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成都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6/12/12 12:00:37 浏览:1580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安排部署,深入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的责任担当,全面构建空间规划、绿色产业、生态文明制度三大体系,深入实施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绿色生活全民参与三大行动,强化基础能力、组织实施两大保障,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由“环境换增长”向“环境促增长”转变,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使成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传承蜀水生态文明精髓,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既立足当前,着力补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又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人口布局向均衡发展,空间开发强度、城市空间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镇空间结构不断完善,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27.43以内。

——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资源、能源消费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回收利用、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产出效率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方式明显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达到省控制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用水总量控制在69.3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低于40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中有升,占比力争达70,冬季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PM2.5年均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岷江、沱江流域成都段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达到46.7、55.6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到50,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1.22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0,森林蓄积量达到3450万立方米,湿地保有量达到2.87万公顷以上,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激励机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生态文明社会风尚基本形成。生态文明科普宣传、公共教育和专业培训等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度明显提高,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社会风尚。

二、加快构建空间规划体系

(四)优化全域空间开发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全面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重点开发区域”的总体定位,划定全域主体功能分区,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加快推进蒲江县“多规合一”试点,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对不同主体功能分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异化市场准入政策,明确都市生态涵养区、都市生态管控区准入事项,明确都市功能优化区、都市功能拓展区、都市现代农业区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区域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布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发挥主体功能区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开发内容调整、开发方式转变、开发秩序规范、开发效率提高。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全面评价市域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推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严格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扩大城乡绿色空间,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五)划定资源环境生态红线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加强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管控。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制度,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量的重要措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产业布局等,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划定全域各级城镇建设用地开发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用途管制要求,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环保责任红线,合理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实施成渝城市群国家重点控制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脱硫脱硝并举、多种污染物综合减排。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依法取缔排污口。严格实施农产品产地安全区划和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强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风险评估。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法律法规要求为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以及维护市域生态大格局的核心生态区域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红线区划技术规范和管制措施,切实加强保护与监督,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六)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

加强绿色城镇规划。认真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按照“独立成市”理念推进卫星城建设,同步推进小城市、特色镇建设。加强城乡“三区四线”规划管理。

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建成区人口密度,从严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以复合用地功能为支撑,就近完善城市公共配套,促进区域职住平衡。合理确定新区建设规模,强化新区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和人口同步聚集,有序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倡城镇形态多样性,全面推行“小街区规制”,提升微循环、增强通透性、体现人情味,延续城镇发展文脉。大力推进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温江区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切实加强城镇管理。依托山体、水系、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镇绿地、湿地、通风廊道等系统,划定并强化城市绿线管制,积极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推进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提高城镇供排水、防涝、雨水收集利用、供气以及市容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城市感知系统建设,构建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地下管网、智能城管、智能安全保障为一体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系。

(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重点,全域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保持农村特色、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完善镇域村庄规划,通过保护、改造、新建有机结合的方式,整体提升农村村庄建设水平。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农业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推进农村生态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旧房改造,严格控制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强化传统村落、川中丘陵和川西林盘保护,开展乡村博物馆示范点建设。

三、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强化项目准入的绿色评价,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动态监测,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兼并重组或转产升级,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以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强制性标准约束,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实行煤炭消费总量及煤质中长期控制目标责任管理,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九)加快发展绿色产业

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聚焦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制造、运用,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加快金堂县、成华区、锦江区、成都高新区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服务业基地建设。建立节能环保名优产品目录,引导绿色消费。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核电、风电、页岩气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探索建筑光伏发电一体化。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成都市服务业发展2025规划》和服务业提升行动,重点推动金融、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推动商贸流通、旅游、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多样化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向集约式、经济型、现代化转变。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快建设一批观花赏叶闻香品果走廊和基地。

(十)推动科技创新

重点突破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市场对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培育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技术

[1] [2] [3]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 德恩精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04-24

    来源时间为:2024-04-18(原标题:德恩精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德恩精工(30078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

  • 成都发展|全年花卉产值约130亿元借世园会契机成都持04-24

    来源时间为:2024-04-24封面新闻记者杨芮雯万物生长,春花竞放。4月26日,作为举世瞩目的园林盛宴,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成都拉开帷幕,成为成都与国……

  • 赶飞机注意!天府机场上新!04-23

    来源时间为:2024-04-21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又上新了这次开通了国际转国内通程航班进一步提升了中转效率和便利度旅客从国外飞抵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中转乘坐国内航班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