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解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方略”

发布日期:2016/10/17 11:05:35 浏览:1807

今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提出要把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

今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提出要把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是成都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成都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历史和城市负责的态度,深刻认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赋予成都新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勇担使命、奋力前行。

新起点,新机遇,新高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成都为什么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成什么样的国家中心城市?怎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瞄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确立的主要任务,成都将从城市空间、城市动力、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民生、城市治理等方面,抓住历史机遇,保持发展定力,提升综合实力,合力而为,迎头而进,让梦想照进现实。

使命,就在前行的脚下;目标,就在不远的前方。

为什么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在国家战略布局中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发展。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

今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提出要把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成都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历史和城市负责的态度,深刻认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赋予成都新的历史使命,要坚定不移地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勇担使命、奋力前行。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成都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突破“西部宿命”和“盆地桎梏”,成都要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成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全方位开放,提升在全球城市格局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有利于成都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大政策资源;有利于成都进一步增强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与绵阳、德阳、眉山等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产业互动、功能互补,与重庆、西安、昆明、贵阳等西部城市协同发展,助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建成什么样的国家中心城市?

城市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主要任务

加快建设“四中心”“一枢纽”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提升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和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服务业核心城市;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加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全面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紧密度,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和国家门户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对外交通、通信互联互通水平,建设国家级国际空港枢纽、国际铁路枢纽、高铁枢纽、高速公路枢纽和区域通信枢纽城市。

怎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城市空间

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建设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

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必须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升城市工作的全局性。成都将适时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推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

构建网络城市群

构建网络城市群就是要按照“双核共兴、一城多市”拉开城市发展架构。“双核共兴”,就是同时建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两大极核,着力构建“哑铃型”城市形态;“一城多市”,就是按照“独立成市”的理念,建成一批产城融合、功能完整、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相对独立的卫星城。同步推进小城市、特色镇建设,连片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优化市域城镇体系。按照小街区规制,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卫星城统筹规划控制街道宽度、路网密度、用地尺度,完善生活配套,形成相互融合、脉络通畅、宜业宜居的有机小街区,提升微循环、增强通透性、体现人情味,延续城市发展文脉。

构建大都市区

构建大都市区就是要顺应大城市发展趋势拓展成都外部空间。成都将深入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肩负首位城市责任担当,提升成都平原城市群“1 7”城市联动发展水平,形成大都市区格局。

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将积极落实《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成渝“双核”作用,推动建设国家级成渝城市群;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引领带动西部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支撑区和重要增长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建设国家向西开放门户城市。

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大通路、促进大开放是关键。成都要深入实施城建攻坚2025规划和城建攻坚行动,加快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畅通西部、联接全国、通达全球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打造国际空港枢纽城市,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争取开通更多国际航线,架设通达全球的空中丝绸之路;深入实施“蓉欧 ”战略,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构建贯通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把高铁建设作为巩固城市战略地位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148”高铁交通圈,统筹建设“二环十射”铁路网,打造国家高铁枢纽城市;完善“三环十三射”高速路网,推动形成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高速公路骨架,打造国家区域高速公路枢纽;深化与重庆、武汉、泸州、宜宾等港口的合作,构建通江达海的铁水、公水联运系统;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推动地铁、市域大铁、有轨电车等多网多制式融合,建设轨道交通大都市区;着力打造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畅通信息通路,提升信息集散能力,巩固成都西南地区骨干网络枢纽地位,加快建设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

城市动力

培育和转换城市发展动力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活力城市

城市动力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量,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影响着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成都当前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形成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活力城市。

把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

深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创新引领行动,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科技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重点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领域,增强城市基础科学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突出抓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建设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持续办好“菁蓉汇”“创交会”,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打响“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创新创业、成都都成”的城市名片。

依靠改革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成都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放管服”改革,统筹抓好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国资国企、统筹城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完善改革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实施高水平双向开放

“站在月球看地球,站在珠峰看成都”,成都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融入“一带一路”行动,推动全方位开放合作。要以建设自贸区和实施“蓉欧 ”战略为抓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自贸区重在探索内陆地区畅通国际贸易的新机制,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蓉欧 ”战略重在打造成都国际空港和国际铁路港,拓展国际国内物流“两张网”,带动贸易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聚集和国际产能合作。要吸引更多国际商业机构和跨国企业来蓉发展,引导和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产能合作和重大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中韩、中德、中法以及中古、新川等国际合作园区,打造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产业创新合作的示范标杆。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争取设立更多驻蓉领事机构,发展更多国际友城和友好关系城市,申办更多有影响的会展活动、文化交流、体育赛事。

把人力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第一资源

尊重和顺应特大城市人口发展规律,统筹城市空间、产业和人口布局,通过产业调整升级引导人口结构优化,通过公共服务政策调整人口流向,确保城市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城市发展需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科学把握城市人口变化趋势,合理控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有序引导人口就近向卫星城、小城市和特色镇梯度转移。加强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常住人口居住管理等制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高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等各类人才在蓉发展,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城市经济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成都要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命根子,抓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强基础、扩规模、优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1] [2] [3]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 德恩精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04-24

    来源时间为:2024-04-18(原标题:德恩精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德恩精工(30078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

  • 成都发展|全年花卉产值约130亿元借世园会契机成都持04-24

    来源时间为:2024-04-24封面新闻记者杨芮雯万物生长,春花竞放。4月26日,作为举世瞩目的园林盛宴,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成都拉开帷幕,成为成都与国……

  • 赶飞机注意!天府机场上新!04-23

    来源时间为:2024-04-21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又上新了这次开通了国际转国内通程航班进一步提升了中转效率和便利度旅客从国外飞抵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中转乘坐国内航班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