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广州SEO > 正文

成交额全国第三、全省第一!技术合同上的广州科技“度量衡”

发布日期:2022/6/3 15:02:11 浏览:118

来源时间为:2022-06-01

近日,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显示,广州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

2021年,全市登记技术合同25418项,同比增长11.24;成交额2413.11亿元,同比增长6.94;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55,在国内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技术市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它可直观呈现创新链条中间环节——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的水平,不仅是评判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绩效的重要指标,还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当前,广州致力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在国际形势和疫情的考验下,技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彰显了广州科创事业欣欣向荣的旺盛生命力;技术合同成交额稳步提升,折射出广州以研发赋能产业、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全市策源全局的担当与底气。

衔接研发与产业:

技术交易完成“关键一跃”

为了更好地对外展示广州技术市场发展情况,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下,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交流馆有限公司近日联合发布“2021广州技术市场年度榜单”,对广州市技术市场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据进行评价,选出“2021广州技术市场50强企业”、“2021广州技术市场15强高校”、“2021广州技术市场30强科研院所”。

——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021广州技术市场50强”入榜企业都是广州地区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从事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广州重点发展产业相关领域。50强企业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总计超过1900亿元,占全市登记成交额超八成;其中,成交额超百亿元的企业4家,成交额10-100亿元的企业41家。

——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源头作用。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通过有序组织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积极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科技创新活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已列入国家赋权改革试点单位、广州市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单位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均进入到“2021广州技术市场15强高校”或“2021广州技术市场30强科研院所”榜单。同时,“2021广州技术市场30强科研院所”还包括了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等专注于广州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研究院所。

三份榜单提及的三类主体,涵盖了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的科创链条;完成了从原始性创新的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关键一跃”。这一“跃”,发掘了研发成果的内在经济价值,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科研工作具有了“自我造血”功能。

广州国际生物岛

进入此次榜单的生物岛实验室即是如此。生物岛实验室规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建具有生物药械成果转化基地功能的生物岛技术创新中心。该实验室成果转化部部长李中华介绍,生物岛实验室将构建专注于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现在大多实验室是‘烧钱’的;我们希望不单靠政府的资金补贴做科研,而要更多拥抱市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经济’。”李中华指出。技术交易,正是实现科研变现和产业“防腐”的关键步骤。

近年,广州积极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2 2 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同时坐拥华南地区最为集聚的科教资源。在此背景下,打通成果转化桥梁显得更为重要。2021技术合同成交额显示,广州在此方面交出了亮眼答卷。

连结科技与经济:

赋能产业积聚内生动力

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数据中,有两项值得注意的细节。

一方面,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为8.55,足可见“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自带经济效应,其影响力已超越科技创新垂直领域,深刻嵌入到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中。另一方面,大额技术合同(1000万元及以上)平均成交额从2020年的1.56亿元提高到1.76亿元,体现出广州高端技术服务和产品的含金量明显提升。在技术合同的各类构成中,无论是技术开发上的直接投入,还是为解决技术问题签订的服务或咨询合同,在未来,它们都是驱动创新的潜在能量。技术交易活跃之处,往往也是经济发展强势之所、内生动力旺盛之地。

从区域分布看,2021广州技术市场50强企业中,天河区(18家)、黄埔区(9家),越秀区(7家)、南沙区(6家)入榜企业家数排名前四,合计共32家,占入榜企业总数八成。这四个行政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总和占全市56.4。

2021年,全市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市比例达97.24。就数量规模来说,技术交易与社会研发投入(R&D)的构成相近——都是企业占“大头”。企业不仅要通过技术开发手段完成项目,还有更多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和服务等业务,这都将带来可观的经济产出。

从产业领域看,广州以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现代交通为主的产业领域实现跨越性发展,相关领域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超过80。其中,电子信息、现代交通、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技术领域成交额居前三位,符合全市重点产业布局。上述数据表明,技术交易市场中,随着技术交易主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各类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技术交易自带的经济活动,及其带动产业发展形成的收益,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根据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广州将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2025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000亿元的目标。

贯通本地与域外:

创新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

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是广州长期以来的“优势项目”,全市对于技术交易的期待显然不满足于推动本地区发展。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广州提出深化科技合作“智联通”,包括加强创新资源流动共享,深化产学研协同等等。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338.10亿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446.87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两项数据均位列第一。

另一组数据显示,广州向大湾区其他10座城市输出技术合同数量6104份,同比增长12.68;技术合同成交额538.26亿元,同比增长128.75。从其他10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吸纳技术合同1385份,同比增长40.04;技术合同成交额34.85亿元,同比增长38.54。随着大湾区城市群的区域间技术交易活动日益频繁,广州作为全国、尤其是大湾区技术交易核心枢纽城市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向外输送优质科创资源,首先需要广州“练好内功”。广州全力打造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为极点,链接广州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等科技创新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构建“一轴四核多点”科技创新空间格局,区域协同成效显著。据统计,2021年,广州市各区技术交易活跃,六个辖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百亿元,其中天河、黄埔区成交额居前两位,均超过600亿元;番禺、花都、南沙区成交额同比增速明显,其中番禺区增长超过5倍。

优化环节与生态:

成果转化体系蔚然成形

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稳居全国前三、全省第一,非一日之功。在微观层面,这有赖于在技术合同登记环节上提升效率;在宏观层面,这关系到广州的科技创新生态布局的优化。

4月初,《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发布,共涉及五大方面共29条内容。《办法》提出,支持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市财政经费给予每家不超过200万元支持。

除了真金白银支持外,《办法》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例如,推动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70以上,或者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出资比例70以上可以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办法》还明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通过离岗创业、在岗创业或者到企业及乡村生产经营主体兼职等方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并按照有关规定取得合法报酬。这是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的缩影。当前,全市以《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为核心构建“1+5+N”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同时,确保技术合同登记关联的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政策得到落实,有效提升技术合同登记积极性。在具体环节,广州致力提升技术合同登记服务能力。全市搭建完善了服务网络,目前共设技术合同一级登记点3个,二级登记点15个,省级登记点6个,全市超过70名登记员获得国家、省颁发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证书,基本覆盖各区、各高校、科研机构和各行各业。同时,广州确保登记服务质量,积极落实省“8个工作日内办结”“无纸化”“电子证照”等要求。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进一步壮大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深挖技术合同登记潜力,通过建立排行榜等方式提升数据知晓度和影响力。技术合同成交额,仍将以数以亿计的纷繁数字,点滴记录着科技赋能老城市新活力的历史进程,成为见证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度量衡”。

最新广州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