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SEO招聘 >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6/4/23 3:26:21 浏览:4178

“十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工作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面达到了“十五”计划预期目标(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见表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四区一基地”的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优势进一步发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这些都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表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00年实际完成“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实际完成“十五”年均增速

1生产总值亿元643.2611701270.1413.3

2人均生产总值美元110018302165

3三次产业比例—6.9:44:49.15:46:495:42.5:52.5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75.14600666.4812.2

5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816.818002579.329.2

6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亿美元82.1134128.7217.6

其中:五年累计出口亿美元50.165.680.7619.9

7五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亿美元9.4513.214.8329.6

8地方财政可比收入亿元46.9692.5101.78(一般预算收入73.05)20.5

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9

10旅游业总收入亿元105.4210178.511.2

11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3.05043.3

12户籍人口万人688750741.73(常住人口为808.1)

13城市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86363.8

14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万人1530

15城镇登记失业率4.254.3

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364886496288.6

1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344350034608.1

18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标煤1.6

19城市日供水能力万吨150172175.31

2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5.1268.1

21城市气化率?59092

22森林覆盖率84242

第二章“十一五”发展面临新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新阶段。我市也步入人均GDP由2000美元跨越3000美元的重要转型阶段,是西安加快发展、加快提升的关键时期,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综合实力迅速扩张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环境,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发展机遇

——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世界经济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国内沿海地区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也向中西部地区扩散,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科技实力雄厚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装备制造业基础良好的优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速结构升级。

——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阶段,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我市集聚外部生产要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迅速发展。西安作为国家西部开发的一个重点区域,将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城市群战略加快实施。国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形成若干新城市群。这有利于发挥西安在黄河中上游特大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加快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城市群建设,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提升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

——国家产业发展导向更加明晰。中央决定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五类先进制造业,提出大城市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为我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现实机遇。

——具备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物质、思想和群众基础。通过多年努力,西安经济总量跃上了新台阶,主导产业已经明确,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进入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阶段。“四化”发展理念、城市发展定位、六大发展方略的确立,为西安“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

二、面临的挑战

——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国东中西部竞相加快发展,加剧了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的竞争,对我市“十一五”加快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土地、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不足的问题,都不容我们忽视。

——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享有公共服务差别大的问题有待破解。

——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主导产业不强,工业体量较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较大,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较低,吸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能力较弱,有待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解决。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实施规划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依法治市发展方略,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古都风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西安,向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

二、坚持的原则

——立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进程。首先要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又快又好发展的路子,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省实现率先发展,努力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上来。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活力。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优化投资环境和吸引大项目为重点,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彰显古都特色,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充分挖掘和利用千年古都的文化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彰显西安人文之都、现代新城的魅力。

——发挥科技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西安。更加关注民生,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坚持富民强市,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生产和生活安全,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四个建设”同步推进,提高执政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按照规划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和依法治市六大方略,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第四章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创新型城市和教育名城,构筑全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全国交通通讯信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和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区域中心地位明显提升。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人文化特色更加突出,生态化建设成效明显,山水园林城市初步显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形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安全、稳定、民主、和谐。

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共确定综合性主要指标22个(见表2),分为预期性、导向性和约束性三类。“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580亿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5。

表2“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年均增长()指标属性

1生产总值亿元258013预期性

2人均生产总值美元3600预期性

3三次产业比例—3:45:52导向性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34015导向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91018导向性

6进出口总额亿美元9720导向性

其中:出口亿美元7423导向性

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4114预期性

8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2.5预期性

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预期性

10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P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预期性

11城市常住人口万人882约束性

12城市化率h.8导向性

13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万人40预期性

14城镇登记失业率<4.5预期性

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0009.3导向性

16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5009.7导向性

17文教科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导向性

1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愒际?p>19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曉际?p>20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标煤1.2五年累计下降25约束性

21森林覆盖率E导向性

22城市绿地率0导向性

第二篇城市发展布局

实施“规划立市”方略,把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产业梯度布局和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第五章优化空间布局,调整功能分区

一、城市空间布局

按照“九宫格局”和“一城多心”架构,拉开城市骨架,形成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格局。向东,开发临潼-新筑-未央湖-草滩-六村堡-咸阳为一线的渭河休闲旅游经济带,使临潼骊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西安城市经济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陇海线北部发展临潼国际旅游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向西,在西安与咸阳两市之间沿沣河两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SEO招聘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