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四川省“十一五”规划与发展

发布日期:2016/6/4 8:07:10 浏览:7046

管理、实施和保护水平。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十四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投入体制,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教育体系。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以上。

第一节大力发展各类教育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保障责任,从办学条件等方面大力扶持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推进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各类学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素质教育和师德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特别是农村师资队伍水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职业教育投入,重点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以高职学院或国家级重点中职为龙头,组建面向城乡需求的职业教育联合学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持在蓉高校和地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加强特色院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支持高校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高等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优化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提升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现代远程开放式教育和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各类教育资源的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免收学、杂费和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努力保障教育公平。

第二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打破行业和隶属关系界限,盘活教育存量资源,优化配置教育增量资源,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困难学生倾斜,使教育发展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积极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稳妥地推进校长职业化进程。

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义务教育由政府负责,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并举。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建立贫困学生补助制度,鼓励民间资金、慈善基金资助困难学生。

创新办学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职责,放宽教育领域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实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公平竞争和相互补充。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对办学机构的依法监管水平,形成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第十五章加快人才开发

坚持人才强市,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抓好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区域性人才高地。

第一节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人才培训内容,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巩固和完善引进外来人才的快速通道,加强国内外人才、智力交流,建立引智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来蓉创业。

第二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评价、选拔和任用、激励机制,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保障人才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统一的人才信息库、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和人才信息共享平台,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用好各类人才资源。

第三节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和年薪制等多种薪酬方式,激发人才创业活力。加大人才市场、技术交易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的建设力度,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六篇推进改革开放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

第十六章深化改革

按照“三个转变”的决策部署,以转变政府职能和财政、投资等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一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围绕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前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公示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理顺职责分工,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二节深化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改革。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三农”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完善投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投资市场成长。运用市场化运作办法配置政府控制的资源。

第三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方面的助手作用。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力度,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市场环境。

第四节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发展城乡一体的资本、土地、产权、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大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矿产等资源的力度。加快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改革,积极发挥民间商会的作用。深入研究物价规律,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价格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以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等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第十七章扩大开放

着力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成为中西部区域性总部经济聚集高地。实际利用内资、外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0、15、15以上,2010年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20。

第一节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科技商务、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制造、产品研发等不同类别的总部经济区。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以市场运作为主的方式,加快总部经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承载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制定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环境,争取更多外国领事馆和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的总部(地区总部)、分支机构、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生产基地等入驻成都。

积极拓展引资领域。及时发布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外资投向重大产业化项目、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以重点领域和关键项目为依托,积极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投资成都。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吸纳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建立全市统一的招商统筹协调机制,实行异地落户、利益共享政策。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招商队伍。创新以会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等形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项目融资、基础设施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吸引内外资。提高政策法规和经济信息透明度,营造有序竞争的法制环境。

第二节扩大对外贸易

培育壮大出口主体,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型企业,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生产和经营,建立海外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努力扩大出口规模,依托成都出口加工区发展加工贸易,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出口规模和服务贸易规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巩固扩大传统市场,努力拓展新兴市场,提高成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节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

强化外向型经济载体建设。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强化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功能,使其成为吸纳国内外资本的主要载体。以物流通道、通关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健全金融、海关、商检、运输等部门合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鼓励在蓉企业以境内外加工贸易、承包工程、劳务输出、资源开发、软件开发等多种形式参与国内外竞争。鼓励通过投资办厂、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等多种形式对外投资。加强外派劳动力的素质培训,促进劳务输出,探索建立异地投资、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第四节加强对外宣传

整合全市对外宣传资源,按照集中资源、联合出击、突出重点、区域突破、系统策划、分类推进的原则,建立相互配合、运行有序的对外宣传体制和机制。通过文化、旅游、科技、经贸、体育、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对外交流活动,以新闻、会展、网站、音像、图书、摄影、表演、电影、电视等形式为载体,展示成都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创业环境,不断提高成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七篇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注重增强资源支撑和环境承载能力,大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十八章大力节约资源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工作,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20以上,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工业企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

第一节节约能源

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能源节约。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促进节能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发展节能型建筑,实现技术节能。完善地方节能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能源开采、生产、运输、消费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节能。

第二节节约用水

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电、纺织、造纸、冶金、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节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 德恩精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04-24

    来源时间为:2024-04-18(原标题:德恩精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德恩精工(30078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

  • 成都发展|全年花卉产值约130亿元借世园会契机成都持04-24

    来源时间为:2024-04-24封面新闻记者杨芮雯万物生长,春花竞放。4月26日,作为举世瞩目的园林盛宴,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成都拉开帷幕,成为成都与国……

  • 赶飞机注意!天府机场上新!04-23

    来源时间为:2024-04-21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又上新了这次开通了国际转国内通程航班进一步提升了中转效率和便利度旅客从国外飞抵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中转乘坐国内航班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