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2015年教育局长暑期读书会交流材料

发布日期:2016/12/30 14:43:44 浏览:7173

“普高—职高”左右贯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优化中高职、普职教各方的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完善“学-赛-训”技能教育互促体系,即通过课堂技能学习、校-县-市三级技能大赛、赛前集训模式强化学生对技能熟练程度的掌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金牌数屡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二。

二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实行“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宁波市教育局、人社局、发改委三个部门达成共识,建立了产业规划、人才规划、教育规划“三规”同步制订、信息共享的新机制。中职共开设16大类105个专业,基本覆盖全市一、二、三产业的全部行业,满足学生选择。建成宁波“校企通”平台,企业的服务、人才、设备、技术等需求、学生的就业、培训、实习等需求全部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对接。平台吸纳了宁波市全部的中、高职院校和160多家培训机构、50多个行业协会、6000多家企业参加。平台已对接完成校企合作项目167个。制发《关于加强行业指导办学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建成全市性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6个,为学生职业能力指导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三是深化高教、职教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宁波国家职教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和国家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建设,与中国教科院签订合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协议,制定开放示范区建设方案。全市拥有各类职业教育集团达21个,全部涉及宁波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领域。市教育局与宁波工程学院、海曙区政府签订“共建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公共培训平台”框架协议书,打造面向全社会的集教学实训、职业培训、鉴定认证和科技研发等为一体的中高端培训平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宁海建立了总投资1.5亿元的产学研基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信息产业局三方合作共建数字科技园。

四是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新西兰、澳大利亚、港澳台、中东欧国家、美国的教育交流合作,近两年签署各类教育协议70余项,新增国(境)外合作院校近200所。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方面,中英时尚与设计学院获得省政府批准,实现了宁波TAFE学院与西悉尼大学专本国际直通车,中德汽车学院正在向省、部报批。推进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班),7所普高分别办有中美(AP、IB、ACT)、中澳(VCE)、中英(A-LEVEL)、中加课程班和德语班。

4.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多元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养培训制度,组建市级名校长工作室。深入实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曙光工程”和骨干教师“卓越工程”,其中国内高端集中培训196人,“影子教师”和中外合作学科专业博士培养计划完成出国培训40人,每年选送10名左右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宁波诺丁汉大学攻读专业博士学位。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质量监控中心,开展首轮质量监控和县(市)区轮查工作。

二是加强教师激励机制。首次设立纵贯中小学、幼儿园、高校的人才奖项——宁波市教育名师奖,并将其列入市级“甬城英才”系列奖项,评审产生首批“宁波市教育名师奖”10人。积极推进教师薪酬与公务员挂钩的联动机制,试行普高教育质量奖和中职教育服务奖,进一步提高教师体检标准,建立了市直属学校事业编教师重大疾病医疗互助保障制度,设立600万元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基金,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健康关怀。

三是完善教师约束机制。率先制订《关于深化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完善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优化,并把制定退出机制的要求分别列入2015年县(市)区目标考核指标和直属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文件出台以来,直属学校共有11位教师退出,其中转岗2人,待岗1人,离岗退养1人,解聘7人;鄞州区离岗退养2人,解聘9人。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市教育局与所有直属学校(单位)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各校与每位教师一对一签订承诺书。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始终坚信: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把好德育关,严控质量关,坚守改革关,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完善和丰富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1.把德育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构建以制度建设为主体、以价值认同和生活实践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型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阶段,促使每个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思想和态度,外化为个人行为和活动,树立人生远大志向,形成以价值认同为核心的内驱机制,为今后学习成长、人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继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首要的战略工程,打好培养引进、专业发展、薪酬激励、人文关怀、约束退出等一系列组合拳,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进一步推动普惠性幼儿园评估认定和管理工作,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快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改革,稳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加快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3.加快建设现代职教开放体系,加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战略,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科技联动,知识、技术、管理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争创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着力探索建立项目化合作、资源配置共享等多样化的校地共建共管合作体制。建立完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成长通道。

4.推动在甬高校转型提升,引领带动人才培养整体水平。深入推进宁波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启动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并以此引领、提升宁波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创新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温州市教育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必须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特别需要先进理念的引领。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坚持均衡导向、质量导向、问题导向、改革导向、民生导向等“五个导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市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然而,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的教育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必须要进一步创新理念、正本清源,既要有宏观的整体把握,又要有微观的操作办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会议要求,下面,我结合温州教育实际,就弘扬先进教育理念谈五点认识:

一、坚持优质均衡理念,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过去,我们强调“有学上”,实现学有所教;当前,则注重“上好学”,追求学有优教。区域教育要均衡发展,更要追求优质均衡、高水平均衡;仅有均衡而无优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便无从谈起。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年下半年,我们提出了“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新愿景;今年3月份,我们出台实施《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提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家门口的好学校”是每个家长、每个孩子最期盼的事。我们期望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好学校,让家长不再为“择校”而纠结,不再为“学区房”而苦恼。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需要统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薄弱改造与优质培育相同步。当前,教育发展不均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校际、区域之间的差距。均衡化不是平均化,促进教育公平,也不是削锋填谷,我们必须要坚持“改薄”和“培优”相同步,实现整体发展。要以办学基础较弱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为主要对象,提升办学条件与水平,全面抬高“底部”。要以中间态学校为主要对象,找准“最近发展区”,形成自我发展机制,着力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要强化统筹管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通过联盟校、集团校、共同体、城乡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今年上半年,市局直属的12所初中已全面启动“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加以推进,由学校自主申报、专家组评估遴选、授牌命名创建,三年一周期,实施动态化管理。

二是坚持硬件改善与内涵提升相同步。硬件改善是保障,内涵提升是关键,必须“软硬兼施”,不能偏废。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改善校舍条件,优化设施装备配置,夯实硬件,重点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注重学校管理、教研科研、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内涵。比如,去年以来,我们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先后召开市局直属学校和全市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

三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同步。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明晰发展定位,全方位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同时,必须要就老百姓热切关注的热点难点,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加以克难攻坚、重点突破。比如:如何做好新一轮学校布局规划,精心绘制新时期教育的“新地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如何抓住课程改革和课堂变革的“牛鼻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构建“公办保均衡、民办供选择”的新格局;如何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强化对教育的正引导作用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谋一域而促全局。

二、坚持本真教育理念,着力让教育去功利化

当前,教育的功利化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存在于办学思路、课程理念、育人理念、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存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等各个阶段,导致学校教育重育分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实践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些校长、老师、家长眼里,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只关注升学率,不关心生命成长,只关注眼前成绩,不关心长远发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既急又躁,这与本真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今天,我们必须要坚持本真教育的理念,让教育去功利化,回归到育人的原点上来。

一是牢牢把握两大规律,倡导并践行平和自然的教育。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要从规律出发,否则教育就是盲目的、随意的。具体来说,就是要严格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这两大规律,把握不同阶段的特点、不同对象的特性,教育才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当前,我们必须要摒弃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摒弃无视规律、漠视生命的行为,让急切的教育步伐从容起来,让焦虑的教育心情平和起来,从而回归到平和自然的教育正轨上来。一方面,我们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把学生立场作为教育的第一立场,把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和长远发展放在首位,决不能对孩子们的健康和快乐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另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时制宜,提供适合的教育,在合适的时间里做适合的事,引发孩子自然的创造力,决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不是工业,把产品以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批量生产出来;教育是农业,给予作物适当的土壤、养分和阳光,它们就能自己成长。”

二是正确处理好“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关系,让每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最新杭州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