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SEO秘密 > 正文

四川省“十一五”规划与发展

发布日期:2016/6/4 8:07:10 浏览:7027

内江-重庆)城镇密集带,沿成遂渝高速铁路、成达铁路和成南-遂渝高速公路构筑成渝北线(成都-遂宁-南充-重庆)城镇密集带,促进区域内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合作

依托成都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积极开展同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区域的交流和合作,重点提升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水平,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用、政策互动、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加强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加快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示范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和区域交流合作的窗口。建设成都与广州深圳等地的物流通道,完善交通运输、配送服务、加工代理、仓储管理等功能设施,形成布局合理的物流网络。推进资金、技术、劳动力、原材料、信息的无障碍流动。努力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重点加强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领域的合作。

加强与长三角的区域合作。积极构建联系长三角的快速铁路客运网、高速公路网和航空运输网,完善成都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物流通道。充分利用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加强股票、产权、债券、信托投资、风险投资市场和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与京津冀的区域合作。抓住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机遇,扩大与北京在文化、体育、旅游、绿化、建筑等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借助京津冀作为全国各类人才和信息聚集地的优势,加强科技、人才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拓宽引才引智渠道,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第四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国内外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将承接产业转移与提升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第九章实现工业新跨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把成都建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第一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以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支撑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以嵌入式软件与行业应用软件、软件外包、数字娱乐、信息安全为支撑的软件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光电显示器件、光伏产品、新型元器件、新一代通信技术、信息安全产品、信息家电及数字视听、光通信及网络设备等光电产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产业。发展以中高档客车、越野车、轿车、中重型货车、专用改装车等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为支撑的汽车产业链,大力发展工程机械、量具刃具、柴油发动机电喷系统、大中型模具等机械加工产业,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加快发展医药产业。发展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支撑的医药产业链,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及生物材料、化学合成药物、现代中药、医药器械等医药产业,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食品产业。发展以名优烟、酒、饮料为支撑的食品产业链,大力发展优质卷烟、白酒、饮料、绿色食品深加工、川菜及其调味品等食品产业,建设食品加工生产基地。

壮大冶金建材产业。发展以优质钢材、水泥、玻璃、新型建材等为支撑的冶金建材产业链,大力发展优质钢材、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无机非金属材料、环保节能型材、铝型材、新型化学建材等冶金建材产业,建设冶金建材生产基地。

培育石油化工产业。发展以炼油、乙烯为支撑的石油化工产业链,按照“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的发展思路,发展石油制品、石油化工产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精细化工产品等石油化工产业,尽快建成四川石油化工基地。

积极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以民用航空整机、分系统及机载产品为支撑的民用航空产业链,建设民用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天然气应用、机车制造、光电、新材料、生物能源、核技术等领域,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力争形成新的优势产业。

第二节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

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创新机制,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的道路、通信、水电气管网、污水垃圾处理、排雨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工业项目的承载能力,新上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聚集辐射作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国际知名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集聚,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产业基地,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大力发展以汽车、工程设备及航天产品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业,以化学建材为主的新型材料制造业,成为产业集中度较高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专栏23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

推动工业集中发展区错位发展。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优化产业链结构,引导有共同指向的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集聚,形成特色突出、分工协作、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质量,做好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轻工、医药、电子、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维修)、核电设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等重大项目产业链的培育、延伸和配套,促进形成电路、软件、汽车、制革、家具等产业集群。

专栏24成都市布局工业点的重点镇

第三节引进和培育大型企业

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围绕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整机和终端产品,推进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吸纳功能,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企业落户成都,加强与在蓉国际知名大公司的信息沟通,寻求新的合作机遇。

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充分调动政府可调控资源,促进资源和技术向主导产业、优势企业聚集,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发展,着力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第四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对市场占有率高、发展较为稳定的中小企业,以信用、担保、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风险分担和贴息激励为重点,有效解决融资等瓶颈制约问题。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培养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发挥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完善质量、环保等管理体系,积极融入延伸产业链,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配套,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共同形成强大的竞争主体。

第五节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扶持和建设一批产学研中试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立技术支撑平台。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促进地方名优产品发展壮大。围绕政府采购、商业采购、企业间相互配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强化地方产品配套管理,切实提高名优产品的本地市场占有率。

第十章增创服务业新优势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巩固和增强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第一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等三大全球性文化品牌。整合开发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两大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跨所有制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广电和报业等跨媒体合作,培育发展大型演艺公司,推动传媒业和演出业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印务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印务产业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企业在蓉发展。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扩大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出口。

重点发展优势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博演艺、文化旅游和数字娱乐等重点优势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品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的产业链。鼓励出版一批有文化内涵、受读者欢迎的报刊杂志和精品图书,拍摄制作一批优秀电视剧、专题片和广播剧,打造名牌栏目、名牌主持,扶持文化休闲娱乐、艺术培训和艺术品加工业。

第二节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围绕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以西南、四川和成都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和精品线路。针对多元化的消费群体,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强化网上促销,加强旅游节庆和专题活动促销,提高成都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到成都旅游,使成都成为四川和西南地区旅游的集散中心。加强同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景区的旅游合作。

打造休闲之都城市品牌。以蜀汉文化、天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新成都SEO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