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南京市政府办印发《“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7/2/23 9:36:58 浏览:3242

源,加强移动接入网络安全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内网网络体系,深化业务应用,提高电子政务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网络效能。提高政务无线专网覆盖范围和宽带水平,满足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在应急处置、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四)打造政务服务综合云平台。打破目前以各个部门自主、独立建设的信息系统建设方式,逐步向系统核心软硬件资源的优化配置、按需配置、分配使用的计算资源获取方式的过渡,尽快形成“部门应用开发以部门为主、系统平台资源全市统筹部署”的新局面。将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设施分步整合至市政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池,逐步完成老旧设备的升级和关停,建设基于基础设施云的电子政务资源池,向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统一提供网络、虚拟机、数据存储、基础软件等信息硬件基础设施服务。加快建设全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开放平台,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实现全市政务数据分类清晰、及时准确和实时交换。建设动态资源调度和动态展现平台,向各类政府部门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内容服务。二、推进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一)构建城市智能门户。更大范围聚合全市公共服务大数据资源和各类应用,依托“智慧南京·我的南京”APP、智慧南京中心等载体,与“中国南京”网站群、12345政府热线深度融合,推进“多屏联动”,打造全景式、全覆盖的城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在市民服务方面,深化整合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基本公共服务应用,提升网站群整合政务服务信息能力,形成移动端“我的南京(市民版)”和电脑端网站群(办事查询、网上服务)同步的市民服务平台。在企业服务方面,整合企业办事、市场监管、金融服务等各类资源,形成移动端“智慧南京(企业版)”和电脑端网站群(行政审批)同步的企业服务平台。在城市管理方面,整合部门业务应用,优化部门业务流程,推进部门信息互通,依托无线政务专网,形成移动端“智慧南京(政务版)”和电脑端OA系统同步的政务管理平台。同时,基于智能门户平台开发各类服务应用,更大范围整合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二)升级智慧南京指挥运行中心。通过大数据手段促进政务管理和决策方式现代化,重点开发环境质量、安全生产监督、城市交通三类专题应用,构建符合现有政务管理和指挥体系的可视化政务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环境质量分析应用通过对南京市近十年来环境质量现状、企业污染源排污情况等相关数据分析,建立环境专业数据模型,形成有效的决策支持数据。安全生产监督应用基于公安、消防、交通、环保等多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对施工工地、企业生产、危化品、气象等开展实时指标监测,实现综合联动监管的要求。城市交通应用依托三维城市地图,通过车流量、人流量等实时动态数据,实时展示南京城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的实时交通状态,并与视频监控配合,提供现场视频进行参考。升级展现方式,突出指挥功能,通过前台与后台结合、大屏与小屏结合、二维与三维结合、现场与远程结合,逐步使智慧南京中心成为南京城市运行的“全要素”立体展示调度中心、重要活动和应急事件的“全频道”指挥中心、重大城市管理事项的“全景式”决策分析中心,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为直观的三维立体信息平台。(三)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加快建设和完善基础空间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人口库、法人库、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库建设。以职能为主明确建设主体,统筹共享,不断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时效性,有效减少重复建设。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有效破解共享瓶颈,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和受益部门,全面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为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积极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和挖掘,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建设和完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机制,构筑以城市地理空间、GIS地图为基础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与各专业管线系统的融合,实现管线信息实时交换和共建共享。推进智慧南京时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市区域的、统一的、唯一的、权威的时空数据中心,实现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到时空信息数据的升级和一体化组织管理,提供“多源、多尺度、多时态”时空信息数据服务。(四)建设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专业平台。整合个人信用征信平台和企业信用平台的信息资源,建设覆盖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扩展信用信息共享交换范围,实现行业、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强信用信息应用,促进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公共资源分配、表彰奖励等活动中查询使用公共信用信息。推动面向公众的信用信息查询服务以及各类信用产品增值服务。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与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信用数据,对现有征信体系和评测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以长江经济带地区为重点区域,逐步开展区域信用平台共建、信用信息互通等试点工作。三、完善信息惠民服务,切实改善民生服务质量(一)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快形成全市“大社保”服务体系,完善人社、民政、公积金、残联、国税、地税、工商、房产以及公安等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实现系统内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快建立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协查机制。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信息系统(金保二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在全市范围构建一个标准规范统一、城乡网络覆盖、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应用融合、公共服务创新、安全稳妥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开发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系统,向社会公众提供个人信息查询、社会保障卡、就业服务、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功能应用。在现有网站、触摸屏、电话等特色服务平台基础上,拓展智能手机平台、短信平台、有线电视等百姓普及的应用模式,整合现有各项业务的公共服务资源,构建以“面向服务人群”的全市标准统一、流程规范、形式多样的大公共服务窗口体系,实现对服务对象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和应用拓展工作。(二)构建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技术以及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充分依托市政务数据中心、政务无线专网、南京市民卡等基础设施,加快完成卫生信息平台及资源数据库、公众健康服务平台与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基于医疗一卡通的医疗一账通系统、区域智能化医疗服务系统、区域性业务系统、智慧医院等项目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建设南京市养老服务业指导中心,构建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整合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资源,逐步形成老年人远程监测、预约挂号、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智慧体育,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与体育场馆、健身器材的融合,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对体育行为的全面感知,开发全民健身服务网综合平台、校园足球竞赛管理系统、体育竞赛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构建全民健身新模式。(三)打造南京智慧旅游品牌。围绕“互联网 旅游”、“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推进南京“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加强旅游各辖区与旅游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换,以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体系、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供给侧改革,为旅游全产业链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进一步整合南京旅游的信息展示和发布平台,推进网站、手机客户端、多媒体体验终端为主体的多维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英文网站的海外落地,提升南京旅游国际影响力。完善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体系、旅游行业服务管理平台,更高层面实现旅游数据的全域化获取、共享和应用。推进秦淮区和江宁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数据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标准,推进南京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中山陵、夫子庙、牛首山等重点景区的智慧化建设提升,打造南京全域旅游以及智慧景区示范工程。(四)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服务水平现代化。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教育建设,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探索“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市、区、校协同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共享环境,建成覆盖全市、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依托教育促进区域师资水平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智慧化培训、学习模式。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学校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以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五)不断深化公共智能卡服务应用。以南京市民卡为重要信息载体,建设面向全体公众服务的统一公共智能卡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公共服务类智能卡的统筹规划、统一发行,方便公众持卡在各公共交通工具、各应用领域间的互通互用。推进目前在用各公共智能卡的技术升级,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政府业务、社会保障、文体教育等领域的服务应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全省公共交通一卡通建设,积极开展客流和线网优化等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六)打造智慧文化新亮点。突出南京文化名片,建设全市智慧人文综合服务系统,汇聚整合全市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文化演出、文化培训、场馆导览、图书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共文化资源,为市民提供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一站式服务。加快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为市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第三方开发推广各类满足市民需求的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培育互联网文化服务领域领军企业。四、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一)进一步整合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贯彻落实国家、省“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要求,整合政务服务门户、综合管理、业务办理和数据共享平台,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作化目标,建设政务服务基础平台体系、关键技术保障体系,完善业务支撑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坚持用户导向,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办理,提高政务服务体验和效率。同时,依托“智慧南京·我的南京”APP、“中国南京”网站群,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便民服务“一张网”,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全过程的便捷服务。(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为主题,建设和完善全市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网上网下联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知识产权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围绕信息、科技、金融三大核心业务,积极为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助力企业提高竞争力创造条件。(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推动“互联网 科技成果转化”。整合、改造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资源,组建并依托南京技术转移联盟,建设“南京技术交易市场”,汇聚成果信息采集、成果信息系统、成果展览展示、成果对接洽谈、成果交易转让、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科技培训服务、政策奖励兑现服务功能,构建“互联网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进一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南京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