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10/23 14:55:40 浏览:11693

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3以上。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空间格局和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加科学,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9。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功能进一步健全。

——生态环境和宜居程度明显改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格局基本形成。绿色南京建设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供给持续增加,林木覆盖率达到30。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基本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和地表水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省定标准,基本实现污水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个人品德显著提高,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文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公共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公众安全感保持在92以上。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98和96,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全省前列。

第二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第四章建设江苏全球有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基地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对接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推进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广泛整合海内外创新资源,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江苏全球有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基地。

第一节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路径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创新资源进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在企业、科技服务覆盖企业、科技政策落到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以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大中型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加快实现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独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经认定的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到700家。

支持科技中小微企业发展。以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创新为方向,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小微企业“创新之家”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工程,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第二节构建新型产业研发体系

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引导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专业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导向,积极对接国家、省重大科学计划、重大科技专项,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领域国家实验室落户,积极抢占现代技术和产业制高点。鼓励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研发平台、检测平台等技术创新资源向社会开放。

专栏1重点建设的重大科研设施

南京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主要依托南京未来网络谷等核心节点,开展量子通信、空间网络、物联网等试验,推动建设国家未来网络创新平台(CENI)。

南京固体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以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配位化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以多学科交叉为科研优势组建而成的微结构物质科学平台,为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量子调控项目的主要研究基地。

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依托东南大学,主要建设核心网络与互联技术研发中心、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研究中心、通信射频与天线研究中心、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中心和通信协议与应用软件研究中心以及移动通信综合测试场。

南京土壤环境科学和技术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立系列土壤数据库或信息系统,成为国家资源环境最重要的数据资料来源之一。

第五章优化区域创新布局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支持南京大学-鼓楼高校、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发展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科技园、河海大学水利科技园、南京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高校创新平台,促进各种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探索“互联网+产学研”新模式,支持南京通信与网络国家科教结合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高校院所进入高新区,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第三节突破产业核心新技术

围绕科技发展趋势和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构建国际化、高水平的原始创新基地。实施传统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攻克工程,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军民融合、成果等模式,组建15个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中国3D打印研究院、中科院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南京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研发机构提高公共技术研发服务能力,集中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引导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批优势互补的产业技术研发集团。到2020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实施50个以上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项目。

第四节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通信网络、生物医药、液晶显示、智能电网、卫星导航、激光技术等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和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麒麟科技创新园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南京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等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科技服务业示范区,在高新区建设一批专业科技服务基地。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创新内部管理、人才引进、收益分配等机制,争取更多更快地加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重点打造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第一节加快建设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南京高新区、新港高新园和江宁高新园,简称“一区两园”)为主战场,大力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实施高新区升级行动计划,建设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园区;新港高新园围绕新型显示、激光技术、固体照明、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形成1—2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江宁高新园重点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在通信与网络、生命科学、智能电网及新能源等领域实现突破。到2020年,“一区两园”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市60以上。

第二节整合提升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

市域东南方向北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至雨花软件谷的地区,科教与产业资源密集,创业与创新潜力巨大。以强化创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科技和产业融合,着力打造“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形成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麒麟科技创新园(生态科技城)、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软件谷、无线谷、液晶谷、智能电网谷、徐庄软件园、白下高新园区等为骨干载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电网方向)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的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域。

专栏2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骨干载体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江苏省光电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试点,全面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产业园区建设,建设一批新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在智能电网、未来网络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麒麟科技创新园(生态科技城)、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重点打造以人才培养和集聚为主体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大学城转型发展,支持共建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项目和应用示范工程,持续提升应用类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鼓励高校人才在地就业、创业,实现“创新在校园,创业在园区”。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南京)软件谷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无线谷重点发展4G通信产品、下一代互联网络;液晶谷打造世界一流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智能电网谷打造国内电力自动化研发和装备生产的高地。

第六章打造产业科技人才高地

第三节提高创新国际化水平

加快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积极承接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溢出效应,推进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定期举办“全球(南京)研发峰会”,加强与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将外资研发机构纳入区域创新体系,支持外资研发机构实施或参与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组建或参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高端外资研发机构集聚计划,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在宁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鼓励本土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支持科技人员参加国际研发组织、承担国际科技项目。

加快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建设。提升发展江宁、浦口、高淳、溧水、麒麟等五个国际企业研发园,新建20平方公里国际企业研发园,打造国际科技企业聚集地。积极争取部、省科技资源,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新增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家以上。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和独特优势的产业科技人才高地,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一节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

积极落实国家“*”、“万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聚焦发展“五型经济”主攻方向,组织实施“创业南京”人才计划,着力建设科技顶尖专家、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青年大学生“创客”四支“创业生力军”,集聚100名科技顶尖专家、培育200名创新型企业家、引进300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引领200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加大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留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海外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力度,构建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梯次衔接的人才结构,打造高端人才汇聚城市、科技创业领军城市和人才改革先行城市。坚持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专栏3打造三个“人才之城”和建好四支“创业生力军”

1.三个“人才之城”

高端人才汇聚城市:推行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吸引全球人才,确保高层次人才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和人才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领跑国内同类城市。

科技创业领军城市:激发人才创业活力,提升人才创业能级,加速培育孵化一批能抢占科技制高点、引领产业风向标的领军人才企业。

人才改革先行城市:加快先行先试,强化政策创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形成在全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2.四支“创业生力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最新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