内支路和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和建设,打通断头路,完成三环路连接线建设和城市道路断面改造。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停车场、各类地下管线等配套设施建设。贯通城市三环路和高架快速干道,完成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改善项目。到2010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0平方米。

城市公交。坚持公交优先,构建“快速公交为依托,专用道干线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辅助”的城市公交体系。优化线网布局,调整公交线路,加快公交专用道、公交站场和公交港湾建设。开辟西安中心区与副中心及重要乡镇之间、副中心与副中心之间的公交线路,形成辐射的城乡公交网络。在城市主干道上,规划建设快速公交(BRT)和公交专用道。到2010年,新开辟公交线路30条,调整50条,建设20条公交专用道路。新建公交停车场10个、公交调度站20个、公交枢纽站5个,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8公里/平方公里。

二、水、气、热、电网建设

供排水。提高黑河水源向城市供水比例,减少地下水开采。启动李家河等12座水库和“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等后备水源建设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61亿立方米。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配套设施,完善城市供水系统。完成西南郊、东南郊水厂建设,改造曲江水厂。新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县、蓝田县、户县、周至县等7个区县供水工程。实施城市排水管网改造二期工程,西北郊排水系统综合治理工程。到2010年,主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241万立方米,污水管网普及率和雨水管网普及率分别达到85和70。

供气。逐步形成以天然气为主、石油液化气为辅的城市能源结构。2010年前,全面完成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工程,日供气规模达到480万立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96%,主城区居民天然气管道气化户数94万户。分期分批完成现有焦炉煤气管道及5万户焦炉煤气用户的天然气置换改造。启动天然气城市气化三期工程,加快远郊区县天然气气化工程建设。

供热。以集中供热为主,大力推行热电联产,燃气、燃油锅炉和电加热锅炉为必要补充,充分利用工业余热,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新建南郊热电厂、户县热电厂技改二期、灞桥热电厂扩建、临潼热电厂、北郊热电厂、西郊第二热源厂、太华热电厂等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陕重、曲江、丈八北路等供热站。

供电。优化城市高压配电网的骨干网架结构,加强城乡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实施西安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到2010年完成西北郊、西南郊、东南郊、市区中心、泾河等5座330KV变电站建设,新建、增容及改造69座110KV变电站。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

完善扩展数据通信骨干网络建设,到2010年,城区骨干网络带宽要达到100G,全市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00万户。继续完善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为辅的本地传输网络,建设以大容量光纤传输网络为主体、以宽带多业务交换网络为核心、以多元化综合接入为基础的综合业务承载平台。抓好城市通信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加快西安公共信息交互平台项目建设,建设“数字西安”。加强数字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广播电视计划,建成和完善卫星、无线、有线以及因特网并用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提高数字电视普及率。到2010年,确保我市90以上模拟有线电视集中接收用户顺利过渡升级。

第十五章大力节约资源能源,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节约资源

节约用地。稳定以基本农田为主体的耕地总量,积极盘活存量土地。科学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探索建立包括非经营性用地出让的竞争机制。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统筹安排基本建设用地,积极引导土地资源向重点发展领域倾斜。积极开展市地整理,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大土地资源储备量,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效率。

节约用水。积极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使用效率。改善农业灌溉技术和灌溉设施,推广种植节水物种,节约农业用水。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开展水资源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节水意识。

节约能源。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建筑节能、余热利用、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节能工程。优化供配电系统,提高输变电效率。加快高能耗企业技术改造,降低资源和能源耗费。调整能源结构,加速发展和利用天然气,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和带动产业化的城市级示范”项目,鼓励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在公用设施、居民住宅等推广高效节电照明产品。

节约原材料。制定设计、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节能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标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材料,限制一次性木制品生产、流通和消费。

二、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构建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鼓励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加强可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水平。建立覆盖全市的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的废品回收利用网络,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提高生活垃圾生物转化、能源转化利用水平。加强工业和建筑业废弃物的管理和综合利用,提升无害化水平。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三、保护恢复自然生态

加强秦岭山区的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启动全市湿地保护工程、村庄道路美化绿化工程和重点水源涵养林工程,实施秦岭北麓生态绿色屏障保护建设项目,恢复山区的森林植被,保护自然生态和原始地貌,秦岭北麓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加快山区和台塬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特别加强周至、户县、长安、蓝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建设与保护,实施移民搬迁,更加严格地控制秦岭北麓旅游项目建设和地热水资源的开发,防止新的生态破坏和污染,保护好水源地与水源涵养林,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有污染的项目。

以渭、浐、灞等河流水系的生态建设和治理为重点,加快浐灞河城市段、渭灞三角洲、浐灞交汇处等河道建设,修复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进一步建设与恢复包括各大公园人工湖、三环路水带在内的城市水系,加快恢复“八水绕长安”的盛景。

完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加强河湖水系周边的绿化带建设,形成城市绿色生态保护环。实施西安市城乡绿化项目,启动城市绿化广场和街头绿地建设,到2010年,全市绿化广场和街头绿地达到300个。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建设,完成城区内大庆路至西咸路、幸福林带、唐城林带、渭河风景线、灞河风景线建设,修建新机场路至六村堡、张家堡至渭河桥景观大道等花园式绿带建设。

四、治理环境污染

实施碧水工程,防治水体污染。严格监督废水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第三(纺织城)、第四(店子村)污水处理厂,新建袁乐村、西高新、六村堡污水处理厂,以及长安、阎良等7个区县污水处理厂。实施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二期工程、北郊泾渭组团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主城区北部及城区自强路、西举院巷等道路的雨污分流工程。统筹中水利用系统建设,提高中水利用率。2010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污水排放达标率60,全面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要求。

实施蓝天工程。控制建筑工地、交通道路的二次扬尘污染,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在三环路以内地区实现无煤化。重视对汽车超标尾气的治理,加快天然气汽车改造和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加强工业粉尘治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上海好于或达到二级标准310天/年以上。

实施净化工程,防治固体污染。改进市区和周边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继续实施江村沟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厂3座。建设西安市环境卫生监测中心,加强和完善环卫设施运行中的环境监测。在西北郊六村堡以西、南郊长安工业园区及北郊泾河工业园区以北各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在东郊、西郊各建一座建筑垃圾再生综合处理厂。建设阎良等7个区县垃圾处理厂(或填埋场)。到201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发展都市农业,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内力争使1000个行政村基本达到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总体上使广大农村在基础设施、生产条件、村容村貌以及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十六章加大农村公共投入,明显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一、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

统筹城乡建设,把农村建设逐步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布局,重点发展中心村,逐步调整自然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SEO招聘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