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创新案例】江苏南京市发布20个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优秀案例

发布日期:2022/4/21 8:20:31 浏览:994

来源时间为:2022-03-01

2021年以来,南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亮点纷呈,经市发改委全市范围内征集比选,二十个创新优秀案例脱颖而出。

一、江北新区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

南京优化公司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出,要建立完善支持创新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南京市按照全面深化试点要求,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产业数字化体系建设,聚焦知识产权创造、交易、运营,初步构建形成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在线特色交易为主,在线公证、维权、服务、融资为辅的一体化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

一、案例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将优先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疫情对服务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数字化快速发展等新的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对稳外贸稳外资的作用,围绕拓宽开放领域、提升便利水平进行改革探索,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江北新区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区域内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数量众多,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在知识产权交易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跨地域组合”“跨行业组合”的情况,信息上的对接和传统的信任问题成为影响交易成败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江北新区一直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数字化路径,着力打造资产数字化平台,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运营。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金融实名认证、司法电子存证等技术手段,利用银联系统实时交易,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交易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平台还推出了“区块链存证 公证存证”功能,实现了知识产权在线快速登记存证,提供知识产权“确权-交易-运营-维权-融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知识产权资产数字化。平台以版权为突破口,通过金融实名认证、司法电子存证等技术手段,将知识产权所有权转化成知识产权数字资产。进入流通环节后,借助知识产权数字资产实时交易、连续跟踪,降低知识产权后续维权、交易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效率。

(二)知识产权确权数字化。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对知识产权创造、交易、运营等开展线上公证和法院司法存证,实现由技术平台、公证机构以及法院共同确认版权提交人、版权内容、提交和交易时间。以此在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对交易和运营等行为形成证据链条,降低知识产权诉讼的确权和取证成本。

(三)交易模式便利化。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通过自动受益分配方式,探索开展期缴交易模式与和解交易模式。期缴交易模式(通过原创者和版权运营方事先约定未来分成比例和保底价格)既能保证原创者的长期收益,也可以降低版权运营方前期的资金压力。和解交易模式(侵权方在技术平台上以匿名方式与被侵权方进行和解,实现侵权豁免)在保障权利人利益的同时,给予侵权方改正错误的机会,推动形成合法使用知识产权的意识和习惯。

(四)金融支撑便捷化。平台使用大数据增信方式,根据知识产权交易链条中原创者、运营方、使用方等各主体的历史交易数据,提供数据增信、在线实时风控和交易场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五)安全防控多元化。平台用户可借助具备审核机制的主流互联网平台上传其版权内容,供买方或交易方进行内容校验,也可通过线下专业机构审核、出版发布等方式保证内容合法。平台积极发挥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作用,对资金流动和使用场景进行有效监管。

三、实践效果

(一)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数字化。通过“区块链存证 公证存证”实现知识产权在线快速登记存证,解决专利申请、版权登记、线下公证中存在的时间、成本和保密性问题。提供针对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确权-交易-运营-维权-融资”一站式服务,盘活了目前处于沉睡状态的大量知识产权资产,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快速交易和流通,促进知识产权“知产”向“资产”的转化。自2020年10月中旬运行以来,平台签约合作机构超过1500户,拥有在售专利近3万件,完成专利、版权等交易2.5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超过7亿元,累计超过30万件专利在平台转化为数字资产。

(二)推动知识产权融资交易。平台采用“专利/商标许可 技术支持 商业模式授权 投融资”的成果交易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企业在使用知识产权的同时,可以通过折价占股、抵质押、融资租赁、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获得投融资支持;也可将知识产权信托化,通过残值回收、利用跨地区的技术代差进行全球范围的无形资产配置进行变现或再投资。平台已为多家国外企业实现200余个专利交易服务,交易金额2500余万元人民币。

(三)实现知识产权专业化管理与保护。平台将企业商标、专利、软著、版权等知识产权进行信托化托管和管理,由市场化的专业机构提供运营管理、法律及交易咨询、侵权监控、维权处置等服务,实现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通过“社会举报-权利人甄选-启动维权-举报人侵权赔偿收益”,创新知识产权维权方式。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在现有平台基础上探索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合作,在合法合规前提下逐步扩大知识产权国际化交流合作。

二是根据真实交易数据,科学合理搭建知识产权价格评估模型,对交易行为提供合理化建议,及时识别欺诈、洗钱、虚假交易等违法行为。

三是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逐步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形成银行、保理、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宽领域金融支撑。

二、玄武区搭建劳动保障监察码上管理平台

南京优化公司

玄武区“掌上维权、‘码’上行动”劳动保障监察码上管理平台,按照“快捷服务、高效管理”的思路,通过“一码一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维权信息全要素、维权渠道全覆盖和服务企业全过程,做到投诉维权、企业服务和监察管理三位一体,方便广大劳动者投诉维权、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案例背景

玄武区作为中心城区,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三产业占比较大。区内企业劳动用工存在如下特点:劳动工期短、流动性大,部分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松散,负责人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更多侧重经营效益,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以节省人力成本为首要考虑,依法用工的意识不强,在劳动关系的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此外,劳动者利益诉求也逐步从“底线型”向“增长型”转变,表达方式更为多元。

结合区内中小微企业特点,区人社局以严格执法为宗旨,坚持维权与服务并重,形成多点合一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有效提高预防功能在劳动监察职能中的比重。

二、主要做法

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保障监察分支或派出机构,依托“一码一平台”,科学的编制机构的设置、人员,形成高效、有序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体系;满足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的探索和建设,满足了劳动保障监察落实科学管理、风险防范,较好地解决了劳动保障监察监管被动的问题,帮助了劳动保障监察单位实现了对监管对象的动态化、信息化、全面化监管,有利于规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管理制度、及时追究各种违法行为,做到了投诉维权、企业服务和监察管理三位一体。

一码:指“掌上维权、‘码’上行动”二维码

劳动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农民工欠薪维权、劳动用工保障维权;企业扫描二维码,进行企业用工保障咨询和在线劳动用工风险评估。

企业劳动用工风险评估系统目前正在测试中,一方面企业通过自评,能够掌握劳动用工法律,知晓自身经营中存在的劳动用工问题,并加以改正,另一方面,企业在自评结束后,相应信息及时反映到后台,方便开展针对性劳动用工普法,做到了企业自查、信息掌握和问题纠正三合一。

一平台:指玄武区劳动保障监察码上管理平台

按照玄武区街道、社区行政区划,对8个街道(园区)63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按照区、街道、社区三级设定权限,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平台功能:结合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根据当前实际工作要求,开发建设信息发布、码上维权、码上服务、码上管理、案件管理、法律法规、工作日记、系统管理八个功能模块。

1.信息发布:发布、传达监察业务文件。区分工作动态、通知公告。

2.码上维权:建设工程、举报入口、企业维权、投诉入口,其中建设工程、企业维权需在用户登陆后,方可进入,查看举报、投诉信息。处理投诉维权信息,分实现发、扭转、办理等管理功能。

3.码上服务:区分企业咨询、咨询管理,企业劳动用工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信息咨询。咨询管理需在用户登陆后,方可进入,进行信息回复。

4.码上管理:维护在建工程项目和区内在营企业经营信息。区分建设工程、工程分包、新增工程、导入工程、企业管理、新增企业和导入企业,均需在用户登陆后,进行管理。

5.案件管理:管理卷宗归档,需用户登陆。

6.法律法规:区分案件解读、法律研究和条文管理。

案例解读录入案例1699条,其中劳动用工656条、社会保险195条、工伤保险325条、劳务关系52条、工资案件174条和劳动解除274条,劳动监察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研究录入劳动、社保、工伤、劳务、工资和解除7类157条。

条文管理录入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相关法律法规874部,可以按标题检索法律法规,或按条文检索法律法规的任一条款,便于方便快捷查询。例如:按条文查询“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显示了在多部法律法规中的27条查询结果。

7.工作日记:记录监察员处理案件的相关流程。

8.系统管理:区分通用字段、用户管理、修改密码、商业区域、街道社区和案由规定,需登陆后使用。

三、取得成效

目前,劳动保障监察码上管理平台实现了从管理服务到执法维权、从执法维权到普法用法、从普法用法到源头治理的积极转型,做到了线上与线下劳动维权服务的融合。

1.保障农民工工资工作。目前,“掌上维权、‘码’上行动”二维码,已张贴在全区在建工程项目9100余名农民工的安全头盔上,且同步向全区在营企业推开,目前已收到32名农民工平台投诉,涉及欠薪金额120余万元,农民工的诉求得到及时处理,实现了投诉维权足不出户设计目标。

2.劳动者维权。面向企业劳动者“掌上维权、‘码’上行动”二维码,正在向全区企业推送,目前接受劳动者投诉信息6条,已及时做出处理,并告知劳动者合理维权渠道和途径。

3.企业服务。已在五个商业综合体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知法用工、依法管理的能力,玄武区开发建设企业劳动用工风险评估系统,旨在让企业自行评估,通过“风险评估-违法行为纠正-风险评估-违法行为纠正”的过程,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劳资关系。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风险评估系统后台警示,对评估企业进行针对性劳动监察和普法宣传。

三、秦淮区推行“一业一证”标准化改革

南京优化公司

2021年以来,秦淮区深入落实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推动审批管理服务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率先在全市开展“一业一证”标准化改革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