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10/23 14:55:40 浏览:11689

费增长点,更多依靠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积极扩大有效投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产出效益,发挥好投资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作用,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引导投资更多投向新区、新城、新市镇。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意见,有效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

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和“一企一标”、“一社一标”工程,坚持品牌立业,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企业。支持企业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打造国际品牌,主要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加大知名商标培育和保护力度,推进“品牌强市”建设,培育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标密集型企业。

加快发展经济。积极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改变,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行业标准规范和各类互联网共享平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促进经济快速、公平、有序、规范发展。拓展经济新领域,重点支持快递物流、家政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租赁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创新经济模式,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

第二节加快发展枢纽经济

建设国际标准的空港枢纽。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创建省级空港经济开发区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争取设立空港综合保税区。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项目和机场货站改扩建项目,完成中邮航二期机坪及航管、油料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稳定和发展至欧洲、美洲、澳洲等洲际航线,新开通至南亚、中亚和西亚等亚洲区航线,加密至东北亚、东南亚航线。到2020年,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民航直达率达到70。

建设江海转运的海港枢纽。优化利用长江岸线,整合港口资源,依托龙潭、西坝、七坝、铜井等公用港区和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加快建设疏港公路、疏港铁路,构成节点换装、多式联运、区域物流有效结合的公铁水综合集疏运体系。到2020年,海港枢纽经济区港口吞吐量达到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60万标箱。

建设总部云集的高铁枢纽。依托高铁南京南站和红花、光华地区、南部新城开发片区,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和功能开发,推进南部新城建设,构建南站国际商务商业圈,打造以总部经济和商务商贸为主导、健康休闲和文化创意为特色的绿色智慧新城区。

统筹推进枢纽经济区建设。健全枢纽设施、完善枢纽功能、拓展枢纽空间,推动枢纽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打造枢纽经济品牌。加快铁水联运发展,打造京沪、宁西、宁芜铁路经南京港与长江联运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南京港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和西坝港区铁路专用线扩能改造。加快江海转运发展,推进与沿江港口特别是长江中上游港口合作,建设南京港江海联运基础设施,提升江海中转服务能力。加快空陆联运发展,完善禄口国际机场的空陆联运设施设备,推进以“卡车航班”为代表的多种空陆联运方式,进一步延伸国际货运航线的辐射范围和运作规模。

第三节建设“畅游南京”

发挥旅游产业对城市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以“全域旅游”为导向,积极推动南京旅游加快实现空间上的全域覆盖、时间上的全程服务、要素上的全方位均衡,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城乡一体发展和主客和谐共享。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自然资源和“十朝都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休闲旅游为主题,实施集聚区引导计划,提升紫金山-玄武湖、夫子庙-秦淮河-大报恩寺、总统府-梅园新村旅游区、牛首山、滨江风光带、栖霞山、汤山等一批旅游集聚区的项目建设和旅游配套水平。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主题游乐、郊野休闲、中医养生、房车露营等新型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佛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和品牌,强化特色,完善服务,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到202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总量达到1.5亿人次。

第四节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南京军工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引导先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渗透,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进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械设备和特种车辆、新材料等军品科研生产维修领域,建设白下科技园省级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园等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推进技术良性互动,加快形成地方、军队、企业、社会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信息、测绘、人防等基础设施融入国防功能,建立基础设施军民合建共用机制,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军队建设保障能力。到2020年,“民参军”企业达到120家。

第五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为重点,调存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扩有效增量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跃升。制定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实施方案,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积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国家减税清费政策,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物流成本,增强优质企业竞争力。制定化解房地产库存方案,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防范市场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鼓励企业通过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用户体验等方式,开发引领消费时尚的概念产品、新兴服务,将消费者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建立健全适应供给模式创新的监管规则,营造更加包容的制度环境,激励市场主体供给创新。

第十章建设智慧南京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依托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实现智慧服务丰富全面、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信息安全保障有力。

第一节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升级提速。发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作用,拓宽城域网出口带宽,优化宽带网络结构和性能。持续推进“光网城市”工程,加大老旧住宅和楼宇光纤改造力度,启动实施以光纤宽带为主的“企企通”工程。加快麒麟科技创新园的国家广电骨干网江苏核心枢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广播电视骨干承载网。到2020年,总体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区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000Mbps,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0Mbps,居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实施新一代无线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支持运营商加快推进4G网络,积极布局5G网络,提升移动宽带速率。推动电信、广电网络运营商及相关企业在公共场所建设免费、优质、安全的无线网络。统筹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四网”融合,开展融合业务创新和合作模式创新。推进1.4G无线宽带政务专网建设,实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计划。

加快下一代网络建设与应用。推进下一代互联网(IPv6)建设,全面提升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推动互联网企业、商业网站系统及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网络与业务向下一代互联网平滑过渡。支持开展未来网络重大基础设施(CENI)项目的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相关领域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

推动功能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国家级数据服务中心、呼叫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平台落户南京,提升信息数据存储、挖掘和服务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区及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云+网+端”三级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第二节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发展“互联网+”工业、农业、商贸、金融、文化等。实施互联网企业创新培育和规模发展计划,鼓励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到2020年,建成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地。

推进“互联网+政务”。完善“智慧政务”网络系统,推动政府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开放,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聚、通、用,努力让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建设“网上公安局”,探索开展车管、出入境、户籍等业务网上办理。

推进“互联网+民生”。推广应用Web2.0/3.0技术,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让市民便捷获取公共服务、参与城市管理。以“市民卡”为载体,逐步实现医疗卫生、健身养老、社区服务、诚信记录、消费支付等领域一卡多用。

第三节强化大数据深度应用

推进大数据城市管理。加快建设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提升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

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建立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发展一批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军企业。

第十一章强化现代基础设施支撑

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由设施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着重提升系统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和服务市民生活。

第一节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力。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完善枢纽性、功能性、网络化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增强空港、海港、高铁枢纽功能,提高禄口国际机场的高峰小时航班时刻容量,做好马鞍机场民用功能的空间预留和设施配套,适时建设江宁土桥基地通用机场以及高淳桠溪、六合龙袍通用航空机场。以高铁南京南站为核心,完善换乘系统和配套设施,优化铁路干线网络,建成宁启铁路复线,加快推进宁通城际、宁和城际、宁淮城际、宁合高铁、沿江城际、沪泰宁城际、连镇线南延铁路建设。推进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实质性通达南京,加强龙潭、西坝、七坝等港区建设,整治秦淮河四级航道,推动高等级航道互联互通。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建成高淳至溧阳、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完成宁合、宁马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优化市域道路交通体系。加强干线公路网络衔接,推进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完成普通国省道新改建400公里、路面改善工程250公里。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建成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完成南京长江大桥维修及桥北、桥南部分道路快速化改造,推进和燕路、仙新路、建宁西路、汉中西路等过江通道的研究与建设。完善主城至副城、新城快速联接通道,推进竹山路北延、光华路连接线、马群南路拓宽改造、马高路北延、余粮路等工程建设。加快新区、新城快速路网建设,推进机场二通道、天印大道、龙翔大道、宏运大道等重点工程。完成150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新改建农路桥梁100座,等级农村公路达到1万公里以上。

优化主城内部路网。完善主城“井字型加外环”快速路网,完成红山路、和燕路、模范西路、纬七路快速化改造、滨江大道雨花段和江宁段建设。加快“经六纬十”主干路系统建设,加密城东南、城东北地区路网。大力推进微循环道路建设,逐步打通断头路,提高路网的连通性和通达性。

稳步构建轨道交通网络。建成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5号线、1号线北延、宁和线一期、宁高线二期和宁溧线,启动2号线西延、3号线三期、6号线、7号线、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等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完善轨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最新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