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广州SEO > 正文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8/3/10 17:04:30 浏览:624

来源时间为:2018-03-05

科技创新发展布局持续优化,全社会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

2月27日,广州市召开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据介绍,2017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委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打破路径依赖,全力以赴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7年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数据亮点:一是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迅速。新增科技创新企业4万家,总数突破16.9万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以上,增量仅次于北京,总数超过8700家,连续两年呈爆发式增长。二是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取得突破。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获省政府批准组建并正式挂牌,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省印刷及柔性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分别获批组建。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57.51亿元,同比增加23.45;李立浧院士主持完成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实现省、市牵头完成特等奖项目零的突破。四是科技金融撬动效应明显。4亿元规模的广州市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动银行授信金额超过100亿元,发放贷款60亿元,全国同期规模最大;新增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47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6家,总数分别达4328家、465家;在全国率先设立海珠、黄埔、天河三座风投大厦。五是孵化育成载体量质提升。众创空间、孵化器总数分别达164家(国家级53家)、261家(国家级26家),孵化面积909万平方米,优秀国家级孵化器数量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列。六是双创环境持续优化。广州连续两年位居机遇之城大陆城市榜首,海归回国就业意向城市排名全国第二;2017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参赛企业3154家,占广东省的75.14,超过了除上海、广东以外的所有省级赛区。七是政务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基评”综合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4位,获评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市政协提案先进单位,火炬统计工作连续七年获国家表扬。

加强统筹规划,科技创新发展布局持续优化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以“1 9”科技创新政策为指引、系列细化政策措施为抓手,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政策体系,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标杆企业重点服务、企业研发投入引导、科技金融融合、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人才集聚等,政策竞争力总体上居全国前列。经过持续组织实施和宣传贯彻,创新政策“组合拳”成效显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孵化器数量、面积和服务能力全国领先,科技金融发展态势良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加速集聚。

二是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切实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三个转变”,为科技创新“赋能”。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以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才能为导向,深入实施简政放权,155项申报信息压减至96项,相关佐证材料压减幅度达66.6;首次实施科技计划部分立项权下放试点,探索实施“以赛代评”新模式。推动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转变,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导向作用,实现“2个80”:后补助、科技金融等方式支持的经费约占80,形成结果导向、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支持企业或企业牵头承担项目的经费约占80,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及对产业支撑作用。推动传统科技部门向驱动创新发展部门转变,突出抓宏观、抓战略、抓统筹,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科技创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加强规划引领,印发实施《广州市科技创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实现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优化空间布局,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以珠三角(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统筹、整合各类科技园区,连接知识城、高新区、科学城、智慧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等创新节点,打造“北斗矩阵式”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形成创新发展的核心轴。优化产业布局,聚焦IAB、NEM产业,打造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富士康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乐金8.5代OLED、思科智慧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通用电气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等重大产业项目动工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吸引腾讯、阿里巴巴等17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规模达630亿元;与南沙区通力合作引进海尔集团落户南沙建设海尔华南总部、海尔金控华南总部、智能制造及智慧物流中心、双创中心等,首期总投资约200亿元。

分层分类精准扶持,企业主体量增质提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再创新高。市区联动,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宣讲培训会16场,2600多家企业近4000人参加。深入挖潜,筛选出5000多家潜在企业精准服务、重点培育。全年推荐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8025家,是2015年(823家)的10倍、2016年(3935家)的2倍;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总数超过8700家,在2016年实现突破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2015年净增263家,总数1919家;2016年净增2820家,总数4739家),连续两年净增量仅次于北京。

二是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发展壮大。遴选了101家创新标杆企业,开展重点跟踪服务和资金扶持,发挥创新标杆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的科技创新企业不断涌现,10家企业入选2017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仅次于北京;13家企业入选2017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排名全国第一。印发《分层分类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行动方案》,按照初创孵化期、成长壮大期、扩张成熟期的生命周期,着力政策扶持、金融服务、平台支撑等三大方面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研发投入、人才集聚、对外合作、先行先试等具体举措,推动企业科研做强、产品做优、规模做大。形成了以金发科技、微信、UC动景、广州数控、海格通信、广电运通、金域医学、达安基因、视源电子、赛莱拉、酷狗音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多措并举,通过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国家税收政策以及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等财政政策,引导企业广泛建立研发机构。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40,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100。落实国家税收政策方面,4318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减免税收33.77亿元;落实财政政策方面,4045家企业享受研发投入后补助7.65亿元。在各项政策引导下,涌现了一批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省级研发中心,比如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金发科技)、省印刷及柔性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聚华显示)、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广汽集团)、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国机智能)等。

加速创新载体建设,平台体系日益完善

一是多层次实验室体系逐步建立。加快组建省实验室,着力提升广州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获省政府批准组建,聘请裴钢院士担任理事长,裴钢院士研究团队、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托马斯?苏德霍夫教授研究团队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将加入。海洋科学领域省实验室基本确定落户广州,环境研究院积极争取中。大力培育各级重点实验室,推动国家、省、市三级重点实验室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全年新增计算智能与网络空间信息等1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光谱分析与功能探针等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全市共有1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3家省重点实验室,分别占全省的70、69。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11家被抽取单位全部评估通过,3家获得优秀等级。

二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果丰硕。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总数达52家,数量居全省第一。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引进创新人才团队及项目,形成一批集成性、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集体”获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清华珠三角研究院设立了13个高水平研发中心,聚集了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清华大学陆建华院士、美国科学院戴宏杰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等一批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微小型超级电容器、可快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超宽带无线芯片近20个高科技项目落户广州。

三是孵化育成能力明显提升。实施靶向扶持,以孵化企业上市(挂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业导师培养等为导向,给予众创空间、孵化器针对性奖励和补贴,引导其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和水平。2017年第6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12家冠军企业中,10家来自孵化器。在IAB、NEM领域涌现了达安医疗健康、冠昊生命与健康、华南新材料等一批专业孵化器。达安医疗健康产业专业孵化器以其独特的三链融合(企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模式,整合并开放内部资源平台,聚集生物医药企业逾2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进入IPO企业10家。

强化科技供给,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有效提升

一是产业技术攻关进一步强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IAB、NEM产业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25个方向的产业技术攻关。瞄准未来产业关键技术,探索支持AR/VR技术、无人技术、基因诊断和治疗技术、石墨烯材料运用、区块链等五大领域技术。积极参与国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重大专项部省联动工作,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布局广州市。

二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支持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原始创新,鼓励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工作。依托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大力推进基础研究,该基金近4年累计支持广州市区域内研究项目4000多个,金额超过8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80。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子聚集发光”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未来10年获得资助经费将超过4亿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迄今为止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实施三年来成效显著,专项一至三期项目发表SCI论文403篇,申请专利279项、获得专利授权81项,获得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21项,注册新产品49项,有效提升了广州市在健康医疗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加强广州超算中心的推广应用,“天河二号”主机系统用户总数突破2500家,是全世界用户数量最多,也是利用率最高的超级计算系统之一,支持606个科研团队产出高水平论文1580篇,其中SCI论文占比超80,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国际顶级期刊上。

三是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壮大。在5G通信技术、通信芯片、新型显示、网络安全、大数据应用等领域推动企业牵头新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37家,总数140家,成员单位超过1800家,涵盖各领域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及中介、投资机构等。广州生物3D打印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推出人工硬脑膜、个性化颅骨、复杂医学模型等创新型产品;智慧银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推出“互联网 可信身份认证”远程智能设备及政务综合智能平台应用产品,在国内首创智能政务无人柜台安全服务模式。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汇集科技成果9260项,为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支撑。开展技术合同登记6612项,为企业减免税收3.7亿元。形成以广州

[1] [2]  下一页

最新广州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