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四川省“十一五”规划与发展

发布日期:2016/6/4 8:07:10 浏览:7053

,实现公铁、海铁、公水联运的有效对接,形成西部地区的“内陆港”。形成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现物流资源整合,提高通关效率和物流效率。

成都城市seo

专栏29成都市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示意图

成都城市seo

第六节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会计、审计、律师、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担保体系,推动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能力。

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在中央商务区内规划金融业集聚发展区域,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引导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发挥地方金融协调管理机构的职能,推进政银企合作。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大力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鼓励其投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市场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品种,支持金融机构拓宽贷款抵质押方式。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第七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稳步扩大房地产业规模。加快中心城、城东城南副中心和中央商务区建设。鼓励开发商加大普通商品住宅投资建设力度,调整供应结构,保持适度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完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加快并规范农民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区(市)县房地产业发展,满足人口转移和消费升级换代的多种住房需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管理土地市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管好二、三级市场。规范成都房地产交易市场,发展中介组织,完善交易规则,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引导物业管理健康发展。

第八节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发展以网络传输服务、计算机与软件服务以及数字内容服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承接国内外信息服务业转移,加快信息服务业与制造、金融、物流、会展等行业的融合,带动其他产业优化升级。发展以网络休闲娱乐与教育、网络数字电视、在线增值服务与移动内容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数字内容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游戏制造企业和营运商,建设数字娱乐软件园和数字娱乐体验基地,筹建动漫娱乐体验主题公园,打造“数字娱乐成都造”品牌,形成数字娱乐产业集群,把成都建成国家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基地。

第十一章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

坚持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第一节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名、特、优、新、稀等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传统种养业从中心城区退出,近郊发展休闲农业,中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远郊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发展消费潜力大的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

发展种养业基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建设生猪、家禽、水产、茶叶、柑桔、猕猴桃、蔬菜、食用菌、林竹、花卉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区。

第二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各种所有制经营主体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农业产业化示范重点龙头企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推进原料生产实业化、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引进、培育、推广国内外优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优质率。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品牌,争创市优、省优、国优农产品和著名、驰名商标。加大现有农产品名牌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促进名牌农产品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第三节发展绿色观光休闲农业

推动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依托中心城市,结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以特色林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为重点,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园和休闲农庄,发展绿色观光休闲农业。

第四节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市场,重点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发展特色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拓展和改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大中型城市开辟成都农产品销售窗口,提高成都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对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监管,完善绿色通道网络,提高流通效率。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以全市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为载体,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积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贷、财税和登记等服务,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功能。

第十二章拓展建筑业新领域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建筑企业集团,积极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促进成都建筑业提档升级,增加就业岗位。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第一节加快发展建筑业

调整建筑业内部结构,规范建筑市场,逐步形成以建筑、房地产、建材生产为主的产业体系。结合资质管理工作,积极促进建筑业企业改制改组,培育一批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发展一批专业精通,技术尖端的专业承包企业和门类齐全、技术水平较高的劳务分包企业。大力培育建筑市场,健全建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建筑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鼓励重点建筑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投标重大工程。发挥建筑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扩大劳务输出。

第二节加强建筑业监管

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建筑市场业主行为和建筑市场招标行为。规范建筑市场管理,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工程总承包制和工程建设监理制。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为重点,加大合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合同公证、担保和索赔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全面开展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评价工作,促进工程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加强对城乡结合部、村镇等工程建设管理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

第五篇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

“十一五”期间,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战略基点,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发展的内涵,大力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努力突破科技瓶颈和人才瓶颈制约。

第十三章加快高科技成都建设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全面提高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深入推进高科技成都建设。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基地。

第一节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技资源配置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机制。支持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研发联盟体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产学研发展平台。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若干重要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建设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发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技术产权交易和咨询评估等服务功能。

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促进科研人员合理流动,建立更加开放的研究开发体系。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速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和集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合理配置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发挥科研院所创新的作用。加强军民结合,支持国防技术向民用领域有序转移。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第二节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加强高技术研究。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把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生物与医药、现代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应用放在优先位置,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支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链技术研发。培育产业集群,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抓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使之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

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税收抵扣、加速折旧、技术开发准备金、政府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等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扩大高技术产业化规模。鼓励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注重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

第三节加快信息化建设

加快信息化应用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实现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业务“三网”的融合发展,巩固提高西南地区通信枢纽地位。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形成方便城乡居民获取信息服务的环境。统筹规划和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园,开展信息安全和信息法制教育,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信息强市。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增强政务信息应用和普遍服务能力,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推进跨部门和跨地区共享业务系统建设。建成城乡一体化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促进信息资源的延伸共享,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支农信息服务工程、农民网校示范工程、信息化进社区试点工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改造和以旅游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

第四节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建立健全全市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保护体系,形成区(市)县互动和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和转化环境。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坚持以试点促推广普及,以示范促深化发展,提高知识产权创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